央视网消息:“如今蓝天白云在北京几乎是常态,不再是奢侈品!”9月15日,中宣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答问时晒出一张以故宫午门为背景的夜空星轨图并解释说,要拍出繁星闪烁道道“星轨”,一定要空气质量非常好、透明度非常高,所以这是北京这些年空气质量改善的真实写照。
黄润秋还从数据上进一步分析,2013年北京的PM2.5是89.5微克/立方米。2021年是33微克/立方米,降低了63.1%,下降了近2/3。北京的重污染天数也从2013年的58天,降到了去年的8天,今年到目前为止只有2天。所以说,从“APEC蓝”,到“阅兵蓝”到今年的“冬奥蓝”,如今蓝天白云在北京几乎是常态,不再是奢侈品。
北京的变化只是我国空气质量变化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乃至全国各地,这十年空气质量都显著改善。十年来,74个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56%,也超过一半,重污染天数减少了87%;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减少了51%。我国是第一个治理PM2.5的发展中国家,被誉为全球治理大气污染速度最快的国家。
为什么我国空气质量能有这么大改善?黄润秋认为,根本在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科学决策。这些年国家先后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这也与各个地区、各个部门紧密协作、社会各界“同呼吸、共奋斗”分不开。关键举措中,大力调整“四个结构”至关重要。
一是大力调整能源结构,加快能源清洁低碳转型。这十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量有2/3来自清洁能源,全国燃煤锅炉和窑炉从50万台减少到现在的10万台。大力实施了北方地区冬季的清洁取暖,2700多万户农村居民告别了过去烟熏火燎的冬季取暖方式。不仅在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上明显的提升,而且也显著改善了空气质量,少烧了6000万吨以上散煤。
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这十年,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钢铁达到了3亿吨、水泥4亿吨、平板玻璃1.5亿吨重量箱。建立世界最大清洁煤电体系,有10.3亿千瓦煤电机组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大力推进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6.3亿吨粗钢产能目前正在或者已经完成了超低排放改造。
三是大力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这十年,淘汰老旧和高排放机动车辆超过3000万辆。目前我国新能源车保有量,稳居世界第一。机动车排放标准和油品质量标准也都实现了从国四到国六的“三级跳”,油品质量、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强度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大力优化城市环境治理结构,把扬尘治理纳入重点领域。扭转了过去施工工地砂石骨料开采等“暴土扬尘”的局面,城市降尘量明显下降。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打通“最后一公里”,过去春天烧荒、夏天露天烧烤、秋天烧秸秆、冬天烧散煤、一年四季烧垃圾的“五烧”顽疾得到了有效遏制,市容市貌发生了显著改善,科技在其中发挥了很关键的作用。全国2000多名科技人员参加了大气污染成因治理的攻关,还开发了国家级预测预报模式,对PM2.5的污染过程预测准确率达到了90%,这样一些技术支撑,都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是黄润秋也坦言,深感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的期盼、美丽中国建设目标还有差距。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继续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加强PM2.5和臭氧的协同控制,突出抓好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和区域联防联控,扎实推进产业、能源、交通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编辑:刘亮责任编辑: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