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时代周刊香港封面文章作者称报道只是承认一个事实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5日 07:35 来源:新华网

     
    [内容速览]时代周刊7日刊登一篇香港回归10年专题文章,以25页篇幅评估香港回归10年的变化,否定回归将令香港“死亡”的预言。作者表示:我们只是承认一个事实。

 最新一期《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    

《晴天,有云》。回归10年之际,《时代》从未如此高调为香港唱赞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晓德发自北京 “美国《时代》杂志25页篇幅认错:回归未令香港死亡”,这是本周风靡国内各大媒体的一篇重磅报道。最新一期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封面文章中提到的一句话,也成为“佐证”这一说法的依据:“本刊的姊妹杂志《财富》曾糟糕而错误地预测,香港回归中国会导致其毁灭。但香港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活力。”

    选择在香港回归前夕“主动认错”,用超过三分之一的杂志篇幅报道香港10年,《时代》到底是怀着怎样的动机?《国际先驱导报》就此专访了负责该封面报道的《时代》香港制作团队,得到的答案却恰恰相反:我们绝对没有认错。

    《时代》25页内容肯定香港

    “绝对不是这样的。”面对《国际先驱导报》的提问,电话那端的《时代》周刊驻香港公关部经理邵小姐用标准的普通话对上述“认错说”明确予以否认,“不可能的。”

    那么,这份长达25页的封面报道中究竟讲述了什么呢?整个报道除开篇文章《晴天,有云》外,还包括《中国联系》《码头的压力》《家族圈子》《10个年头 5种观点》《以民为本》《欢迎来到俱乐部》《离家的家园》等7篇文章。

    “香港是《时代》在亚洲的家,在《时代》进驻香港的这么多年里,我们的办公室几乎移遍整个城市。”在《致读者》栏目《香港1997~2007》的文章中,执笔人直言不讳地表达了对香港的喜爱,“我们很高兴地记录香港回归10周年,因为我们生活在这里,并且爱这个城市。”

    而在开篇文章中,该刊高级编辑佐赫·阿卜杜勒贾利姆以充满热情的笔锋,盛赞香港回归10年来的变化。文章称,在过去10年里,香港经历了地区金融危机、禽流感、非典等灾难的洗礼,但这座城市的一连串好运并未就此结束,现在的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文章还以“作为香港健康状况关键晴雨表”的股市和地产价格为例,说明了10年来香港从未停滞不前:股指已经从回归前创记录的15200点到今天21000点左右,房地产价格虽然在1997和2003年有所下跌,但现在的价格却又高得惊人,“作为一个兴旺的中国的一部分,这几乎保证它可以永远繁荣。”

    与此同时,该文也提出了香港正在面临的挑战,比如该如何定义与内地的关系。在接受《国际先驱导报》采访时,阿卜杜勒贾利姆对“有云”作如是解释:“在更好地打造两地未来关系方面,香港和内地仍在摸索,需要相互适应。”

    唱衰香港曾是西方媒体“主旋律”

    《时代》如此高调为香港唱赞歌,很容易让人联想起美国财经杂志《财富》周刊的一篇报道,本期《时代》也提到了那个“糟糕而错误的预测”。

    1995年6月26日,香港回归前夕,《财富》周刊发表该刊亚洲区记者路易斯·克拉尔的文章,断言香港回归后前途暗淡:“北京会控制港府的各个部门,英语会被普通话所代替,满街是跟黑社会勾结的解放军,外商会因受到不公平待遇而纷纷撤走,人民币将取代美元与港币挂钩……”该期杂志封面上则写着大大的几个字:“香港之死”。报道一出,顿时轰动世界。

    12年后,《时代》周刊推翻了姊妹杂志当年的预言,这种带有“平反”性质的报道出发点何在?

    “我们并未澄清或纠正什么,我们只是承认一个事实,并未对任何错误进行解释。”阿卜杜勒贾利姆在在电子邮件中这样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而对承认的是什么“事实”则语焉不详。

    事实上,香港回归前夕,唱衰香港曾是西方媒体合奏的“主旋律”。1996年11月,美国《纽约时报》就曾妄言:“愈来愈多迹象显示,当中国行使香港主权时,香港公民将会丧失很多自由。”

    对这些刻意歪曲的报道,香港媒体给予了坚决回击。《亚洲周刊》原副总编辑曹景行1997年即发表《他们希望看到香港沉沦》,认为西方国家一些媒体对香港的报道不仅偏离客观、公正的原则,有些更丧失起码的专业道德。文章特意提到《财富》1995年的那篇《香港之死》,并质问:现在已临近7月1日,《财富》的可怕预言有多少成了事实?

    《财富》早已用行动认错

    “英国人和美国人对香港新闻的处理方法,就是把香港视为‘即将沉沦之地’,而且不必提什么事实依据。谁要是表达不同观点,就会被指责美化香港,是‘北京的跟班’。”早在1997年,香港《南华早报》总编辑也曾一针见血地点出西方媒体的“香港观”。

    但是,富有戏剧性的一幕是,曾预言“香港将死”的《财富》,却在6年后选择香港作为2001年《财富》全球论坛的地点。在那次年会上,策划“香港之死”的编辑总监杰夫瑞·考尔文回答记者“怎么形容香港”的问题时,思考良久,最后的答案是“活力(Vitality)之都”。

    同样是那次年会,人们还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会场的席位号中没有任何与“4”有关的数字。有分析人士称,这除了表明美国人明白港人忌讳“4”之外,《财富》也是在迂回地宣布“香港没有‘死’”。“《财富》早就用行动认错了。”中国媒体人霍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

相关新闻:

香港天主教神父徐锦尧:回归十年宗教自由如往常

香港财政司长唐英年:回归十年是毫无保留的成功

香港新华集团总裁蔡冠深:回归十年政治没问题

[视频]庆回归十周年 香港将举行大型烟火表演

时代周刊撰文称香港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活力

1/2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