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世界工厂东莞,产业结构正从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变为劳动密集和技术、资金密集型并重,经济"含金量"逐步提升。2010年,传统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2.9%,目前这一数据已下降至18.8%。就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东莞把"十三五"的GDP增速目标定在了8%。这种底气很大程度上来自一批重大项目已经为东莞下一步发展积蓄了后劲。
一大拨机器人正"来袭"。1月27日,东莞发布2016"1号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最系统的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涵盖范围广、措施力度大、可操作性强。洋洋洒洒近万字的"1号文",从应用先行、产业培育、全链布局、技术引领、集群发展、要素支撑等六大方面,提出50条务实措施。构建起产业特色鲜明、企业集聚发展、配套链条完善、公共服务齐全的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链,目标是将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制造领域和服务领域,东莞建成中国机器人产业先行市。
2月27日,广东省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告诉"经济活力看广东"采访团记者,近年来,东莞市通过转型升级,经济稳住了,"十二五"期间,GDP平均每年增长7.93%。"十三五"期间,东莞将保持8%左右的增速,要在2018年率先建成小康社会。
多年来,"世界工厂"东莞凭借较快的发展速度、较大的规模总量、较强的经济活力,被称为广东改革开放一个精彩而生动的缩影,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
2015年之前,东莞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的打磨车间通常需要安排650名工人维持10条生产线的运转。密集的人力投入,一直是这家成立于2010年的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谋求立足之地的关键要素。
然而,这一车间如今已被废弃,漆黑的厂房里,老式的人工打磨设备上已结有蛛网。而在它的隔壁,新的打磨车间虽仍拥有10条生产线,却只需要不到30名工人即可正常运转。在巨大的厂房里迅速打磨手机中框结构件的,是不需要灯光的60台机器手臂与10条自动传送带。
在全国智能制造示范点劲胜精密组件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原本需要180名工人,而现在只有十来个维护人员。
没人能阻止"世界工厂"东莞"机器换人"的热情和速度。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尝到甜头的企业、研发机构纷纷上马。短短一年多,万台机器人席卷东莞,成为东莞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根据东莞市今年1月份出台的相关文件,到2018年,该市80%以上工业企业将实现"机器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