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问

网友灿问

2015年11月10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下的新药方。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西方经济学里的供给学派是一回事儿吗?寻求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稳增长,为何非得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

小编答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近日,钢铁重镇河北唐山10家钢企将以股权入股形式,整合重组成一家新企业,投产后实现净压减炼铁产能355万吨、炼钢产能536万吨。唐山钢铁去产能,正是我国今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迈进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2015年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那么,今天的中国经济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

首先,我们应认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改什么?

从经济学角度讲,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属于“需求侧”三大需求。而与之对应的正是“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

供给侧改革,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是强调在供给角度实施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

但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又不是一回事,供给学派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主张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而我们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既强调供给又关注需求,既突出发展社会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既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

总书记指出,放弃需求侧谈供给侧或放弃供给侧谈需求侧都是片面的,二者不是非此即彼、一去一存的替代关系,而是要相互配合、协调推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内涵是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不断让新的需求催生新的供给,让新的供给创造新的需求,在互相推动中实现经济发展。

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我国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有多重要?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特点。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抓住关键问题,拎住“衣领子”、牵住“牛鼻子”。对于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习近平的判断一针见血:“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如总书记所说,当前,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因素,供给和需求两侧都有,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表现出的主要问题就是传统门类生产过剩,但其过剩的原因不是因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供给的产品却没有变,质量、服务跟不上,已不能满足需求的变化。

比如,我国一些行业和产业产能严重过剩,可是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有的农产品生产缺口很大,而有的农产品增产则超过了需求增长;一些有大量购买力支撑的消费需求在国内得不到有效供给,消费者只能将大把钞票花费在出境购物、“海淘”上。

这种结构性问题单纯依靠刺激内需难以解决,必须改善供给结构,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因此,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性战役。

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用创新的力量打造动力引擎,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从而让供给侧凤凰涅槃,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厚植发展新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什么成绩?

2015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2016年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地各部门紧锣密鼓迈开改革步伐,“五管齐下”发力供给侧,积极成效已经显现。

——去产能效果初显,钢铁和煤炭产能压减深入推进。

作为煤炭大省,山西推动煤炭去产能、减产量“不含糊”,截至10月底,全省关闭25座煤矿,退出产能2325万吨;8月底,江西萍钢安源钢铁有限公司420立方米高炉被彻底拆除,终止了近30年的服役,至此,江西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设备已全拆或封存。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钢铁4500万吨全年去产能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已基本完成。

——去库存效果明显。

一年来,不同地区立足自身实际,以扩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等方式,消化库存,战绩不俗。到11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69095万平方米,比10月末减少427万平方米,已经连续9个月减少。

——去杠杆稳妥有序,守牢底线。

10月,《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发布,提出去杠杆的7种主要途径。各地树立底线思维,高度警惕以高杠杆、泡沫化为主要特征的金融风险。2016年10月末,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6.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

——降成本下真功夫,见真效果。

一方面,形成了降成本总体思路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10多个地区已出台降成本专项方案。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5.8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0.17元。

——补短板抓关键点,补薄弱处。

农业农村、水利、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投入明显加大,投资规模超过万亿。到2016年10月底,46万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迁入新居,2016年计划新开工的20项重大水利工程全面开工,软硬基础设施建设提速。

今年以来,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破题之作,“三去一降一补”成效已初见端倪,但我们也应看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推进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这项改革任重而道远。习近平强调,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

2016年2月,总书记江西考察时指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加法、减法一起做,既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发展新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获得更大主动”。

新常态要有新状态,新理念呼唤新作为。相信只要向党中央关于新常态“怎么看”“怎么干”的判断和决策看齐,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块硬骨头发力,在2017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我们就一定能继续推动发展航船浩荡前行,让中国经济展现出更美气象,焕发出更多生机。

本文参考:
      要弄明白供给侧改革,习近平这两次讲话必学 新华网 2016-06-01
      引领新常态 发力供给侧 新华网 2016-01-19
      “三去一降一补”任重道远 经济参考报 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