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问

网友丹丹问

10月11日,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在澳门举行,李克强总理发表了主旨演讲。在演讲中,他向我们传达了什么信息呢?

小编答

在演讲过程中,李克强以“桥”妙喻中葡论坛合作,阐述了在中葡论坛纽带作用下,中国与7个葡语国家2015年取得的合作成绩:贸易额接近1000亿美元、近千家企业在中投资、葡语国家承包工程合同额超900亿美元、“葡语热”和“汉语热”流行等等。

那在新形势下,中国又将怎样与葡语国家继续友好合作下去呢?这是很多人关注的重点。

首先在宏观层面,中国愿与葡语国家在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

一、增强政治互信

目前,中国与各葡语国家关系正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中国愿继续与葡语国家一道,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合作共赢的精神,进一步密切高层交往,在重大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妥善处理分歧,发展长期健康稳定的伙伴关系。

二、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中国愿与葡语国家相互扩大市场开放,拓展在海关、检验检疫等领域的合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贸易投资环境。中国不追求对葡语国家的贸易顺差,愿意积极落实给予部分葡语国家97%的税目零关税优惠政策,鼓励从葡语国家进口更多商品。

三、扩大产能合作,这将成为中国和葡语国家合作的重要项目

加强产能合作,是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捷径。本次论坛期间,与会各方将签署产能合作备忘录。中国愿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中国与葡语国家合作发展基金等融资平台作用,尽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

四、加强人文交流

中国将继续帮助亚非葡语国家升级改造教育文化设施;愿意通过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中葡论坛(澳门)培训中心等,继续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愿意给予更多论坛成员国中国公民组团出境旅游目的地地位等等。

澳门是联系中国与葡语国家的一条十分重要的纽带,中国政府全力支持澳门特区政府加快建设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进一步建设好经贸合作会展中心、中小企业商贸服务中心、葡语国家商品集散中心。

宏观规划发布了,具体措施则让人更加期待。

在上届论坛中方提出8项措施全部落实的情况下,李克强宣布,今后3年中国政府将采取更大力度,提出18项新举措,主要包括:

“向论坛亚非葡语发展中国家提供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无偿援助”、“向论坛亚非葡语国家提供不少于20亿元人民币的优惠贷款”、“向论坛亚非葡语的不发达国家免除5亿元人民币无息贷款到期债务”。

另外,中国还将“继续向亚非葡语国家派遣200人次的医疗队”、“向论坛葡语国家提供2000个各类培训名额,以及总计2500人年的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鼓励企业在论坛葡语国家新建或升级若干境外经贸合作区”等等。

宏观规划令人憧憬,具体举措更让人心动,在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显而易见,这也让更多人对中国的经济形势表示关心,对此,李克强在论坛上给予了回应:“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6.7%。”

总的看,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特别是到了三季度,是好于预期。尤其是就业,今年前9个月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000万人,保持了过去三年每年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的势头。

现在外界对中国的债务、房地产市场等方面的风险有些议论,李克强认为,对这些问题要客观全面看待。

一、在债务方面,中国的债务风险总体是可控的。

我们面临的杠杆率主要是非金融类企业的杠杆率比较高,这与中国市场发展时间短还不成熟,居民储蓄倾向强,居民储蓄占50%以上、以银行为主的融资结构占多头,而且中国的债务以内债为主,外债占比很小,出现债务风险的可能性也较小。

当前,中国货币政策是稳健的,流动性保持合理的充裕,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高,而且我们风险弥补和吸收损失的能力比较强。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发展多层次基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等途径,逐步降低非金融类企业的杠杆率,化解金融风险。

二、从房地产市场来看,中国新型城镇化今后还要经历相当长的过程,住房需求将呈增长态势。

针对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分化态势,我们将强化,而且也正在强化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因城因地施策,保障居民基本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而且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符合国情、城市特点的措施来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这些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顶住内外压力,实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不是靠“大水漫灌”的强刺激,而是依靠改革开放,积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加快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的结果。 中国将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我们完全有能力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实践已经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和葡语国家是可以信赖的知心朋友、可以倚重的合作伙伴。我们将聚力集智划开大船,共同推动中国与葡语国家友好合作之舟乘风破浪、不断远航!

本文参考:
      李克强在中葡经贸合作论坛上发表主旨演讲 新华网 2016-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