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某 提问

网友Derek问

从2013年10月到2016年两会之前,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已经举行了46次。那么,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是如何影响决策的呢?

小编答

2013年9月18日,在全国政协第六次主席会议上,主席团审议通过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办法(试行)》,使得“双周协商座谈会”(以下简称“双周会”)这一参政议政重要渠道又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全国政协委员是各党派、各团体和各族各界的代表性人物,很多委员享有很高的声誉,是相关领域的专家。搭建良好的协商平台,更好地发挥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作用,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有重大意义。而“双周会”正是一个发挥政协界别优势和委员专业特长的平台。

“双周会”每两周举行一次,采取的是专题协商座谈会的形式,协商形式的特点之一就是主题非常小。正如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所言,“题目小一点,讨论的问题集中一点”。

而从小问题切入,经过充分调研与会议讨论,最后成果都会供决策参考。下面小编就从主题、调研、会议讨论、成果转化四个方面讲讲,看全国政协“双周会”具体是怎样影响决策的?

首先,主题方面,多数会议主题在年初就已制定,不讨论“无从下口”的主题,要求把关系全局的小问题研究透。

按照惯例,题目在年初就已经确定,并列入全国政协年度协商计划,这是“双周会”开展以来政协工作的一大特点,接下来各个专委会的全年调研将围绕既定题目来进行。

2013年10月到2016年两会之前举行的46次座谈会的题目大多都是小而实,有些放在全国政协层面来讨论的主题,让人感觉很细微。比如第20次主题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第32次为“如何做好西部农牧区包虫病防治工作”等等。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刘佳义表示,“座谈会在选题时注意选择现实生活中存在而又解决得不是很好的、切口比较小的问题来协商。因为一次双周会只开3个小时,那种‘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问题我们不讨论”。

虽然大部分题目是年初确定,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有一些题目是相关部门主动向政协提出,希望借“双周会”的平台讨论。比如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国家能源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就曾给俞正声写过一封信,希望借“双周会”的平台探讨一下核电的问题。

其次,调研方面由座谈会承办部门组织,会调动政协系统内各个“智囊”的力量,综合各部门力量“对症下药”。

最近一次座谈会召开于2016年1月21日,那场以“《快递条例》的制定”为主题的座谈会是由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承办的。2015年12月4日,到快递公司的现场调研也是由其组织的。据介绍,在座谈会召开之前,承办部门要组织座谈、调研、确定座谈会上发言的委员,包括他们发言的角度等等。

总之,每次“双周会”的背后都有政协的“智囊”在运作,“双周会”机制已将全国政协联系的各个机构充分调动起来。

再次,开会讨论时会将议题正反方全部请到,“交锋”成“双周会”一景。

全国政协“双周会”每次邀请人数为20人左右,要涵盖全国政协相关委员会委员,还有部分提交过相关提案或在大会发言的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其中中共委员占30%,其余是来自各民主党派的委员和无党派人士。

承办方一般从调研时就开始了解,有哪些委员希望发言,希望从何种角度发言。与此同时,还要围绕议题把利益相关方或正反方全部请到。在这样的设计下,“交锋”是一种常态。

最后,成果转化方面,经过3小时的讨论,无论是否达成共识,所形成的建议“含金量”都非常高。这份建议在3天内就会书面报送党中央、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

“双周会”举办以来,已有多条意见切实影响了决策。例如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辆600万辆,这一数字的背后就有“双周会”的作用。

政协委员姚明曾在座谈会上提出,把体育赛事审批制改为备案制,以鼓励企业参与体育产业。几个月后,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体育产业的文件中,就采纳了该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国政协的示范下,有些地方比如湖南,也开始举行当地的“双周会”。天津市政协也已经实施“双周会”机制,此外,还有一些市级政协也开始开展“双周会”。

“双周会”这样一种中国特有的民主政治协商形式,将会为改善民生,产业转型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无疑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参考:
      揭秘政协双周协商:交锋激烈 成果3天内报中央 北京青年报 2016-03-02
      什么是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 新华网 2014-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