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16日 11:43 来源:
人民网消息(2007年1月9日):
燕道成 杨 阳
2006年11月底,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院士在“2006中国信息化推进大会”上表示,就如何净化网络环境问题,中国正在探讨和准备尝试在网络世界实行有限实名,以平衡个人隐私和公众利益与国家利益。
“过去对个人隐私的认识有绝对化趋向,但现在不仅中国,全世界都认识到,需要在个人隐私和公众及国家利益间达成平衡,而不是把个人隐私绝对化”。她进一步指出,中国在治理互联网的时候,还需要考虑国际规则和中国国情的平衡,发挥创造性。目前的一些国际潜规则,虽然没有形成文字,但是一些习惯是在发达国家主导下逐步形成的,往往反映发达国家的需要和国情,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制定和形成国际规则与潜规则时没有充分表达自己的声音。
据了解,有限实名就是后台实名前台匿名,即当一个用户要到博客网站或BBS网站注册账号时,需提交身份证、必要的证件和真实姓名等。而在前台,用户可以使用自己喜欢的名称,而不是真实姓名。网民如果没有做危害公众利益、违法国家法律的事,真实姓名属于隐私。而一旦触犯了法律,隐私将不能在成为隐私,会受到监管。
“除了有限实名制,我国也在探索联合制裁制度、可信的网络等网络环境的创造性治理措施。”胡启恒认为,提高公民素质才是我们改善网络环境的根本措施,一个公众道德缺失的社会,很难缔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很难缔造良好的网络环境,所以引导公民提高自我约束、自我行为改善必要性的意识,以及提高公民遵守社会公德和行为准则的自觉性是中国法律法规必不可少的补充,没有这个补充和谐社会很难达到。
实名制之争
关于网络实名制的争议由来已久,2003年,清华大学教授李希光2002年的一个谈话被爆出,谈话中他建议人大禁止网上匿名,推行网络实名制。争议顿起,其间不乏支持意见,而反对者也不在少数。
2004年底,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意见》中,“网络实名制”被正式写进文件。2005年3月,清华大学“水木清华”BBS被教育部树立为高校BBS向实名制校内交流平台转变的典型。随后,北京大学“未名”、南京大学“小百合”、复旦大学“日月光华”等高校BBS都开始按照实名制进行操作。一年半后各个大学的BBS“围墙”正在悄然松动,只有少数几个论坛开放了匿名注册。
2005年末,深圳市公安局下文强令深圳腾讯公司对群创建者和管理员进行实名登记工作,由于网民的消极抵制,后不了了之。
2006年6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又提出《网络游戏实名制方案》,要求网游玩家必须进行实名注册,以区分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其结果是大量未成年人转投不需身份验证的“私服”,网游公司损失惨重,实名制方案效果并不理想。
因此,有专家分析认为,网络有限实名制根本不能解决网上侵权问题,而且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被盗,言论自由也会因为民众的恐惧而无从谈起。
社区网站的负责人则认为:后台实名对网络管理者来说是有一定好处的,网友会有所顾忌和自我约束。最近两年,网络中不负责任的攻击谩骂非常泛滥,使得像我们这样希望通过网络交流的人,轻易不敢发言了。后台实名对约束这种语言暴力的泛滥是有好处的。
其实,网络有限实名最关键的是可能会降低虚拟世界里的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之感,网民须时常注意自己的言论是否“规矩”,这就像总有人在一旁监视你的一举一动,如此状况下网民又怎会有每天在BBS发发帖、吹吹牛、扯扯淡的兴趣与积极性呢?
再者,网络的有限实名可能影响网络的互动性。比如某网民今天在某个论坛里“逛”,看到一个帖子想回复,而之前没有注册,临时注册的话不一定马上通过,可能一天两天,甚至五六天,那时候已经没有兴致了。
有网友说:“若这样的话,那广大老百姓还敢说真话吗,还能发出呼声吗?”有的网友则反问:“不做亏心事为什么害怕后台实名呢?”还有的网友担心:“如果用实名的话,谁来保证网站不会把个人隐私泄露出去呢?”其实实名制应该一步一步来,后台实名制既有助于国家有关部门监管,也不影响网友的个性化发帖,还是可以接受的。
寻求平衡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人们提供信息和服务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由于网络行为多是匿名的,使得一部分人在网上可以不负责任、任意宣泄、张口闭口污言秽语,甚至胡作非为。一时间,网上制造传播谣言、散布虚假信息,制作、传播网络病毒,“黑客”恶意攻击、骚扰,传播垃圾邮件,论坛、聊天室侮辱、谩骂,网络欺诈行为,网络色情聊天,窥探、传播他人隐私,盗用他人网络账号,假冒他人名义,强制广告、强制下载、强制注册,炒作色情、暴力、怪异内容等不文明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网络上“黄、假、坑、俗”等不道德和不文明的行为,放大了网络的负面作用,影响了网络的正常秩序,与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协调。中国互联网协会此次提出在网络世界试行有限实名的办法,肯定会对那些抱着侥幸心理,认为匿名就可以逃脱责任的网民产生有效震慑,杜绝网络不文明行为,发挥网络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优势,降低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社会实行有限实名,重树虚拟世界文明新风,必将为网民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中成长的未来一代,创造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中国互联网协会酝酿有限实名,有媒体分析认为,可能是对前段时间遭到公众抵制的博客实名制作一让步。公众之前所以反对网络实名制,其实不是害怕自己的实名会被另一个公民看到,而是害怕自己在网络上的表达,时时处于权力目不转睛的监控之中,害怕的正是“后台的那双眼睛”。虽说“不干坏事怕实名干嘛”,但在网上说话时时被人盯着,这种窥视已经使表达失去了自由的内涵。
胡启恒指出,我们现在在讨论和试行的有限实名制,就是这样一个有创造力的做法——当网民要申办博客、BBS账号时,“必须提供身份证和真实姓名、住址等信息;在前台,你叫白猫、黑狗等都可以,但是后台必须是实名”。胡启恒进一步阐释说:“有限实名还有一个意义——如果没有做危害公众利益的事,没有做违反国家法律的事,你的真实姓名属于隐私;一旦你触犯了法律,你的隐私就不是隐私了。”
有限实名为了谁
实行“有限实名”也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作为支持网络实名的一方来说,这样可以有效遏制网络违法事件的发生特别是能够有效遏制网络犯罪,防止博客侵权,还有利于发展电子商务。
但人们最关心的一个问题自然是“隐私”问题,固然说“网民如果没有做危害公众利益、违法国家法律的事,真实姓名属于隐私”,但在网络世界里我们谁能、怎么能真正保证自己的隐私不被泄露、不被别人以各种非法手段获取呢?反对或不支持网络实名的一方指出“目前的实名制需要用真实姓名和身份证号通过验证,而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的人是不是本人则无法通过网络来验证”,“从执行效果看,基于实名的各类举措几乎形同虚设”,当前的现实是在用户和实名之间,互联网企业往往更优先选择前者。
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的又有社会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就是“讲真话”的问题,面对那种趋势,现今的网民都形成了一种共识:本来在网络上可以讲许多话,包括真心话和自己的大实话,但要是实行了实名制我们就会有许多顾忌,被各种后台监督着,再也不能随便说话了;尤其是近些年地方上出现了实名举报、匿名评议后被打击的一些事件让人们后怕,一部分网民在网络上也会有很多收敛。
如果要实行有限实名制,首先要防止公权力滥用实名制限制公民表达。后台实名之下,公权部门是很容易掌握后台实名信息,打击那些批评自己的人。要知道,防止权力的腐败,要永远先于防公民的不负责任。
总的来说,中国的网民的主体是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也会因此作出一些必要的让步;无论今后是否在整体上实行网络“有限实名”,我们的心都不会变。重要的是,但愿今后人们在网络上的“隐私”和讲真话的本能能够得到日益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的切实保障!
来源:人民网----网络传播
责编: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