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公众慈善热情缺失 慈善业亟待"焕发青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2日 09:52 来源:新华网

   编者按:构建和谐社会,不仅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强有力的政府干预机制,而且需要有发达的慈善事业,以处理好社会财富分配问题。被视为“社会第三次分配”的慈善事业不仅能体现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也是社会进步程度的标尺之一。但与中国GDP高速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的,却是慈善事业发展滞后:目前,全国每年募集到的慈善资金不到100亿元人民币,尚不足全国GDP0.1%,它对财富分配格局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美国每年的慈善资金占GDP9%,有85%来自于国民。

    数据表明,我国的慈善事业还任重道远。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近日在重庆参加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论坛时表示,确定慈善捐赠目标不是目的,更重要的还在于让更多的人通过捐赠体会到“施比受更幸福”的感觉。

现状:中国公众缺乏慈善热情

       “草根慈善组织”为慈善事业补血

      在中国官方最近宣布的2006年度“中华慈善奖”50个候选名单中,“顺其自然”“我想”等4个民间慈善组织榜上有名。“草根慈善组织”首次入围中国慈善事业最高政府奖,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中国民间自发兴起的“草根慈善组织”已经成为慈善事业的重要力量。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说,中国去年共募集到慈善捐款约100亿元,其中通过政府渠道募集到的只有35亿元,其余为各类慈善组织募集。>>详细内容

       “中华慈善人物”评选揭晓

     “先富群体”先天缺失慈善热情?

(资料图片)

    我国富人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小于15%,而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却在80%以上

    据中华慈善总会统计,我国富人对慈善事业的捐赠小于15%,而他们拥有的社会财富却在80%以上。2003年的100位福布斯中国富豪,七成没上2004年“慈善榜”。国内工商注册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有过捐赠记录的不超过10万家,只有1%的企业曾经参与慈善捐赠。中华慈善总会的捐赠物资中,近80%来自海外,只有20%来自内地。截至2004年底,我国慈善机构获得捐助总额约50亿元,仅相当于中国同年GDP的0.05%,而美国同类数字为2.17%,英国为0.88%,加拿大为0.77%。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

    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我国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之一:标价1188万元的宾利轿车和法国高档葡萄酒在我国销量最大。许多慈善界人士反映,我国一些富人挥金如土,他们住几千万元洋房,戴上千万元手表,穿上百万元服装,甚至包“二奶”、捧明星、一掷千金地豪赌,却不愿救助穷人。  >>详细内容

       “衰老”的慈善组织

    政府越位“数钞票” 慈善组织受冷落

    记者调查发现,在广东、天津、上海等地,募捐主体都是慈善组织。慈善界人士认为,民政局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局救灾救济处一天忙得不可开交,还要到处借调人员搞募捐,天天接电话、数钱、开发票,还没有专项工作经费,慈善组织却在一边“歇凉”,这种体制确实有问题。

    募捐主体不规范 政府内部难协调

    即使在重庆市党政机关内部,募捐主体也不规范、不统一,不仅社会捐助办接受捐赠,其它各单位、各部门也都接受捐赠,使善款难以整合,降低了其抗旱救灾的作用。 >>详细内容

分析:三个群体评慈善乏力之因

     普通群众:无法感受奉献快乐 “行政化”难培养慈善意识

    人均收入不高、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这是影响普通群众慈善捐赠的最主要原因。在采访中许多人反映,如果慈善募捐的方式更加灵活便捷,募捐的目的更加明确,善款的使用更加透明,募捐的过程让人更加感到高尚,那么他们还是愿意尽其所能慷慨解囊的,但现在一些陈旧老套的劝募方式,只会让大家心生反感。 >>详细内容

    重庆奉节县慈善会会长吴应南指出,中国自古以来,政府对社会“大一统”的思想传统根深蒂固,加上部分行政官员顾及权力转移将削弱管理社会的能力和自身利益,致使政府转变职能的速度不快,制约了慈善事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我国的慈善机构的管理人员大多有“党政背景”,长期的“行政经验”导致工作模式陈旧,其活动目的和运行方式上刻上了很深的“行政化”烙印,导致开发资源的动力明显不足,难以培养社会公众慈善意识。

(资料图片)

    公务员小陈的感受很能代表普通公众对“慈善行政化”的理解。进机关3年多的他对捐款捐物甚至有些“反感”。他说,现在一有什么水灾旱灾,政府就下令各单位职工捐款捐物,说起来是自愿,但各单位还不是直接从工资里面统一扣一两百元。别人受了灾,的确应该发动大家捐助,但是靠行政命令既让人感到别扭,又培养不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好象是“完成任务一样”。小陈说,最让人感觉“出了钱还不塌实”的是,慈善款物是否被滥用?是否发放到了受赠人手中?这些本应完全透明的情况很难了解,导致我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很低。 >>详细内容

       做慈善,还是“吃慈善”?

       有的基金会怎么越来越像干休所 

     先富群体:慈善活动缺乏公信力 税收优惠范围小

    重庆中农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胡崇理说,中华民族素有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美德,但为什么会出现富人“惜捐”的情况呢?因为社会没有建立起一套强有力的、行之有效的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的政策、法律体系,现有的一些机制又十分僵化,搞得慈善事业不慈善,仅有的一些慈善活动又缺乏必要的公信力,捐助者的合法权力得不到很好的保证,最后大家只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得他们对慈善事业冷漠,这是社会的不幸,公众的不幸,也是先富起来一部分人的不幸。

    齐飞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3%以内的部分,准予扣除。”换句话说,如果企业捐赠款物的金额超出企业当年税前利润的3%,超额部分还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这就出现了企业捐赠越多,纳税也就越多的怪现象,这在其他慈善事业发达的国家是不可想象的。

    虽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文件规定,凡向中华慈善总会等5家慈善组织进行捐赠的,“准予在交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部扣除”,但由于税收优惠的范围很小,且免税程序也相当复杂,整个办理过程大概需要经过10道程序,办理时间至少要两个月,因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民间企业捐赠的热情和积极性。 >>详细内容

       专家:税收激励政策不足制约我国慈善业发展

      国企:没有上级命令不能擅自捐款

    国企缺乏慈善主动性,主要原因是国企财务制度管理严格,国企老总不像民企老板那样一个人说了算,使用资金须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由于国企和民企所有制不同,民企可通过捐赠树形象,国企只能通过商业广告来提高知名度。重庆长江轮船公司总经理王华说,中央国企只有经上级同意才能捐款,否则总经理接受审计时就会遇到麻烦。 >>详细内容

政府如何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解读六中全会《决定》:如何进一步推动慈善事业的发展

     一是完善社会捐赠免税减税政策。对慈善事业的社会捐赠实行免税减税政策是激励社会力量对公益事业的投入,鼓励先富帮助未富的有效手段,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前不久,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文件规定,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向公益性、非营利性慈善组织的公益、救济性捐赠,准予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全额扣除。要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措施,简化程序,为捐赠人办理免减手续提供规范、便捷的服务。

     二是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乐善好施、扶贫济困、慈心为人、善举济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要将传统的慈善文化在继承中发扬,在发扬中丰富,纳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部署和规划,围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宣传扶贫济困、诚信友爱、互帮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风尚,宣传新形势下慈善事业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法规,宣传新时期慈善事业的先进典型和好人好事,普及慈善教育,传播慈善文化,弘扬慈善精神,营造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慈善事业的社会氛围。 >>详细内容

      政府应少干预多支持慈善组织 慈善组织有待“焕发青春”

    许多慈善组织不仅经费紧张,而且人力奇缺,工作人员严重老龄化。长期以来,慈善会、红十字会等都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社团组织和“养老院”,尤其是不少地方民政部门兴办的慈善组织,都由退休人员组成。尽管他们德高望重,经验丰富,但由于缺乏精力旺盛的中青年工作者,这些慈善组织已不适应现代慈善业发展要求。政府应考虑如何充实慈善组织,使之“焕发青春”。

    一些专家和慈善业界人士呼吁,政府与慈善组织应明确分工,完善社会救助和慈善体系。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克勤认为,政府社会救助金来自于财政收入,属于社会财富的第二次分配,而慈善救助资金来源主要依靠社会捐赠,属于社会财富的第三次分配。政府社会救助以面为主,即以困难群体的经济收入为救助标准,管理模式是层级制,救助金按级划拨,层层落实;而慈善救助则以项目为主,更关注效率,减少中间环节,实行直接救助,更具有灵活性、机动性与多元化。 >>详细内容

网友建言

      责怪做慈善事业的人太少,是很片面的。只要有捐助活动,我们周围的不少人都会捐助,但组织单位从来都没有对捐助款项的去向做任何说明,几乎都是暗箱操作。我认为捐款应交给慈善组织,并由慈善组织统一调度安排,政府和广大群众进行监督。

      政府的社会募捐办多为强迫或者半强迫性的,常被作为政绩来用,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常在本地电台电视台上公布,完成任务较好的还有相应的奖励。而慈善组织常常不接受媒体的采访或监督,募捐款的使用也不是很透明,所以很多人就不想做好人善人了。

      慈善事业的体制确实有待改革,特别是管理、操作模式都有待改进。在捐赠活动中诚心诚意、不图回报做慈善的企业与个人还是不少,但也有很多是冲着政府管理部门的面子来的!如果政府规定任何政府管理部门不能接受善款,情况就会不一样了。另外慈善事业也要与时俱进,尽可能地整合政府、社会资源,让做慈善的企业有所回报,弘扬企业的社会责任感是个很重要的工作!

      应建立起公开透明的机制,让捐献者包括每一个公民直观地看到爱心流动的每一个环节。具体讲就是,捐者是谁、捐款数额是多少、捐款到了谁手里、捐款收到了怎样的效果,都要定期向公众公开。相信只要有了这样一个流程,就会减轻大家的捐献疑问,社会各阶层也就会更自觉地参与到捐献活动中来,慈善捐献也就会真正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亮点。

      制度的不完善使善良的人们逐步走向冷漠。国家应该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各种基金会加强管理。基金会不透明,甚至成为基金的“黑洞”,谁还会愿意捐献?即使只有一个基金会打着爱心的名义骗钱,对公众的伤害也是不可估量的。

责编:扈航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