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追梦九天--记我国航空发动机奠基人吴大观(上)

 

CCTV.com  2009年07月01日 11:19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经济日报  
专题: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

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新华社发

  翻开中国航空工业的史册,你也许找不到他们的名字,但共和国不会忘记,有这样一群追梦人,为了给我们的飞机装上自己研制的航空发动机,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知难而进,披荆斩棘。为我国航空动力事业奉献一生的吴大观,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让我们追寻他的奋斗足迹,去感受中国航空动力事业发展的艰辛而光荣的历程。

  一定要想办法搞出自己的发动机来

  吴大观191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年轻时,他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毅然从西南联大机械系转到航空系,立志航空救国。毕业后,他先是到贵州大定航空发动机厂任技术员,后远赴美国的航空发动机厂学习。1947年,他拒绝了国外的高薪聘任,仅带着两个装满书籍和技术资料的箱子回到祖国。1948年,在地下党的帮助下,吴大观和家人来到解放区,受到了聂荣臻同志的亲切接见。1949年,吴大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他出任重工业部航空筹备组组长。

  新中国的航空工业是从修理飞机和制造零部件开始艰难起步的。航空发动机是飞机最重要的关键部件,被称为飞机的“心脏”,是工业王冠上的明珠,技术难度大,研制风险多,资金投入高,可靠性要求高,研发周期长,很多发达国家都望而却步。但吴大观深知自主设计制造发动机对国家的航空工业意味着什么,当他接到研制航空发动机的任务后,想得最多的是,一定要想办法搞出自己的发动机来!为我们的飞机装上“中国心”,从此成为他一生魂牵梦萦的追求。

  1956年,吴大观赴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制造厂(410厂),组建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在此期间,他领导研制了我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型号———喷发1A发动机。1961年,吴大观在沈阳主持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发动机设计研究所————国防部第六研究院航空发动机研究所(606所)。

  他主持了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的建设;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航空发动机标准规范的编制……作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工作与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许多个“第一”紧密相连。他先后主持研制喷发1A、涡喷5、红旗2号发动机,参与领导研制涡喷7甲、涡扇5和涡扇6发动机。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他主持参与设计的发动机没有实现定型,但这些实践积累了经验和人才,使我国在航空发动机自主研发之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他自己就像一台“发动机”

  一张书桌,一把椅子,两个放满了书籍的书架,墙上挂着一张发动机设计图,这就是吴大观在606所的办公室。记者看到,桌子上除了一瓶鸵鸟牌墨水,一把计算尺,一摞摆放整齐的笔记本,还有一个放大镜。在沈阳工作期间,常年的劳累使他患上了严重的眼疾,由于得不到很好的休息,他的左眼失去了光明。翻开1962年至1963年的一个红色笔记本,扉页上一行书写工整的小字:“什么时候拿出你们的产品来献给党!”

  那是一个火热的拓荒年代。606研究所的院子里还是土路,杂草丛生。冬天,410厂厂房里滴水成冰。研究所刚组建时,很多人连航空发动机都没见过,但大家充满了干劲儿,要在一张白纸上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吴大观常说,“不搞出自己的发动机,我死不瞑目!”一台发动机有几万个零件,没有计算机等辅助工具,工作量之大、设计难度之高可见一斑。吴大观和他的同事们在简陋的办公室铺开设计的图纸,在寒冷昏暗的厂房里加工机器设备,在震耳欲聋的露天试车台上开始了实验……

  当年与他一起工作过的原606所副所长严成忠回忆说,当时条件很差,伏案工作能听得到远处轰隆隆的机器运转声。但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吴大观对科研工作的要求丝毫不曾放松。

  所有与吴大观共事过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他的敬业精神。同事们说,他自己就像一台“发动机”。他来得最早,走得最晚,经常一天工作12小时以上。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比别人提前一个多小时到办公室;晚饭后他又到办公室工作,与星斗为伴。

  20世纪70年代,为了提高我国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水平,我国从英国罗·罗公司引进了斯贝发动机生产专利。吴大观接受组织安排,于1978年初调入中航工业西航公司(430厂)担任副厂长兼任厂设计所所长,主抓该发动机的总装、试车、赴英考核等设计技术工作,并负责该机资料整理和设计所的工作。西航公司原47车间工艺员桂挹清告诉记者,在西安工作期间,吴大观仍然坚持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早上提前一个小时到办公室,晚上到办公室工作2至3个小时。当时他的左眼已经失明,老伴担心天黑他磕着碰着,就每天用手电筒为他上下班引路。

  在英国专家组成联合试车工作组进行150小时定型持久试车时,英方专家组织两班倒,而年逾六旬的吴大观一个人顶两班,发烧39摄氏度仍坚持工作,以致晕倒在试车台上。领导命令他回家休息,两小时后,他却又出现在试车台上。

  相关链接:

1/2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