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6月30日播出):明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今天,我们走近一位93岁,有着60年党龄,被业内人士称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的党员专家——吴大观。
在他93年的生命中,有68年与航空工业相伴随;他创下了我国航空工业的九项“第一”,为新中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立下了卓越功勋,是我国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创始人、奠基人、开拓者。
2009年3月18号,我国航空发动机之父,93岁的吴大观那颗为中国航空事业热烈跳动的心,停了下来。而此时,装着“中国心”的我国第三代战机正翱翔在祖国蓝天上。
这是吴大观他践行一生的铮铮誓言。
60多年前,日寇的飞机在中国上空横行肆虐,目睹国土沦丧的吴大观立下航空救国的人生理想,拒绝美国的高薪聘任,怀着赤子之心回国参加新中国航空工业的筹建。
航空发动机被喻为"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要是能把它摘下来,飞机的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1957年,吴大观受命来到沈阳410厂,组建了新中国的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
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条件下,吴大观率领科研团队牢记“航空报国”的崇高使命,饱含“航空报国”的爱国情怀,自力更生、顽强拼搏。他们边研究、边建设、边补习发动机的知识,开始了我国第一型喷气式发动机——喷发1A的设计研制。
一年后,经过无数艰辛努力的实验,装配着该型号的发动机的“歼教—1”型飞机试飞成功。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型喷气发动机就此诞生。
“什么时候,拿出你们的产品来献给党!”
时刻以国家利益为己任的吴大观,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奔跑中一刻都不敢懈怠。当世界航空大国都研制出了比涡喷更为先进的涡轮风扇发动机时,吴大观已组织搜集、储备了大量的相关技术资料。1964年,他带领队伍开始挑战我国第一个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涡扇6。
在航空发动机设计中,很多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当时,少数航空大国开始用到钛合金新材料。在发动机上采用新材料,没有足够的胆识和战略的眼光是很难作出决断的,吴大观力主上马。就这样,涡扇6发动机上首次使用了钛合金等15种新材料,使发动机的材料和工艺水平与国际逐渐接轨。涡扇6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中国航空发动机由仿制到自行设计的历史性突破。
“既然你还活着一天,就应该为你的事业、工作操心一天。”——摘自吴大观日记 (1997.8.14)
饱含“航空报国”情怀的吴大观对航空工业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和对祖国的赤胆忠诚。1982年,离开一线岗位的吴大观仍追踪航空发动机的最新动态,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军用航空发动机通用标准规范的编制。80多岁高龄,他归纳总结了11条“我国航空工业需要统一的认识”问题。1985年,国内航空发动机界围绕是否启动第三代发动机的研制,产生了严重分歧。
吴大观深知,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就会受制于人,军用飞机的“心脏病”就永远解决不了。“航空报国”就是把国家利益摆在最高的位置,这种使命感驱使他带头签名,联合了八位专家上书中央领导。
1986年,邓小平同志明确批示支持。“太行”发动机起死回生,得以立项研制。
吴大观的一生始终在为祖国的航空事业大声疾呼并身体力行。喷发1A,涡喷7甲,昆仑、太行,这些中国航空工业最重要的发动机无不与他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室,第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第一台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第一个发动机试验基地都凝聚着吴大观率领团队的心血和汗水。
而在弥留之际,吴大观提到最多的是对自己的不断反省。
从航空救国、航空报国到航空强国,吴大观一生在为梦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奋斗。他走过了一位中国知识分子的成长之路,也体现了新时期一位党员专家的报国情怀。
相关链接:
责编:李丹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