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事就爬海珠桥”
日益增多的跳桥者,让主管部门把值守桥面的治安员人数从此前的2人增加到4人,最后加到6个人。即使24小时轮班值守,仍不乏铤而走险的人。
5月25日,下午6点30分。陈富超跳桥的阴影尚未消除,一个背着小孩的男子,在路人的嘘声中,又开始往海珠桥上爬。
眼看就要翻上桥顶,所幸治安员及时赶至,将男子截了下来。
5月27日,晚上8点40分左右,一名中年男子趁守桥治安员不注意爬上海珠桥东北端斜拱钢架上,称因举报“黄、赌、毒”遭人毒打后得不到赔偿,约一个小时后被警方劝下。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前仆后继?陆信强不止一次这样问过那些当事人,与陈富超的解释相差无几,大多数人都给出两个理由:“海珠桥好爬、有影响。”
一个叫郑龙的双腿残疾者,爬上海珠桥后曾得意地对陆信强说,“你看我,我还是一个残疾人,照样能爬上去。”这座桥的设计者或许压根就没有想到,当初以全钢结构为特点的桥身,76年后却为“自杀者”提供了方便。
此外,陆信强还发现,跳桥事件一般发生在上午8点左右和下午6点左右,这两个时间段是每天的上下班高峰,人流车流大,影响大,关注度也高。
5月11日,残疾人郑龙第二次爬上海珠桥,陆信强拿DV对着郑问,“旁边不是有解放桥、海印桥、江湾大桥吗,为什么只选择海珠桥?”
郑龙说:如果我去那边,“如果真的跳下来,也没有人会发现我”。
在陆信强看来,早些年的跳桥者把海珠桥当作了伸斥的场所,而今年以来,跳桥者的诉求更加多元化,“不管大事小事,一有事就爬海珠桥”。
从今年4月开始,陆信强经历的10起跳桥事件中,矛盾多集中在土地纠纷、医疗纠纷、和感情问题上。比如找不到工作、没有饭吃甚至工作压力大等问题,也会成为一些跳桥者的理由。
“5月3日,一个中年男子坐在海珠桥顶,拿着儿子的照片。”陆信强回忆,小男孩今年4岁,两个月前在三元里走失,男子怀疑被人拐走了,虽然当时报了警,但至今没有消息。情急之下,他就想到了跳桥。
同时,陆信强还发现,如今在海珠桥寻短见的,绝大部分都不是本地人。
4月1日,背着幼女上海珠桥的男子是台山人;4月14日,为解决土地纠纷爬上海珠桥顶端的两兄弟来自惠州;5月3日,拿着儿子照片上海珠桥寻求帮助的男子则是广西人;除此之外,还有广东湛江、茂名等地的人。
海珠桥推人跳桥事件发生后,曾有人质疑,是否是人们正常诉求渠道缺失所致?
广州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黄周海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透露,4月以来的12起跳桥当事者中,没有一位通过信访表达自己的诉求。
“就算广州的信访渠道在全国来说是健全得比较早的,那别的地方呢?”陆信强问。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