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陆信强矛盾起来。作为DV记者,一跳桥就去拍,这是工作职责。但另一面,拍得越多,跳得也就越多
本刊特约撰稿/刘刚 (发自 广州)
“这段时间跳桥的事情太多,大家都‘审美疲劳’了。”陆信强自我打趣,从4月份开始,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广州仅海珠桥就出现“跳桥秀”14起。几乎每隔4天,就有一起。
因为“跳桥秀”频繁,陆信强干脆搬到了广东省人民医院旁的新“家”,尽管房子还没装修好,但这里离海珠桥近,“打的5分钟就到”。
从2006年开始,陆信强用DV记录了50起试图从高处跳下的自杀者。起初,还都是真跳,但到了后来,一切都变味了。
“没一个人真往下跳”
47岁的陆信强原本是一家国有企业老总的司机,因为3年前的一个偶然,改行拍起了DV。
那是2006年6月5日,陆信强带着刚买来的DV,去广州大桥附近的二沙岛试机。
下午5点过,广州大桥上一片警报声。围观者中间,一个穿灰衬衣的男人蹲在大桥外侧的铁架上,作势欲跳。赶来的消防员,不断地劝救他。眼看消防员就已经握住了轻生者的手,不料,男子却主动放弃了,跳入了江里。
陆信强拍摄了整个过程。他至今保留着当时的带子。当晚,他拍到的素材被广东电视台制作成现场新闻,在“今日关注”栏目播出,时长1分钟。
这是陆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自杀者。此后,他便走上了这条路,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陆信强拍了近千条的突发新闻,其中,“至少50条跟跳桥、跳楼有关”。
2009年3月16日晚上9点多,广州市少年宫前,31岁的周仕想因为不堪重负,爬上离地6米多高的龙门架欲自杀。陆信强当时就在旁边。
周仕想不但频频向桥下围观者挥手致意,纵身跳下之前,还张开双臂,向桥下的围观者抛去飞吻。
这是少见的主动跃下的案例。据陆信强不完全统计,他记录的50条自杀者新闻里,只有差不多1/3。
真正轻生或者选择自杀的,一般会选择高层商住楼或大厦,即使跳桥,也不会爬上海珠桥的桥顶。“那摔不死人,”陆信强说。
剩下的2/3,一般选择海珠桥、人民桥或者海印桥。陆信强说,从2006年至今,他拍过20多个爬上海珠桥声言自杀的人,但除了陈富超被人推下属于例外,一次都没见他们主动跳下来,全都是被消防员或者警察劝下来的。
早些年,海珠桥上的跳桥者还不多,一两个月一次。当时,包括陆信强自己在内的现场围观者,大多对跳桥者报以同情或者理解。
后来,尤其到了今年4月以来,上海珠桥的爬桥者多了,大家发现也没有人真跳桥了,反倒是每一次跳桥,桥面交通就封闭一次,受影响的人多了,现场于是“骂声一片”。
“真要跳桥自杀,没人会选择海珠桥的,爬海珠桥的都是作秀,没一个人真往下跳。”陆信强总结。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