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 - ERROR

瀵逛笉璧凤紝鍙兘鏄綉缁滃師鍥犳垨鏃犳椤甸潰锛岃绋嶅悗灏濊瘯銆�

央视网 > 新闻社区 > 中国新闻 > 正文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国新办就中国防灾减灾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实录)

 

CCTV.com  2009年05月11日 10:0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央视网  

陈振林:

    二是推进气象灾害防御法制和机制的建设,我们加快制定并推动出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专项预案,还有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不断地将气象灾害防御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通过机构调整,中国气象局还不断强化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三是加强部门联动,形成防灾减灾合力。我们针对全年各种灾害发生的可能和各个部门的需求,加强合作,尽最大可能满足各方面的需求,同时也加强各地区的合作,做到预案联动、信息共享、措施联动,同时加大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力度,积极推动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全社会参与的整个气象灾害防御机制的建立。

2009-05-11 11:10:08

陈振林:

    四是强化气象灾害防御队伍的建设,我们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多渠道发展气象灾害防御队伍特别是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这两年也加大了气象部门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步伐,现在已经达到了37.5万余人,这支力量对基层的灾害防御工作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9-05-11 11:13:15

陈振林:

    五是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的国际合作。中国气象局利用风云气象卫星广播系统为亚太地区防灾减灾、气象灾害的防御提供了技术的支持,同时我们利用多边和双边的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气象防灾减灾技术的管理经验,努力提升我国气象灾害防御水平。

2009-05-11 11:13:58

杜玮:

    我就这位女士提出来的灾害立体监测的问题补充一点情况。关于地震的立体监测的问题,过去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的观测手段只能分布于地表。在近些年来,我们对立体监测也更加重视,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是我们更多地利用了国内外现有的空间对地观测资源,特别是国内,包括北斗卫星系统和减灾环境小卫星星座等资源开展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筹划专门发射一些能够观测与地震发生可能有关联的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参数的专门的观测卫星,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最后,大家也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地震都是发生在地下很深的十几公里的地方,对地下的观测,我们确实办法有限,但是也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工作。最近在汶川地震断裂带的钻探工程,这是我们国家一项重大的科学工程,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也在积极参与。利用四口深钻在龙门山断裂带部署比较深的地下深井观测的手段,进一步丰富地震立体观测的科学发展的能力。谢谢大家。

2009-05-11 11:15:10

邹铭:

    我补充一句。所谓灾害的立体监测体系,主要是空、天、地,加上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观测、地理观测和海洋观测来组成的,这是一个能力的问题。除了能力要加强之外,还要推进数据的共享、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真正对国家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加强灾害预警监测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新举措,也是围绕着加强能力,比如说地面观测站点的加密问题,比如说多发一些对地观测卫星,对灾害的发生进行及时的、全气候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更高的监测,提高我们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通过机制和体制的创新,推进数据和信息的共享。

2009-05-11 11:21:01

陈文俊:

    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2009-05-11 11:21:33

责编:张仁和

6/6 < 1 2 3 4 5 6

相关热词搜索:   国新办  中国防灾减灾工作  新闻发布会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昵 称: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