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教师节,彝族乡长讲长征

社会新闻来源:中国军网 2016年09月11日 12:1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史呷乡长介绍安顺乡情况。扆妍妍 摄

  第3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彝族青年史呷以自己的方式给近60家网站和新媒体记者“上课”。讲课的内容是红军当年如何强渡大渡河,还有旧貌换新颜的安顺场。

  37岁的史呷曾当过5年教师,如今已是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安顺彝族乡乡长。

  9月10日上午,“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四川站在成都正式启动。下午,采访团首先来到了赫赫有名的安顺场。安顺场原名“紫打地”,是当地藏族尔苏人的音译词,意为适合种蔬菜的地方。1902年,由于山体滑坡,在松林河形成堰塞湖,溃坝以后,紫打地被冲毁,死伤人丁千余。后在原址下游一公里处重新选址建场,取“山镇久安,河流顺轨”之意,更名为安顺场。1863年5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军抵达安顺场,准备北渡大渡河。由于清军围堵和民族冲突,石达开在土司和清军的围困下,全军覆没,留下了悲壮的一页。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记者 高飞 摄

  石达开兵败72年后,同样转战数省的中国工农红军,沿着石达开走过的同一条小路,再次来到安顺场的大渡河渡口。同样在河水暴涨的五月,同样是疲惫之师,同样的渡口,红军却改写了历史成功抢渡。究其原因,红军得到了当地百姓冒死相助。当年此地百姓生活困苦,红军到来后不仅对百姓秋毫无犯,还打土豪开仓放粮,这才寻到了一艘无比珍贵的渡船。今天,在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里陈列着一艘渡船,虽不是原物,但依然成为观者竞相拍照合影的焦点。

  从此,安顺场便载入史册,名扬中外。史学家说:“没有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就没有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没有今天的新中国”。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