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家人眼中的李保国:和时间比赛的一生

中国新闻来源:光明网 2016年05月05日 13:4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网络媒体走转改】家人眼中的李保国:和时间比赛的一生

  

  李保国教授讲授技术通俗易懂,深受果农欢迎。(资料图片)

  为了大家,他忽略了小家

  结婚这么多年,可以说,是郭素萍用肩膀担起了一个家。在李保国去世前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假期,也只在家休息了一天。“家里的事儿他从来不管,人也顾不上。”

  “家里的水电费在学校是最少的。”郭素萍说,即便李保国能有时间在家里,夫妻俩也没有太多时间交流,“因为工作太忙,他已经很久没有晚上8点以前吃过晚饭了。吃完饭,我抓紧干点家务,他忙着打电话安排事,或者看学生的论文。”

  尽管如此,身为妻子,郭素萍其实很早就理解了李保国。

  当年,郭素萍也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是李保国工作上的搭档,夫妻俩根本无暇顾及远在保定的家。不得已,他们只好把年迈的母亲和一岁多的儿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他们的课题叫小流域的立体开发,所以当地好多村民管他们的儿子叫“小流域”。

  “有个事到现在提起来我都难受。”郭素萍说,有一次学校领导去山里看他们,走的时候,儿子爬上了人家的车,死活不下来,哭着喊着说,要回保定,想上幼儿园。“没办法,我只好硬把孩子拽了下来。”

  “我先后两次做手术,他都在山上,手术通知单都是我同事签的字。我和儿子确实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们一直理解他、支持他。”

  结婚这么多年,李保国甚至连郭素萍的生日都记不住。郭素萍本不在意这些,但家里自从有了小孙子,一家人就想着过个生日,聚一聚,说说话。2014年11月的一天,大早起李保国就跟郭素萍说“祝你生日快乐”。“在儿子媳妇的百般提醒下,他终于是记得跟我说声‘生日快乐’,却忘了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都是过阴历生日的,那天根本就不是我的生日。”

  后来,2015年在邢台岗底村,正好赶上了郭素萍的生日,在岗底村支书杨双牛的提议下,李保国终于给郭素萍过了一个生日,却也是他为她过的最后一个。

  家里的事记不住,可李保国并不是没有亲情。“我父亲今年已90岁高龄,保国去世的消息一直瞒着他,因为在老人眼里,这个女婿比所有的孩子都好。”郭素萍说。还有李保国最疼爱的小孙子,爷俩的感情最深,只要李保国回家,他只让爷爷抱。只是李保国在家的时间太少了,幼小的孩子经常指着照片问“爷爷呢”,直到现在,孩子也不知道,疼爱他的爷爷再也见不到了。

  今年3月7日,李保国在平山县参加省妇联举办的一个活动。活动上,一向专注事业到了“不近人情”程度的李保国,在现场主持人的“要求”下,“挤”出了自己长久以来积在心底的愧疚:“老婆、儿子,我爱你们,但是我顾不上管你们。对不起!”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说这样的话。”郭素萍缓缓地说。

  农民的事儿他都挂在心上

  留给家人的时间太少,李保国却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了太行山区的乡亲们。

  熟悉李保国的人都知道,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通讯录里超过三分之一的号码是普通农民。无论何时何地,每位素不相识的农民打来电话,他都会耐心地接听解答。

  “他脾气急还有点倔,但对待慕名咨询的农民,却从来不慢待,有时接农民电话,旁边听的人都不耐烦了,他还在那里耐心地讲、说。”郭素萍说。

  “井陉核桃”、“曲阳核桃”、“平山苹果”……在李保国的手机通讯录里,有很多奇怪的名字。“这些都是农民打来的电话,实在听不清他们姓名,就这么先记下来。”郭素萍说,不管认识不认识、果园规模大小,只要咨询到李保国头上,“他就没有糊弄事儿过,都是真心实意地帮着解答,帮着管理。”

  30多年,那么多次给农民实地指导,李保国从来没有要过一分钱,有时候反倒还要自己搭路费。郭素萍还记得,今年3月6日,为了江苏徐州的一位核桃种植户,夫妻俩早晨5点钟从家出发,到沧州高铁站坐高铁,到徐州后,饭没吃一口,直接到地里,实地讲解完后,又连夜往回赶。上火车前,那位种植户想请他们吃饭,李保国却坚决不去,嘱咐郭素萍到车站买了两桶方便面,便算是两人的晚餐了。

  在李保国家里的书柜上,除了大量的专业书籍、零散摆放的药瓶,我们还看到了一张用压膜封存的树叶标本。郭素萍说,这个标本保国保存了很多年,标本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两行字:“拼将一死酬知己,裁红剪绿任由之”。

  其实,大山里的果农们,都是李保国的知己。他理解他们,一心想着他们。朴实的农民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这位“农民教授”的喜爱。郭素萍还记得,一次在山区路遇交通阻塞,村民们听说是农大“李老师”,二话不说,拆掉自家土坯垒成的院墙,为他辟出道路;李保国走后,许多人带着自家的苹果、鸡蛋,说要送他最后一程……

  “李老师给我们指导,从没收过我们一分钱,现在他走了,我们带点儿东西送他最后一程,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想起老乡们说的话,郭素萍泪水涟涟。

  郭素萍说,李保国是从农村出来的,深知农民生活的艰辛,他希望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为农民增收,改变农民的生活条件。“我觉得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就是他的理想,他也为了完成这个理想奋斗了一生。”

  一辈子走来,共同经历了风风雨雨,眼看太行山区年年披绿,李保国却离开了。“你怨他吗?”我们问郭素萍。她轻轻地摇了摇头:“不怨,我理解他。保国的生命虽然短暂,却是值得的。”

  李保国去世后,几个都提出想把他的骨灰埋在山岭上的请求,郭素萍答应了。“因为我知道,保国活着的时候离不开山,离不开山区的人民,他死后,也愿意看着太行山变绿,看着太行人民变富。”

   文/光明网 张薇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