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韩利萍
央视网讯(记者 郭城)从一个普通女工成长为特级技师,她用智慧和勤奋织就了荣誉的光环,用技能成就了“蓝领玫瑰”的美名。她就是今年44岁的韩利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治清华机械厂数控铣工,特级技师。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山西军工,韩利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在承担神舟飞船和探月卫星发射支持系统和国家重点武器装备产品的研制生产中,她多次临危受命攻克制约工程研制的技术难关,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和企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先后荣获航天技能大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首届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12年12月,再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苦练硬功,超越自我
韩利萍“一对一”授徒
1999年,长治清华厂数控加工刚刚起步,韩利萍作为首批数控操作工,开始了她边学、边干、边摸索的数控加工之路。“在实图上看不懂的,回家就抠土豆,切出零件的形状来。”韩利萍回忆。
强烈的求知欲使她在数控的海洋里废寝忘食、乐此不疲,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她就熟练掌握了数控机床的操作方法。她利用业余时间系统学习了数控专业理论知识,短短几年,她的加工技术得到迅速提升,先后掌握了FANUC、大隈、SIEMENS系统的编程知识和CAD/CAM计算机辅助编程应用技术,逐渐成长为精通工艺、编程和操作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成为数控加工领域的行家里手。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揽不得瓷器活。”
2006年,在第二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韩利萍凭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过硬的技能功底一举夺得山西赛区数控铣工第二名。2007年,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届职业技能竞赛中,她技压群雄,力拔头筹夺得了数控铣工第一名。
创新攻关,精益求精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随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快速发展,新的研制任务越来越多,面对研制产品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的挑战。对此,韩利萍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大胆攻关、精益求精,确保了多项任务的优质高产。
2005年,某型号产品批量剧增,其中的导轨、滑轨加工难度大、精度高、批量多,按以往加工进度远远满足不了交付要求。她采用模块化进口刀具,将“高转速、小切深、大进给”的高速切削理念融入生产,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不断优化切削参数,独创出一套成熟的加工方法,在班组推广后,使生产效率提高3倍多,创效达百万元,保证了产品提前交付。
“给我一个支点,便能撬动地球。”韩利萍善于攻关,总能找到破解难题的“金钥匙”。某型号产品车关键件接头本体,材料为大型铝锻件,型面由多种复合曲面组成,且深型腔结构较多,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她和工艺人员一起仔细分析零件特点,应用Cimatron E软件编制加工程序,并在进退刀、型腔拐角处进行优化处理,有效控制了铝锻件因受力、受热等因素产生的变形问题,此项技术革新获得了工厂创新提高一等奖。
“天道酬勤,厚积薄发。”通过多年生产一线的积累,她练就了精湛的技术功底,先后创新应用大直径螺纹铣削和简化编程等新技术4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200余条。成功破解了神舟飞船和探月卫星发射平台减速器零件针齿壳中盲孔孔深是孔径10倍的加工瓶颈,一次交验合格率达到100%。编写了《数控刀具使用加工指南》,使刀片使用率提高了20%,每年可为企业节约成本10多万元。独创了“数控HM加工法”、“外筒深槽尺寸变形控制法”和“转向节臂机效率提升”等一批操作法,使切削质量和效率有了质的飞跃。她撰写的《经济型机床数控改造实例》获得航天数控技术交流三等奖。
传道授业,带出名徒
韩利萍对产品运用的新工艺方法进行讲解
“强将手下无弱兵。”近年来她带徒9名,其中高级技师1名,技师3名。徒弟张志奇取得了2010年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西赛区数控铣工第一名、全国决赛第10名的好成绩,被授予“三晋技术能手”称号。作为工厂讲师,她每年授课近百个学时,为企业数控技能人才成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班组长,她在班组管理和建设上富有特色,打造出了一个勇于创新、人才辈出、成果倍出的班组。正是这个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团队,连续五年荣获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 “神箭金牌班组”称号,先后荣获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和“全国女职工建工立业标兵岗”等荣誉称号,2008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首批“全国工人先锋号”。
韩利萍对身边人常说:虽然每天加工的是一些看起来普普通通的零件,但千千万万的航天人组合起来,就是一个伟大的工程,就是支撑起国家航天事业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