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中国“航天巧匠”高凤林:事业为天 技能是地

央视网报央视网 2016年04月22日 16:2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工作中的高凤林

工作中的高凤林

  央视网讯(记者 郭城)2014年11月初,在纽伦堡国际发明展上,一名中国人将3个创新发明项目金奖收入囊中,震惊四座。这个人就是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全国“十大能工巧匠”、全国劳动模范--“金手天焊”高凤林。

  2016年3月29日,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劳动模范、特级技师高凤林又独占鳌头获得第二届中国质量奖个人奖。

  今年54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特种熔融焊接工、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组长。在36年的航天工作生涯中,他不知疲倦的创新、毫无保留的传承技艺,演绎了许多传奇故事。

  年轻焊工“客串”美国航天局“特派专家”

  38岁时,高凤林成长为一名年轻的特级技师。因为精湛的焊接技艺,加上善于创新攻关,他在亚洲最大火箭全箭振动塔大梁焊接、火箭氢氧发动机大喷管焊接等多次航天产品焊接攻关中崭露头角,声名远播。

  2006年11月底的一个晚上,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的秘书来到车间找到高凤林说,世界16个国家参与的ASM-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项目,在制造中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希望高凤林前往解决。

  经单位批准,高凤林立即动身飞赴项目制造现场。这个项目以美国国家航天局为主执行机构,丁肇中参与制造的ASM-02暗物质与反物质探测器,用的是液流氦低温超导电磁装置,将用美国最后一班航天飞机运送到国际空间站上执行探测任务。

  在高凤林到达以前,已来过国内外两拨“顶尖高手”,但因为工程难度巨大,设计的项目实施方案都没能通过国际联盟总部评审。

  丁肇中提出请高凤林来,是想看看是否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高凤林直赴现场,了解设计结构、工艺状态和加工手段。

  他发现,液流氦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只能使用焊接方式,但焊接带来的变形目前还无法克服。

  在论证会上,高凤林一边仔细听取承制方的汇报,了解特殊结构的要求,一边在大脑中调动积累的知识、经验,认真地思索着。

  听完汇报后,高凤林说:“对待这种复杂的特殊结构,如果按照传统控制方法,会存在重大隐患。所以,必须创新设计方案。”说着,他就把自己的思路和盘托出,在场的各国专家听了无不点头赞许。

  凭借深厚的理论,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高凤林的方案很快获得了国际联盟总部的认可,他本人也被委任以美国航天局(NASA)特派专家的身份,督导项目实施。

  传道授业铺就桃李花香

高凤林和同事一起工作

高凤林和同事一起工作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多年来,高凤林攻克难关200多项,著有论文30多篇。他却没有停下脚步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而是坚持发挥“火车头”作用,培育出更多优秀的航天技能工人。

  在班组,高凤林独创“焊接育人法”,利用润湿和渗透效应育人,通过不断学习、交流,促进组员认识和行动层面提升;利用焊点和焊缝的关系育人,推崇在实践中互利共赢;利用熔池效应育人,不仅考验技术,更考验思维方法和全盘操控能力。

  一次,高凤林出差期间,徒弟独立完成了一台发动机喷管的焊接,但焊缝出现了80多处漏点。

  高凤林回来得知后,并没有责怪徒弟,而是马上给徒弟仔细讲解难懂的理论知识,使他明白自己错误的根本原因。

  接着高凤林又牺牲大量的休息时间,每天晚上留下来带着徒弟一起补焊。

  为了加深徒弟的记忆,高凤林本来能轻松完成的补焊任务,偏要循序渐进着做。自己补焊一处,演示一遍操作要领,再让徒弟补焊下一处,分析讲解,反复循环,直至深夜。

  当这80多处漏点全部补好时,徒弟也更加熟练地掌握了焊接要领。

  现在,高凤林还在不断培养着更多像他一样优秀的航天技能工人。在高凤林班组,19名组员中有5名全国技术能手、1名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和1名航天技术能手。2011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高凤林的名字,命名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在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文化墙上,镶有这样一句话:“事业为天,技能是地”。

  高凤林聚合全组之力,突破发动机焊接技术极限,成为航天高技能人才的时代坐标。在他身上劳模精神得以发扬光大,散发出更多的光和热,汇聚成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