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社会新闻


用爱心温暖童年——“边缘儿童”引发的思考  
06月02日 10:21

    每一个孩子的快乐都是相同的,每一个孩子的忧愁却各有不同。

    在我们生活的某些角落,总会发现一些孩子在边缘徘徊,阳光离他们似乎很远。生活的愁苦,使得他们的童年黯然失色,更让人不安的,是这段暗淡的记忆也许会伴随他们一生。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教授认为,不能上学、衣食无着,这些都会从生理和心理上严重影响儿童的成长,并将影响社会心理的稳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安。

    这位长期从事青少年问题研究的专家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流浪在社会上的边缘儿童大致可分为五类:一是无生活来源、无依靠、无人抚养的儿童,虽正值学龄,却不能接受教育;二是虽有父母,却因为关系不和、家庭虐待等原因流落在外,到城市卖花、做童工,有的甚至做小偷;三是贫困家庭的子女,因为生活困难,无法入学;四是融入社会比较困难的残疾儿童;五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因为特定家庭背景无法进入城市生活。

    面对福利院里收留的上百个孩子,北京市第二儿童福利院教师黄继海总是难以展开紧锁的眉头。他说,同流浪儿童一样,孤残儿童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心中蕴含着天真、纯洁,又因为经历的坎坷而产生出许多异于常人的负面情感。如何解开孤残儿童心灵的枷锁,是所有从事孤残儿童教育的人首先面对的问题。

    专家们分析认为,坎坷的经历容易让边缘儿童形成一些难以纠正的缺点:轻狂、自利,接受着社会的关爱,却常常对一切投以怀疑的目光……

    看着今日街头的“三毛”流浪儿,人们不禁要问:这些本应拥有快乐童年的孩子,何以会流落街头、失去家庭的呵护?人们不禁要问:他们的父母呢?他们的亲人呢?全社会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

    中国社会科学院儿童问题专家卜卫指出,近年来价值观念多元化,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化与低龄化,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传媒迅速普及等影响,使儿童成长问题更为复杂难解,边缘儿童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卜卫认为,解决边缘儿童的问题,首先要优化少儿成长环境。据中国儿童少年“安康计划”最新报告显示,近年来,各类儿童安全事故、意外事故、社会犯罪、少儿自虐及被害事件屡有发生,表明我国儿童的成长环境正受到严峻挑战。我们应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采取综合治理的措施,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陆士桢教授呼吁,加强儿童问题的立法,为儿童成长提供坚强的法制保障。教育工作者黄继海则认为,对边缘儿童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未来肩负的重任和应尽的义务。

    爱能融化冰山,让荒漠变成绿洲;爱能连通心灵,让心与心不再隔阂。在又一个“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在无数幸福的孩子们快乐的笑声中,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一群在边缘生活的孩子;让我们用全部的关爱,温暖他们苦涩的童年。(邬焕庆 翟伟 邱红杰)



责编:曲歌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新闻
为儿童的文学:我们还欠缺些什么?(06月01日 16:48)
(关注儿童文学)我想看什么书,你们知道吗?(06月01日 16:46)
我国采取措施全面提高儿童受教育水平(05月31日 22:06)
材料表明:政府充分保障儿童生存、发展、受保护及参与权(05月31日 16:14)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