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首页 > 新闻频道 > 文娱新闻


【文化】古远清:我只是说出真相——余秋雨侵害名誉权案最新追踪  
08月14日 14:52

    南方日报消息:因为余秋雨的一纸诉状,搞了30多年学术研究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古远清于是成为传媒关注的焦点。前日,古远清教授来广州出席一个文学研讨会,会议间隙,他向本报记者独家透露了他与余秋雨的纠纷及官司的最新情况。

    1.余秋雨是经过精心准备的

    问:余秋雨选择在上海起诉,你住在武汉,你觉得这合理吗?

    答:前天我已经向上海市高级法院提交了《关于再次变更管辖法院的申请书》,我认为余秋雨所说的“侵害名誉权”的行为地不在上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应该更换起诉地。

    问:作为被告人,你对下一步的取证有何打算?你预计过在上海开庭可能遇到的困难吗?

    答:我已经61岁了,现在手头有两个国家项目,我实在不想花时间到上海取证,而且取证之后上法庭,公开余秋雨在“文革”中的一系列表现材料,可能是对他真正的伤害。我要感激余秋雨,是他给了我合法调查“文革”史实的机会。

    问:前年余杰讽刺过余秋雨是“文革余孽”,引发了文坛震动,事情过去两年了,余秋雨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向你开火?

    答:研究“文革”文学以笔惹讼是迟早的事,本人早有心理准备,对于我的“文革”史研究,他早就反感了。因为我是纠正他说的“文革”史实错误中文章较多、内容最具体的一个。这次他是有备而来,找谁,不找谁,在哪里起诉,他都精心准备过。

    问:余秋雨不追究余杰的责任,他认为你是“造谣源头”,你认识余杰吗?

    答:我哪里有资格做“源头”?是胡锡涛的回忆录首次披露余秋雨在“文革”中三进“四人帮”控制的写作组的材料。关于余杰,我不认识他,我不可能影响他。2000年他和余秋雨论战的时候,我发表了一篇文章还有批评余杰、为余秋雨鸣不平的意思。

    问:接到传票你是惊讶还是愤怒?

    答:惊讶说不上,说愤怒也不确切,但确有抵触情绪。对文学批论和研究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把追踪、研究他14年之久的学者作为被告,便可知道这件事的戏剧性和荒诞性。我觉得他搞错了,如果我真的是对他的名誉造成伤害,第一被告应该是胡锡涛和刊发胡文章的媒体,其次才是我。

    2.我的研究不是为了揭他伤疤

    问:余秋雨认为你一直紧盯着他不放,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研究余秋雨的?

    答:我对余秋雨的研究始于1988年。那时我对他的戏剧研究看好,曾写过专文评论他的戏剧美学研究成就,收在台湾版的一本专著里。后来他的《文化苦旅》赢得了一片喝彩。我由此萌生了研究他的创作道路乃至写余秋雨传记的念头。后来我又转入“文革”文学史研究,感到余秋雨是一个很好的个案,值得解剖。但又感到这里有很多盲点:如余秋雨何时正式参加“石一歌”小组,他先后在不同名目的写作组内用了多少笔名,其笔名的寓意是什么……所有这些,都是我准备写的《余秋雨传》乃至《“文革”鲁迅研究史》不得不详加考证的问题。

    问:你的文章所用的史料难道就没有错误吗?

    答:我在《文艺报》上发表的《论余秋雨现在还不能“忏悔”》,有个别史料运用得不够准确和有些判断有自相矛盾之处。余秋雨也有我同类的毛病。他竟然在庄重的起诉书中把大名鼎鼎的媒体《南方文坛》一错再错为《南方论坛》。我不是纪检干部,我不可能对权威知情人写的材料一一去核实取证,这在学术研究中是允许的。

    问:如果是学术研究,为什么你会向传媒公开研究结果?

    答:我的研究不是为了揭他伤疤,但鉴于余秋雨矢口否认这些往事,并倒打一耙说别人讲的事实真相是“政治谣言”和“政治诬告”或为了想借批名人出名,还把自己文过饰非的行为标榜成“留下为文和做人的起码规矩”,我作为中国当代文学史料工作者,只好把别人披露的和自己调查了解到的真相说出来。所以我只是站出来纠正他材料上的错误。

    问:你认为余秋雨应该忏悔,而且是替整个知识界忏悔?

    答:我不要求他代表知识界忏悔,我觉得他应该反思。“文革”中的问题主要是时代的错误,不应过分追究个人的责任——尤其是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青年。我们不能把“文革”中的问题迁怒于余秋雨一人。

    问:以后你做“文革”史的学术研究会不会小心翼翼不敢说话?

    答:我不会被封口,我会捍卫学者的学术研究自由。把正常的学术研究与诽谤他人名誉加以混淆,只能引起文学界的混乱。

    3.我不靠打官司提高身价

    问:你见过余秋雨吗?

    答:我从未见过余秋雨,与他没有任何个人恩怨和利害关系。我主观上不存在“用极端化的造谣方式”“恶意中伤”他的动机。

    问:你认为有和解的可能吗?

    答:这不是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应该说明的是,这次是余先生侵害了我的学术研究自由和讨论的权利,同时也侵害读者对公众人物的知情权。

    问:现在海内外华人媒体都报道了余秋雨状告你的新闻,这次来广州开会许多人都说,你的知名度一夜上涨啊。

    答:我厌恶这种知名度!因为一个严肃学者是靠自己的研究成果说话的,而不是靠炒作和打官司提高自己的身价的。

    问:你对余秋雨的总体评价是什么?

    答:我认为他是优秀的散文家,在戏剧学研究方面也很有成就,但我否定他在“文革”中的表现。

    问:你怨恨余秋雨吗?

    答:谈不上。余秋雨比不上金庸,缺乏金大侠的气度和境界。不过,他状告我时不再像过去那样把批评他的人视为“受盗版集团所指使”,这是一大进步。就这点而言,我内心感激余秋雨。(吴真 黄长怡)

    ■新闻背景

    2002年6月25日,余秋雨向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诉讼,状告古远清侵害其名誉权,索赔10万元精神损失费。原告称:“被告近两年来一再捏造事实,多次公开发表文章恶意中伤、侮辱和诽谤原告。其侵权文章刊登媒体之多,传播之广泛,历时之长久,对原告造成损害程度之严重实属罕见,直至关系到人命案件。”



责编:曲歌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新闻
【文化】余秋雨怒告中国文联出版社(08月09日 09:17)
南京一画家向余秋雨发难:“请你别靠得太近!”(08月05日 10:17)
余秋雨:请不要嘲笑歌手(08月05日 09:08)
【文化】央视国际《电视批判》在线论坛——半路杀出个余秋雨!(08月01日 14:17)
网站专稿——余秋雨访谈录:没有终点的文化行者(06月09日 23:20)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