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红十字星座》创作札记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6日 09:09 来源:解放军报

《红十字星座》剧照

  记得那是1998年的秋天,为创作电视剧《光荣之旅》的剧本,我们来到远离陆地的一个小岛,这里驻扎着一个连队,连队里有一位姓陈的军医。在他那间十分整洁的诊室里,我们意外地发现了一套用大1?2录相带录制的《红十字方队》,陈军医得知我们就是《红十字方队》的作者时,兴奋异常。他告诉我们,这个剧从一开播,他就格外喜欢,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没能看全,于是,便托各地的同学朋友帮他去买《红十字方队》的音像制品,遗憾的是都没买到。他只好恳请家人在这部戏重播的时候,守在电视机旁,一集一集地为他录制了这套录相带。他说,这部戏他已经看了很多遍,百看不厌,剧中的人物都耳熟能详……交谈中,我们不由得受到了一种感动,因为类似陈军医这样酷爱《红十字方队》的人并不止一个。陈军医接着向我们建议,你们为什么不把《红十字方队》的故事继续写下去呢?这回轮到我们吃惊了。陈军医见状笑了:“我不懂创作,我就是想知道这些人走出校园后的故事。我想,一定很好看,社会毕竟比校园丰富。”后来,我们才知道,陈军医就是第二军医大学毕业的。离开这个海岛时,陈军医专门到码头来送我们,船开动了,他仍在挥手,远远地传来一阵喊声:“我就等着看‘红十字’的续集了。”

  也许是因为陈军医的厚望,也许是因为我们对“红十字”的痴爱,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军医大学毕业生身上时,才发现那确实是一座富矿。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后,从军医大学走出来的毕业生,少说也有几十万。其中,有站在国际讲坛上赫赫有名的博士、教授,有挂着将星的卫生部长、医院院长,有在偏远的海边防默默工作了一辈子的普通军医,也有不少转业到地方甚至改了行的人,但一提起军医大学那段经历,仍热血沸腾……随着采访本的渐渐增厚,生活的积淀开始发生质的转变,按照通常的创作规律,可以进入写作了,连剧名我们都想好了,就叫《红十字星座》,一个多么浪漫而富有诗意的名字。然而,几次提起笔又不得不放下,写了一遍又一遍故事大纲,又一次次把它撕毁,当时的心情,说不出是虔诚还是惶恐,就像面对一块质地优良的璞玉,生怕一刀不慎把它雕刻坏了。

  日历一页页翻过去,这期间,我们先后创作了反映军队后勤改革的《光荣之旅》,纪念徐向前元帅百年诞辰的《向前,向前》,以及根据广东王老吉历史传说编撰的《岭南药侠》和校园青春剧《阳光雨季》,这些题材的创作成功,我们虽然也内心欢欣,但《红十字星座》的创作欲望,却始终在压迫着我们,燃烧着我们。直到2004年深秋,我们终于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带着几易其稿的剧本以及新组建的摄制队伍,再次来到《红十字方队》的拍摄地——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在整个拍摄期间,学校给了我们极大的支持,长海医院甚至将新建成的手术室、病房腾出来,供剧组拍摄;很多医务人员也无怨无悔地配合摄制组工作,手把手地教演员怎么拿手术刀,怎么用听诊器,有时一场戏要拍几个小时,他们就默默地跟着站几个小时。后来,摄制组转场到海军某基地去拍海军戏,年轻的海军舰长虽然不是军医大学毕业的,但当他得知我们拍摄的是《红十字方队》的姊妹篇时,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如今,摄制完成的《红十字星座》已陆续在全国各省市电视剧频道黄金时间推出,每天我们都会接到不少朋友的短信和电话,有表示祝贺的,有对剧中人发表感慨的,也有和《红十字方队》进行比较的。不管《红十字星座》能否像当年的《红十字方队》那样取得轰动效应,我们始终坚信,这股温暖的小溪肯定能走进观众的心灵,因为它本身传递的爱和被人们视为阳光的真善美。

责编:曹劲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