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那座城这家人》剧照。资料图片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指导、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创作研评会”12月10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广播电视行业、高校的专家学者针对剧目进行了深入研讨。
该剧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第一批重点推荐剧目,改编自唐山籍作家李焱的长篇小说《平安扣》,以经历大地震的唐山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由7个姓氏组成的9口之家在震后相互扶持、摆脱困境、重建精神家园的故事,12月2日起在湖南卫视首播。“我们高兴地看到了包括《那座城这家人》在内的一批温暖时代、温暖社会、温暖人心的优秀电视剧作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司长毛羽说。
小视角展现时代变迁
《那座城这家人》注重描绘平凡小人物的家庭生活,以主人公王大鸣一家在地震前后的生活与情感变迁为切入点,讲述非血缘家庭中相濡以沫、相互支撑的情感故事。
该剧以小人物见证抗震救灾、恢复高考、国企改革、非典疫情等改革开放重点事件,浓缩了一幅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的时代变迁史。
“大题材借助小切口,写寻常百姓的生活,寻常人物的情感,观众看得亲切、看得感动,一点都不空泛。”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刘淑欣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杨玉芳说:“作为亲历者,我从剧中王大鸣一家人的遭遇想到自己,这些质朴的东西非常打动我。”深圳女企业家杨帆认为,这部剧充满人间真情,展现了有苦有甜的生活。
除题材外,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也通过典型人物体现当代中国女性特征。演员童蕾表示,她饰演的杨艾既有中国传统女性的顽强坚韧,又有当代女性的勇敢独立,在工厂停业后自谋生路,对待情感也敢于主动追求。“她像众多在唐山大地震后失去亲人的平凡女性一样,展现出对美好生活的渴求和对情感的渴望”。
以真情实感打动观众
该剧出品人、湖南天娱影视制作有限公司总经理肖宁说:“真实是这部剧最鲜明的特质。将人物和情节立于现实沃土之上汲取充足养分,故事也就枝繁叶茂、格外动人。”
制作方面,主创团队按照写实、生活流方式拍摄。剧组在3000余平方米影视棚内搭建旧日街衢、胡同、民居,还原300余处改革开放初期唐山内景与外景,如震后废墟、赈灾房,还原唐山40年来的生活原貌,将场景真实和情感真实体现在故事情节中。
表演方面,该剧人物形象塑造同样真实可信。特别是演员马元饰演的王大鸣憨直、坚持、质朴,像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为了真实还原矿工形象,他连续两日未曾洗澡卸妆。马元表示:“演员的工作是‘情感的搬运工’,通过二度创作完成人物塑造,将情感呈现在广大观众眼前。”
一位经历过唐山大地震的幸存者在看过剧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那座城这家人》的创作团队致敬!是你们满怀深情与爱,给观众奉献出催泪暖心、激励向上的良心大剧。”
触碰人心最柔软的地方
情景再现、情感再现,引发强烈共鸣。剧中,党中央抗震救灾果断决策,解放军星夜驰援抢险救人,全国人民伸出援手……这些画面让电视机前的徐建中眼睛湿润。这位当年的军医,曾作为上海医疗队一员到唐山救治伤员。
唐山观众素心在看过剧后表示:“很久没有追着看过哪部电视剧了,但这部电视剧,一看上瘾,二看感动,三看激励,四看欲罢不能!” 观众李建说,这部剧“唠的是庄稼嗑,讲的是家常话,说的是人间真感情;写的是小人物,讲的是寻常事,说的是生活大道理”。
不仅仅在唐山,《那座城这家人》还引起全国其他地区观众的共鸣。
一位影评人表示,“整部作品在影像中的象征意味和情感力量都非常能够穿透人心”。在内蒙古额济纳旗,蒙古族姑娘其其格白天帮父母放羊,晚上追剧。她说:“看了好几集,哭了好几场。喜欢这部剧,它唤起我们对生命、对亲情、对爱情的思考。”机关干部刘凤敏说:“每一个情节都触碰着人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让我们深受感动。”
挖掘平凡人身上的亮色
剧中由7个姓氏组成的9口之家超越血缘关系,在同一屋檐下和谐相处、患难与共,将人性中的真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清认为:“该剧在非血缘叙事的内容和深度上都有丰富和超越。”这类非血缘亲情是人类更博大、无私的情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彰显。
该剧通过大地震后唐山重建与城市发展,挖掘平凡人身上的亮点,用影像体现唐山人民在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过程中迸发和形成的抗震精神。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那座城这家人》所描写的特殊家庭,是大灾之后超越血缘关系的新型家庭。它诠释了在大难面前如何重建自己的精神家园、心灵家园,凸显了现实主义创作厚重的历史感。这部剧经过了唐山人民的检验,具有现实基础,符合发展规律,也是顺应时代需求的。
《那座城这家人》以质朴生动的故事表达,以小人物讲大时代,深入挖掘时代精神,从一个侧面讴歌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社会巨变和时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