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国空间站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报告》(2024年)首次公开发布,对中国空间站建成两周年来科学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系统性总结,可谓是“干货”满满!
你对中国空间站“成绩单”了解多少?
快来答题
↓ ↓ ↓
第1题
空间站全面建成两年来,我国先后组织完成____次载人飞行、____次货运补给、____次飞船返回任务,5个航天员乘组、15人次在轨长期驻留,累计进行10次航天员出舱和多次应用载荷出舱,开展多次舱外维修任务,刷新航天员单次出舱活动时长的世界纪录。
A、5次、3次、4次
B、5次、4次、6次
C、4次、3次、4次
答案:C
解析:
4次载人飞行任务为: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至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
3次货运补给任务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任务至天舟八号货运飞船任务;
4次飞船返回任务为: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至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返回任务。
2024年12月17日,经过9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及处置等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再次刷新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时长纪录。
第2题
截至2024年12月1日,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实施____项科学与应用项目,上行科学与应用任务近____吨实验模块、单元及样品等科学物资,下行空间科学实验样品近百种,获取科学数据超过____TB。
A、180、3、300
B、181、2、300
C、170、2、200
答案:B
解析:
在中国空间站开展的首批空间科学、应用实验与技术试验项目进展顺利、成果丰硕,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创新性。
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领域共实施项目68项,主要围绕空间基础生物学、空间生物技术及转化应用等方面开展研究;
在微重力物理领域共实施项目69项,围绕微重力材料制备机理、重要应用新材料制备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在空间新技术与应用领域共实施项目44项,主要围绕共性基础新技术、在轨制造和建造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
第3题
在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领域,中国科研团队完成了水稻____的全生命周期空间培育。
A、从种子到开花
B、从种子到种子
C、从种子到结果
答案:B
解析: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完成了水稻“从种子到种子”的全生命周期培养,这是国际上首次获得空间发育的水稻和再生稻新的种质资源,并在样品返回地面后实现了大田种植。
这有力证明了在空间站发育的水稻种子具有活力和繁殖能力,不仅对地面水稻的新品种改良和培育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未来载人深空探测的粮食生产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
第4题
在斑马鱼实验中,科研团队研制的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空间站稳定运行43天,实现了中国在太空培养____的突破,获得了国际上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的最长纪录。
A、水生生物
B、脊椎动物
C、无脊椎动物
答案:B
解析:
动物依据有无脊柱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斑马鱼属于脊椎动物,它与人类基因组有高达70%以上的相似性,利用斑马鱼和金鱼藻组成密闭水生生态系统,安装在生命生态柜进行空间实验,实现了中国在太空培养脊椎动物的突破,获得了国际上空间水生生态系统在轨运行的最长纪录,实现了我国在空间站培养斑马鱼及在轨产卵的突破。
科学家还通过天地对比发现,斑马鱼在轨出现背腹面颠倒游泳、旋转运动、转圈等空间运动行为异常现象。
第5题
科研人员利用在轨____数字化中医诊断信息,研究建立在轨飞行人体面色、舌象、脉象分析技术;将中医____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研制了穿戴式穴位刺激服及便携式穴位刺激装置。
A、中医四诊仪、针灸
B、中医四诊仪、诊脉
C、中医面诊技术、艾灸
答案:A
解析:
中国传统医学的在轨应用是航天医学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四诊仪在空间站任务中的首次运用,让中医经典的“望、闻、问、切”诊疗手段在中国人的“太空家园”得到实现;便携式穴位刺激装置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使用方便等优点,通过“针灸上太空”,航天员可以在空闲时间针对不同身体部位进行理疗放松。
第6题
在哪次飞行任务中,搭载了空间氢氧燃料电池?
A、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
B、天舟五号飞行任务
C、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答案:B
解析:
在天舟五号飞行任务中,搭载了空间氢氧燃料电池。
空间氢氧燃料电池在轨实验取得成功,初步验证了燃料电池能源系统在轨舱外真空、低温及微重力条件下发电特性、变功率响应规律以及电化学反应的界面特性,为空间燃料电池能源系统研制和关键技术攻关提供了重要数据和理论支撑,未来将推动宇航燃料电池应用发展,为推进我国载人探月任务提供有力支持。
第7题
在中国空间站,利用哪一个科学实验柜开展了难熔铌合金、锆合金、钛合金的液态性质测定与快速凝固等重要实验?
A、变重力科学实验柜
B、无容器材料实验柜
C、生命生态实验柜
答案:B
解析:
无容器材料实验柜位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是最早安排“上天”的实验平台之一。顾名思义,“无容器”就是不用容器承载,使实验样品在悬浮的状态下实现熔炼的过程。
就拿铌合金来说,铌是一种难熔金属,其熔点高达2400多摄氏度。铌合金材料具有塑性好,加工和焊接性能优良等特点,被认为是下一代火箭和航空发动机的重要备选材料,但在地面环境下,要对两千多摄氏度的熔体开展物理特性的研究十分困难,连实验容器都很难找到,因此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刚好能够提供无容器和微重力环境的绝佳实验条件,也为研究人员获取其物理特性提供了可能。
第8题
在哪次飞行任务中,搭载了“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
A、天舟六号飞行任务
B、天舟五号飞行任务
C、天舟七号飞行任务
答案:B
解析:
“澳门学生科普卫星一号”跟随天舟五号货运飞船上行后,于2022年12月18日释放入轨。
它是一颗8U立方星,重12kg,采用展开式太阳电池阵,主要任务是为澳门青少年学生提供卫星科普实践平台,提供对地成像、无线电通联体验等航天科普活动。
第9题
下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实验?
A、燃烧气体实验
B、中国空间站首次点火实验
C、氢氧燃料实验
答案:B
解析:
上图左侧为空间站上甲烷燃烧图像,右侧为地面同工况甲烷燃烧图像。
2023年2月,梦天舱燃烧科学实验柜成功执行首次在轨点火测试,此次点火实验采用甲烷作为燃料,先后两次点火共持续约30秒,高速相机下传的实验画面清晰展现了甲烷预混火焰(内圆锥状火焰)受扩散火焰包围的形貌。
由于不受浮力的影响,空间站上甲烷燃烧图像外部的扩散火焰与地面相同实验结果相比更为短而圆。
第10题
下图中,航天员在利用什么设备开展测试?
A、骨丢失对抗仪
B、脑电信号采集设备
C、便携式穴位刺激装置
答案:B
解析:
脑电信号的测试与分析有助于阐述长期空间飞行航天员脑作业能力变化的生理机制,也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飞行人因、空间脑科学在轨实验研究的重要测试手段。
为提高在轨脑电信号采集舒适性,在此前神舟十七号飞行任务中,将胶状导电膏电极帽更换为了盐水电极帽,通过盐水作为导电介质,实验后仅使用湿纸巾简单对脑电帽、头发擦拭即可,极大提高了实验舒适性和实验开展、撤收的效率。
第11题
下图中展示的是什么装置?
A、生命生态实验模块
B、舱外暴露实验装置
C、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
答案:C
解析:
斯特林热电转换试验装置是一种外燃式发电机。通过外部加热,机器内部的氦气便会吸热膨胀,并在冷端收缩,将温差变成自己动力的源泉。
现阶段,中国空间站主要使用太阳能电池发电。未来,如果人类的脚步踏入更远的星际空间,太阳的光照将微乎其微,太阳能发电就指望不上。
此时,基于斯特林热电转换技术研制的斯特林电源系统作为一种高效能源技术,具有高效率、结构简单、质量轻、启动快等优点,或将在未来成为人类探测深空一项必不可少的技术。
太空探索 永不止步
未来
期待“天宫”
见证更多“宇宙级精彩”
(来源:中国载人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