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中非合作历久弥坚 继往开来共绘蓝图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8年09月03日 08:4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张琪 及玥 刘亮):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以“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开辟共同发展的新前景。如何理解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了全新水平,央视网在近日采访了非洲问题研究专家、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他表示中非命运休戚与共,中非友谊牢不可破,中非合作交流将极大推动“新型全球化浪潮”,也越来越能决定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

  中非友谊:历久弥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非人民在追求民族独立和解放的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国际舞台上互相支持、真诚合作。在实现民族振兴发展的道路上,非洲国家与中国是天然的盟友。

  据刘院长介绍,中非之间的友好交流甚至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中非之间的联系非常古老。“我曾在坦桑尼亚桑吉巴尔岛上发现一张郑和六百年前七下西洋留下的航海图。图中不仅绘有郑和宝船、中国干支纪年的罗盘,还清晰地标注出好望角、索马里、红海等地。由此可以说明,在西方人发现好望角,到达非洲、亚洲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探明了非洲的地形地貌。可见早在六百年前,中国与非洲就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出资修建坦赞铁路,先后派出工程和技术人员5.6万人次,60多名中方人员为修筑这条铁路献出生命。如今坦桑尼亚的烈士陵园里仍然埋葬着牺牲的中方技术人员,热带雨林里还保留着刻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枕木,见证着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

  当前,中国人民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非洲人民也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心相连,梦相通,始终风雨同舟、休戚与共。

  中非关系:纵深推进

  刘院长认为,中非合作有三条腿,即“政治互信、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互鉴”。他用“鱼塘理论”来概括这三者的关系:人文交流是水,经贸合作是鱼,政治互信是塘。鱼塘建好了,鱼要成长变大,就要有好的人文交流的水来滋养。

  当前中非间政治、经贸、文化间的合作方兴未艾,中非关系开辟了沟通发展、纵深推进的新空间,中非合作朝着更高水平迈进。

  中非政治、经贸合作卓有成效。中国已经连续九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2017年中非贸易额达1700亿美元。以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为核心的“中非十大合作计划”正得到全面有效落实。据刘院长介绍,中国援助埃塞俄比亚修建了“十个一”,包括第一条铁路、第一条城市轻轨、第一个发电厂、第一个工业加工区等。

  中非农业合作也是双方合作的重点。中国在非洲建立农业示范园区,传播中国的农业技术、加工技术和储藏技术,帮助非洲国家解决饥荒问题。

  中非合作向前推进,学术人文交流至关重要。近年来,中国陆续建立了“中非智库论坛”、“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推动中非智库开展文化学术交流,支持中非学者互访,为中非合作提炼出自己的话语体系。在非洲建立“中国研究中心”、在中国高校成立“非洲研究中心”的计划也在稳步实施。

  中非未来:携手共进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西方某些国家逆全球化、保护主义的行为给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很大挑战。自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刘院长告诉记者,未来经济,发展中国家所占的比重仍会进一步抬升,过去两百年全球经济主要依靠发达国家的局面已经开始发生改变。

  刘院长表示,在中国强有力的推动下,在中非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发展中国家自力更生的合作越来越能决定未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前景,中非南南合作将会决定未来全球发展的总方向。

  中非合作论坛提供了促进发展中国家合作、崛起的平台,是中非国家实现复兴梦想的舞台。从历史到现实,从顶层设计到务实合作,命运共同体的主线贯穿其中,绘出中非关系行稳致远的生动图景。

扫一扫
央视影音客户端
央视影音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
扫一扫
央视财经客户端
央视财经客户端
扫一扫
熊猫频道客户端
熊猫频道客户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