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八一大道立面改造工程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商圈,全长5.8km,主要施工范围为对阳明路(北起沿江北大道)---八一大道---井冈山大道(南至洪城路路口)沿线189栋建筑立面及屋面、道路、泛光照明、绿化、城市家具、市政设施等进行综合改造。该工程作为南昌市重点工程,具有工期紧、建筑单体多、协调量大、政治意义重大等特点。估算下来,该工程对旧式建筑的改造面积相当于新建建筑90万方。
古韵豫章话前世
南昌,简称“洪”或“昌”,古称豫章、洪都。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被誉为“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之地,历代冠盖云集,车马如流,人文荟萃,商贾络绎,楼台相望。初唐四杰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称其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并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传世佳句。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南昌城头的一声枪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八一南昌起义”使南昌成为了“军旗升起的地方”,也赋予了南昌“英雄城”的称号。从此,八月一日蕴含了丰富的革命精神,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八一大道,原名安石路。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是在古南昌城墙的地基上修建的一条马路。1951年,为纪念“八一起义”,道路更名为八一大道,并提出开辟一条81米宽的八一大道,同时修建60米宽的井冈山大道继续南延,与当时的北京长安街不相上下,曾被称为中国第一宽大道。1965年,61米宽的八一大道正式建成,这条上世纪50年代扩建的大道,至今仍为南昌的交通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八一大道地处青山湖区、东湖区与西湖区围合交错的中心地带,是贯穿南北的区域性干道,承担了部分过境交通,道路周边建筑多为商业、商住、公建及在建建筑,不仅是作为南昌重要的主干道,同时也是城市主要金融商圈。据不完全统计,每日通过八一大道的人流量可达30---40万人次。同时周边分布着各类具有南昌特色的旅游景点,北起“豫章十景”滕王阁,南至孺子亭公园,囊括杏花楼、八一公园、人民公园、明阳公园等,展现城市古韵与山水文化,同时也蕴含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底蕴,周边坐落着八一起义纪念馆、八一起义纪念塔、南昌起义指挥部旧址等。
城市是文化进步的载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地区的发展与振兴具有先导作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能够体现一个城市的风貌与底蕴。八一大道作为南昌市区重要的主干道,是展示城市形象与发展的最好窗口,如何将其打造成为独具南昌历史文化特色的景观迎宾大道,成为最具南昌文化记忆,空间宜人、风貌协调的城市文化景观大道,营造“红色、古色、绿色”的“新豫章”,成为了新的时代课题。
中建三局述今生
中建三局,作为一支从“大三线”建设走出来的建筑铁军,凭借争先文化的引领,曾在深圳“国贸大厦”、“地王大厦”等工程建设中创造了“深圳速度”和“新深圳速度”的建筑施工神话。
八一大道历经60余年风霜雨雪的洗刷,建筑早已斑驳了一块块洁白的屋面,淡褪了一道道门壁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耸立的高墙,亟需进行建筑立面综合改造。作为EPC工程,道路立面改造的整体形象定位为“英雄之城”、“古韵之城”和“山水文化之城”。功能上能够体现南昌历史文化特点,突出古韵、精致、大气、现代、简约、多彩的形象定位,致力于打造现代化、国际化最美大道、江西第一路、南昌城市客厅。
由中建三局承建的“八一大道-井冈山大道”段,为城市重要南北向交通干道,沿街建筑总数为189栋,其中商住建筑80栋,商业建筑63栋,公共建筑36栋,在建建筑10栋,针对该街道建筑类型较多的情况,中建三局在景观设计中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进行不同的专项景观设计,对建筑牌匾以及夜景灯光等都有规划标准;从建筑风格来分析,189栋沿线建筑中有普通建筑46栋,简欧建筑16栋,新中式建筑10栋,在建建筑10栋。
针对沿线建筑风格多样化的特点,改造过程中项目部将街道风格进行划分,分为都市现代风貌、红色历史风貌、文化宜居风貌、以及传统中式风貌,并根据不同的风格元素来设计,与之相协调。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项目综合分析路段现状,针对该路段交通组织混乱、行道树大小不一、人行道宽度不足、路灯风格混乱、绿化形式单一、道路铺装破损无特色、街道景观缺乏标志性节点等现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并制定措施方案。在设计构思中延续街道建筑整体风格和定位,打造协调统一的街道景观环境,抓准古韵与现代风格并存的特色,努力打造更加时尚、舒适、环境优美的城市街区,不仅要追溯历史延续文化,同时还要与时俱进追求现代化与时尚化。
八一精神永传承
为确保实现今年9月30日交付使用的合同工期要求。项目设置了以企业各职能部门为主要组成的保障层,由项目经理和各分管部门为组成的总承包管理层以及由工区经理和各专业分包为组成的工区管理层。项目六个职能部门和三大工区建立联动机制,工区之间展开竞赛评比,每周进行综合评分;同时项目还引入了互联网+的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法、环等资源进行集中管理,以可控化、数据化以及可视化的智能系统对项目管理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的实时监管。
自项目开工以来,这条城市主干道上就活跃着三局人的身影,也发生着一个个可歌可泣的小故事。项目工区经理喻方超,作为道路北段的工区经理,往返于施工现场,每天保持着两三万步的记录,这样高强度的运动,让喻方超的鞋底磨损严重,每月平均要买两双鞋;和传统的封闭式项目管理不同,八一大道项目的施工现场处于开放式状态,而道路两侧有超过5000户居民和住户,从而也带来了大量的协调工作,项目因此就多了一个新的岗位——事务协调员。王勇作为项目的事务协调员,每天平均有200个通话记录,每日穿梭在八一大道原有108栋建筑中,做好项目稳定推进的保障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项目部全体员工往返于这条道路的步数,折算下来相当于每月都走过一次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而这条“长征路”上承载的不仅仅是八一大道上留下的八一人的叠迹脚印,还有八一人敢于用汗水浇铸信仰的决心,对于每一位八一人来说,这都将是一段波澜壮阔,刻骨铭心的岁月;是一种穿透过去,照耀未来的精神。长征精神是没有句号的英雄史诗,而八一人如今继续延续着这种不畏艰辛、脚踏实地的精神,继承着八一铁军精神,追求品质认真履约,精益求精,众志成城,为打造“南昌长安街”而努力,为建造美丽新南昌而奋斗。
这条贯穿豫章的英雄大道,这座坐落在赣鄱的生态古都,由中建三局八一大道项目九百余名“城市筑梦者”开启了新篇章,一步一个脚印,夯实了蓝图中的愿景。华灯初上,这条全长5.8km的道路宛若一条皓光闪耀的银河,在赣鄱大地向远处延展.......(谭靓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