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我国成功发射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

央视客户端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6年12月11日 09:5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2016年12月11日00 时1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实现升级换代。

  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是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第一代风云二号向第二代跨越的首发星,也是我国首颗高轨道定量遥感卫星,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观测,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火箭发射升空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及下属多个测控站接续展开精准测控,控制卫星展开太阳能帆板和工作天线。在火箭飞行2分钟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传来的测控数据表明,星箭分离,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后续,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还将承担卫星在轨运行长期管理、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多项工作。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工程由国防科工局牵头组织实施,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和运营管理由中国气象局负责。

  风云四号科研试验卫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42次飞行。

  风云四号将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据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介绍,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升级换代和技术跨越,将对我国及周边地区的大气、云层和空间环境进行高时间分辨率、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的观测,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

12月11日,搭载风云四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风云四号的主用户为中国气象局。卫星投入使用后,可更加精确地开展天气监测与预报预警、数值预报、气候监测。卫星装载的闪电成像仪能1秒钟拍500张闪电图,探测区域范围内的闪电频次和强度,在国内首次提供闪电预警。风云四号能每3分钟对台风区域进行观测,可弥补目前在轨卫星云图分辨率不够高的缺点,还将对灾害及环境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空间天气研究等提供有力支撑。

  使用全新研制的SAST5000平台,设计寿命7年

  国防科技工业局副局长吴艳华表示,风云四号卫星是我国静止轨道气象卫星从第一代(风云二号)向第二代跨越的首发星,也是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三轴稳定定量遥感卫星,使用全新研制的SAST5000平台,设计寿命7年。卫星成功突破了代表国际前沿的高精度图像定位与配准、微振动测量与抑制等20余项核心关键技术,装载四种先进有效载荷,整体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2月11日,搭载风云四号卫星的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我国已成功发射14颗气象卫星

  此前,我国已成功发射14颗气象卫星(7颗卫星在轨运行),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同时拥有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的国家,形成了“多星在轨、统筹运行、互为备份、适时加密”的业务格局。

  目前,风云系列卫星为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超过2500家用户提供服务,为多个行业和领域应用提供重要支撑。(央视记者 詹正旗 崔霞 赵中良 刘常连 刘旭)

  风云卫星“家族”都有谁?风云四号卫星实现了哪四个“首次”?风云四号卫星可秒拍500张闪电图,可在3.6万公里高空感应0.2℃温差。“数说”风云四号气象卫星一一解读。

 

 

 

  风云一号卫星

  风云一号是我国研制的第一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主要用于获取全球气象云图和海洋资料,可获取昼夜可见光、红外云图,冰雪覆盖、植被、海洋水色、海面温度等,为中长期天气预报、气象和海洋科学研究、气候预测提供必要的基本资料,并可在灾害监测、环境遥感中发挥巨大作用。卫星首次实现了我国气象、海洋和空间环境的综合探测应用,开创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

  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共4颗,是中国的极轨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4颗,即FY-1A卫星,FY-1B卫星,FY-1C卫星、FY-1D卫星。风云一号A卫星和风云一号B卫星分别在1988年9月7日和1990年9月3日发射升空。风云一号C卫星在性能上作的较大改进,被列入世界气象业务应用卫星的序列,风云一号D卫星从2000年开始正样设计,于2002年5月15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B火箭发射升空。

  风云一号卫星共荣获国家各类科技进步奖30多项,风云一号C星荣获2001年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型号研制集体银奖和200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风云二号卫星

  风云二号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风云二号卫星由两颗试验卫星(FY-2A卫星、FY-2B卫星)和四颗业务卫星(FY-2C卫星、FY-2D卫星、FY-2E卫星、FY-2F卫星)组成,作用是获取白天可见光云图、昼夜红外云图和水气分布图,进行天气图传真广播,收集气象、水文和海洋等数据收集平台的气象监测数据,供国内外气象资料利用站接收利用,监测太阳活动和卫星所处轨道的空间环境,为卫星工程和空间环境科学研究提供监测数据。

  其中风云二号A星于1997年6月10日发射成功,风云二号B星于2000年6月25日发射成功,姿态均为自旋稳定,只有一个三通道扫描辐射计,设计寿命3年。

  风云二号A星发射之后,在天上运行了3个月左右就开始出现一些故障。只能间歇性工作,每天工作6到8小时之后就要休息。B星发射上去之后,前面两颗星,科技人员用了很长时间来研究,但在气象业务应用上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最终没有实现业务化。但这两颗卫星在天上运行给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包括空间环境,卫星运行的环境数据很多都是在卫星运行过程中逐渐暴露,然后科技人员经过分析研究和大量的地面模拟试验,再拿出解决办法。在两颗星的基础上,风云二号C星做了256项大的技术改进,这些改进完全是在A星、B星失败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从风云二号C星起,扫描辐射计由三个通道增加到五个通道,在性能上较风云二号A、B两星有较大的改进与提高。风云二号C星、D星、E星和F星已分别于2004年10月19日、2006年12月8日、2008年12月23日2012年1月13日发射。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为了满足中国天气预报、气候预测和环境监测等方面的迫切需求建设的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由三颗卫星组成(FY-3A卫星、FY-3B卫星、FY-3C卫星),1994年“风云三号”列入航天技术“九五”规划,风云三号气象卫星2000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立项。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的目标是获取地球大气环境的三维、全球、全天候、定量、高精度资料。

  2008年5月27日11时02分,中国首颗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FY-3A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中国自行研究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这颗装载10余种先进探测仪器的卫星升空后,将使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得到质的飞跃。

  2010年11月5日凌晨,中国“风云三号”第二颗气象卫星(FY-3B卫星)成功发射。“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把第二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颗卫星将与第一颗“风云三号”组网运行,由原来的一天全球扫描2次变为4次,从而提高对台风、雷暴等灾害性天气的的观测能力。据了解,除了天气预报外,“风云三号”B星还有监测干旱、水灾、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全球冰雪覆盖和臭氧分布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的能力,甚至还能对全球粮食产量进行预估。

  北京时间2013年9月23日11时许,中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将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FY-3A卫星)成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第三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将与正在轨运行的两颗“风云三号”气象卫星组网运行,进一步提高中国气象观测能力和中期天气预报能力。

  “风云三号”气象卫星是中国第二代极轨气象卫星,可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全天候、多光谱、三维、定量探测,主要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气象参数,并监测大范围自然灾害和生态环境,同时为研究全球环境变化、探索全球气候变化规律以及航空、航海等提供气象信息。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