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兵马俑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但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这座丰碑作倒伏状,两千多年的历史积尘已经把它们压成碎片。如何让这个碎片化的历史文化奇迹完整挺立起来,当时全世界也没有人曾经面对过这么大的难题。
呈倒伏状的兵马俑↑
修复后的兵马俑↑
兵马俑军阵的原型是一个天下无敌的农夫军团,拓开了秦帝国的万里版图。同时代的工匠以雕塑形式凝定了他们的雄姿。后世的工匠们能够让久已“粉身碎骨”的兵马俑恢复原身吗?
马宇成为最早接触这项工作的群体成员之一。兵马俑深埋两千多年,大部分陶片和地下环境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平衡关系,突然出土,是他们存身环境的巨大改变。为了避免环境变化对文物造成二次损害,一号坑保留了原始的自然环境,大量修复工作都是在现场进行。
夏季,马宇工作过程就是不断用热汗洗头、洗脸↑
每到夏季来临,覆盖着大棚的兵马俑坑就成了“大蒸笼”,坑内的温度往往达到 40 度以上。工作过程就是一直在用热汗洗头洗脸;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再湿。这时汗水是聚合兵马俑碎片的第一粘合剂。即便如此,也不能因为燥热而失去专业化的冷静心和职业化的敬畏心。
由于年代久远,兵马俑陶片表面非常脆弱,修复人员用刮刀清理的时候,既要刮净泥土,又要保证文物的完好,走刀的分寸拿捏极为较劲。为了练就这项技艺,马宇在修复兵马俑之前,花了两年时间,在仿制的陶片上用手术刀不停地磨练手感,走了上千万刀,才把握住毫厘之间的分寸。
在碎片堆里拼接兵马俑的过程中,只要有一块陶片位置出现错误,整个拼接过程就必须重来。拼接难度最大的是那些体积小、图案较少的陶片,为了一块陶片,马宇有时需要琢磨十多天,反复预演数十次,甚至上百次。正因为这样,一件兵马俑的修复才往往需要耗时一年,甚至更久。
修复工作者用自己的人生时光作为粘合剂,把破碎的历史拼接成型,当威武列队的兵马俑军阵为全世界所敬仰的时候,马宇和同事们真切体会到了使命的价值。
马宇参与了近 20 年来秦始皇兵马俑修复工作的各个阶段,兵马俑的第一件戟、第一件石铠甲、第一件水禽都是马宇修复的。
两千多年前的雕塑品在马宇手中获得了第二次艺术生命,形象讲述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现代修复者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秦代工匠们的手艺,与前辈们的工匠精神融通。这是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是神圣静默中的过心交流。
马宇和他的团队在四年前的一次清理陶片的过程中,马宇意外发现陶片背后有纹路,仔细清理之后,纹理渐渐清晰起来,是一个指纹痕迹,这应该是两千多年前的工匠在制作兵马俑时留下的,随后更多的指纹被发现,这让马宇兴奋不已。
马宇相信,指纹可以成为解开古老技艺的直观途径之一,虽然他现在还无法找到答案,但这项后继有人的事业一定会让历史袒露更多的内在秘密,文明的内涵将因此而无限丰富地延展下去。
没有哪两块碎片是完全一样的,没有任何一尊兵马俑雕像的拼接问题是相同的。于是,每一块拼接都是新的挑战,每一次的块体比对都是新问题的研判。在貌似重复中不断应对新问题,修复者把这份工匠式劳作变成了艺术和学问。他们也因此成为国家文化使命的有力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