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校园枪手“遗言”震惊美国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0日 07:19 来源:新华网
     
    [内容速览]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8日公布枪击案嫌疑人赵承熙寄来的一个包裹内容,内容充斥仇恨情绪。这些“遗言”内容一经公布,美国为之震惊。
专题:美国史上最惨校园枪击案

     

    这张美国全国广播公司4月18日晚间新闻的电视截图显示,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凶手、韩国籍学生赵承熙摆出持枪射击的姿势。赵承熙16日在作案间隙曾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寄过一个包裹,里面包括录像带和照片,录像中有不少攻击和谩骂“富人”的内容。 新华社/路透

    新华网电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枪击案发生两天后,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18日公布枪击案嫌疑人赵承熙寄来的一个包裹内容,内有赵承熙手写的23页宣言、43张照片和28份录像资料,内容充斥仇恨情绪。这些“遗言”内容一经公布,美国为之震惊,不少人发出疑问,是什么让他走上毁灭之路?

     “遗言”见光

    根据NBC的说法,邮戳显示赵承熙于16日早晨9时1分将包裹邮寄,这一时间正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宿舍楼和教学楼两起枪击事件间的空隙。如果最终证明赵承熙就是凶手,这一包裹中的内容可谓“遗言”。而这份多媒体“遗言”内容之丰,更让人瞠目结舌,说明嫌疑人事先经过精心准备。

    在NBC电视节目《夜间新闻》播出的录像片断中,赵承熙说:“你们有无数次机会和方式避免今天(的情况),但你们决定让我流血。你们把我逼到死角,让我只有这个选择。你们作出了这个决定。现在你们手上沾染了鲜血,永远无法洗干净。”

    “我曾经可以不必这么做,我可以离开,”赵承熙在录像中说,“但是我现在不会再逃避了……”他还在其中表达了对富人的仇视心理,甚至自比耶稣基督。

    在一些照片上,赵承熙皱着眉、表情凶狠,而有些又面带笑容。还有一些照片显示他手持手枪,有时是一支,指着镜头或自己的太阳穴,有时是一手一支。此外一张照片中,他双手举着一个钉锤,作势欲砸。《纽约时报》说,这一姿势同获得2004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的韩国影片《老男孩》中的一幕十分相似。

    NBC方面17日收到这一包裹,但到18日才将其拆开。意识到包裹内容的重要性后,NBC方面将其送交执法机关,供有关人员分析嫌疑人动机。警方说,这些材料将成为调查此案的重要线索和证据。电视台说,从画面上看,赵承熙自己拍摄了这些录像,因为有画面显示,他最后走近镜头,关掉了摄像机。

       校园震惊

    赵承熙的“遗言”曝光后,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师生再次受到强烈冲击。18日晚,一些学生聚集在学生活动中心的电视墙前,沉默地看着电视新闻播放的赵承熙挥舞手枪的照片。

    34岁的研究生尼克·杰里迈亚说:“他(在录像中)简直说个不停,这简直比他一辈子说的话还多。”而19岁的德温·康沃尔则对赵承熙的仇视富人表示不解。康沃尔说:“他的话不能让我联系起任何理工大的学生,我们这里是个相当‘蓝领’的学校。”

    由于枪击案的关系,大多数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学生都已离校返家,但仍有一些学生滞留,22岁的劳拉·辛克就是其中之一。看着电视画面,她泪水滚滚而下:“看到这些画面,让这一切更加真实。”

    在学校所在的布莱克斯堡,一家名为“里弗米尔”的餐馆将餐馆内的电视频道定在NBC上观看有关赵承熙的新闻,就餐的特雷莎·麦卡特尼很不高兴,她不愿自己9岁的女儿看到这些画面。

       疑凶心理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系主任史蒂夫·欣肖说:“他(赵承熙)的宣言说明,他不会静悄悄地离开,而要在自我毁灭的同时自我推销,在耀眼的光芒中离开。”

    尽管现有资料不足以作出诊断,但欣肖认为这些资料显示,赵承熙极度自恋,然而又为虚无主义情绪困扰。他认为赵承熙甚至可能有狂躁抑郁症或精神分裂症。

    法新社援引他的话说:“尽管如此思考问题让人不寒而栗,但有时候精神疾病就会这样,病人丝毫不顾及别人,一切都让位于让世界了解自己受了多少伤害的强迫心理。”

    NBC方面说,播出这些“遗言”对电视台而言是个艰难的决定。这一决定受到了电视台内部人员的反对。曾在联邦调查局分析罪犯心理的克林特·范赞特现任NBC分析员,他反对播出这些“遗言”。范赞特说:“这正是他想要的。”

    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教授马迪·霍罗威茨说:“不幸的是,他想要的就是宣传,现在他得到了。”霍罗威茨担心有人模仿赵承熙的行为,以求“扬名”。

       毁灭之路

    各家新闻媒体和有关当局对赵承熙的描述中,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孤独”。英国《泰晤士报》说,赵承熙平时极少摘下墨镜和帽子,仿佛将和外部世界的联系彻底关闭;他在上课时偷拍女同学照片,但却从不和她们说话。在枪击案之前大约1个月,他不再上课。

    心理学家认为,行为如此极端的人往往经历过不少拒绝、损失或侮辱,但只要有亲人或朋友的支持,有这些经历的人往往不会选择毁灭。

    《泰晤士报》援引心理学家塔尼娅·拜伦的话说:“如果这些经历没有得到安抚,脆弱程度一再加剧,就可能有灾难性的事情发生。”她说,一些感到极度自卑的人可能会从能致人死命的武器上获得满足感,因为生杀予夺的权力让他们“克服”了自卑。

    也有心理学家认为,美国社会其实十分讲求“合群性”,“不合群”的年轻人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哥伦拜恩高中枪击案的两名凶犯就是经常遭到同龄人欺辱的“不合群”者。而在学校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这种感觉可能被放大。

    心理学家多萝西·罗韦说,这些“与社会脱节”的孤独者可能选择极端的表达方式。她认为,预防校园枪击案不能单纯靠加强枪支管制,美国社会需要“扪心自问,为什么年轻人的一些基本的情感需求在这个社会得不到满足”。(王丰丰)

相关新闻:

弗大下周一复课 枪案死难学子将被校方追授学位

美枪杀案揭示学生精神健康管理困境

美枪击案疑凶有纠缠女性记录

美国媒体不断播放枪手图片和影像 招致民众不满

[视频]美韩为枪击案遇难者举行悼念仪式

责编:石光辉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