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黎巴嫩真主党闯进以色列境内,打死7名以军士兵并抓走2人。以色列迅速予以还击。2000年以来规模最大的黎以冲突随即爆发。十多天来,以色列地面部队开进黎巴嫩,战机对准黎首都贝鲁特、真主党基地等大举轰炸;真主党射向以色列的火箭弹早已超过1000枚……目前,已有至少400名黎以平民死亡。哭喊、惊慌、叹息,亲人丧命、家园被毁……这是战火中当地平民的真实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中国人也被动地卷入了这场战火。
一个黎巴嫩人眼中的黎以冲突——
我们不知到底该诅咒谁
这是2006年7月29日,一名黎巴嫩士兵在提尔怀抱一个婴儿的尸体。这名在黎以军事冲突中丧生的婴儿出生只有1天。
萨阿德·鲁姆赫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黎巴嫩商人,在贝鲁特,他的小百货店如同大海里的一滴水那样不起眼。然而,萨阿德10多天来经受的一切,却是黎巴嫩人经受战火苦难的一个缩影。
梦境与现实同样残酷
7月12日真主党打死7名以色列士兵并抓走2人后,萨阿德所在的南部黎巴嫩就没有安生过。以色列先是猛烈炮击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的阵地,随后,又炸毁了黎南部的大桥,造成2名黎巴嫩平民死亡。接着,以军一步步加剧军事行动,萨阿德的家因此遭了殃。
7月12日这一天,萨阿德无精打采,干什么都提不起劲。以色列的战斗机一直在头顶上空盘旋,隆隆的炮声吓得人们不敢走出家门,商店很冷清。夜幕还未降临,萨阿德便早早收工打烊。夜里,他翻来覆去睡不着。让他担心的事情太多了,店铺倒不算什么,正在上学的儿子以及远在黎巴嫩南部村庄的哥哥一家,都令他牵肠挂肚。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让人有操不完的心。
他突然看见今年就要从技校毕业的儿子,被以色列战机发射的导弹击中,躺在血泊之中,面目全非。紧接着,一团火光冲天而起,同时伴着巨大的响声——萨阿德被惊醒了,原来是一场梦。不过,眼前的火光却是真的:邻居家的房子着火了!
萨阿德连忙跑出去,外面已聚集了一群人,嘈杂声不绝于耳。由于火势过猛,人们泼了大量的水仍然无法控制火势。萨阿德这才弄清楚,原来就在他睡着的时候,以色列空袭了他所在的居民区,邻居家被炸起火,附近还有人被埋进了倒塌的房子底下,其状惨不忍睹。
真主党捅了“马蜂窝”
因为担心儿子,天不亮,萨阿德便拨打儿子哈桑的手机。还好,很容易就接通了,话筒里传来儿子熟悉的声音,睡意惺忪,嘟囔声中带着明显的不满。萨阿德知道儿子安然无恙,便放心了。
临近中午,萨阿德惊讶地发现儿子出现在门口。他高兴地迎上前去,紧紧握住儿子的手。萨阿德上上下下打量了儿子半天,没有看到一丝血迹,这才放下心来。儿子也有些激动,说:“提前放假了,毕业典礼也搞不成了,本来我和同学约好出去玩的,现在也泡汤了。可恶的以色列!”
萨阿德记得,前几天哈桑还说过,毕业时学校将有一个十分隆重的典礼,每年校方都会有这样的安排。“人没事,比什么都重要!”他这样安慰儿子,却忽然想起哥哥一家来。由于哥哥家里没装电话,没法联系,这让萨阿德感到很不安。
在接下来的两天里,又有以色列战机频繁光顾。不过,生意倒是好了一些。不少人出于对战局的担心,纷纷拥进商店抢购矿泉水、食品、蜡烛等生活应急用品。在忙碌中,萨阿德似乎暂时忘记了对哥哥的担心,加之儿子就在身边,他感到了一些宽慰。不过好景不长,从第三天开始,原先的抢购潮没有了,大街上冷冷清清的,尽管仍有一些人在街上行走,自豪地展示他们大无畏的精神,但更多的人要么选择呆在家里,要么纷纷逃到相对安全的山区躲避战火。
萨阿德百货店的斜对面,是和他谈得来的朋友哈利勒开的服装店。从第一声炮声响起开始,就再没有客人光顾过哈利勒的服装店。更糟糕的是,哈利勒的孙子被以色列的轰炸吓得哭声不断,现在无论有什么响动,都会条件反射般地大哭。哈利勒因此抱怨生活的艰难,诅咒以色列,甚至连真主党也骂到了,说真主党没事找事,为了自己的利益捅以色列这个“魔鬼的马蜂窝”。萨阿德同意地倾听着,越听对哥哥的担心就越重。
萨阿德一家的不幸
过了几天,萨阿德家的电话响了,是哥哥的声音,从医院打来的!原来,哥哥在轰炸中受了伤,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状况还算稳定,只是断了一条腿,头部伤得也不轻。嫂子和几个孩子也不同程度地受伤,但都没有生命危险。不过嫂子的耳朵出现了麻烦,即使很大的声音她也听不清楚,医生说可能会导致耳聋。原来,哥哥所在的黎巴嫩南部贾比尔·阿迈勒村7月18日夜里遭到以军狂轰滥炸,很多村民被炸死了,有的被埋在坍塌的房子下面,目前只找到了10具尸体,还有不少仍被埋在废墟里。哥哥家也被炸了,房屋被炸开了一个洞,当时全家人都倒在血泊中。
萨阿德听到这些情况后,说不出心里是什么滋味。他一共弟兄四个,两个弟弟在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中丧命。那是以色列发动的一场战争,当时身为以色列国防部长的沙龙率军攻入了贝鲁特。以军所到之处,火光冲天,伤亡一片,那种凄惨和狼狈的场景至今令萨阿德记忆犹新。在那场战争中,他家被炸,两个弟弟当场身亡。
后来,他和相依为命的哥哥各自成了家,住在不同的地方。他们都希望从此能够远离战火,过上平静、安稳、和平的日子,哪怕生活并不富裕。然而,现实打碎了他们的梦,他们又一次遭遇战争的“洗礼”。
看不到和平的希望
萨阿德说,也许在有生之年,他都看不到和平的希望了,因为以色列与真主党结怨很深,双方不共戴天。以色列2000年5月完成从黎巴嫩南部“安全区”的撤离后,并未从有争议的谢巴农场撤军,从而给真主党的袭击提供了口实。近年来,真主党高举抵抗的旗帜,不时向以色列发射火箭。除了显示对巴勒斯坦的支援,真主党也有自身利益的考虑,强调自己拥有武装的权利和必要性,同时也要为面临被西方孤立的叙利亚和伊朗“挣回面子”。萨阿德清楚,黎巴嫩内战结束后,国内其他派别纷纷解除了武装,唯有真主党以抗击以色列为由,拒绝放下武器。随着黎巴嫩国内政局及其与叙利亚等国特殊关系的变化,真主党面临缴械的压力也在增大。作为议会中最大的反对派,真主党自然不会轻易就范,它要让国内各派认识到,以色列依然是黎巴嫩的最大敌人,武装抵抗以色列是必要而且合法的。因此,真主党主动向以色列挑衅,引起以军的报复。
萨阿德还从报刊上的分析中看到,真主党主动滋事,目的之一就是诱发以色列的军事反应,从而引起人们对它的关注,抬高自身身价以及在黎政治格局和权力分配中的分量。以色列这一次总结了以前的教训,在军事上尽量不中真主党的圈套,将军事打击与政治诉求相结合,如要求黎巴嫩政府约束真主党,并指责叙利亚和伊朗是真主党挑衅行动的幕后主使等。但有的报刊分析说,以色列作出强烈军事反应本身,已经是被真主党牵着鼻子走了??
不管政治家们怎么说、报纸怎么分析,萨阿德都明白,战争没有一点好处,只有局势稳定下来、游客多起来,人们的生活才会好过一些。事实上,近年来回到黎巴嫩的旅游者正在逐渐增多,黎不景气的经济严重依赖富有的海湾旅游者和海外的黎巴嫩人,他们每年都来此度假,享受这里的饭店和海滩。
在结束与记者的交谈时,萨阿德说,他不愿再看到任何战火了,希望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像他这样的普通黎巴嫩人能够过上正常的生活。 (黄培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