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晓芹 |
| |
普晓芹的父亲 |
| |
普晓芹的老师 |
CCTV.com消息(共同关注):今天我们要向您讲述的是我们《圆梦行动》记者寻访团在云南寻访的最后一名贫困高考学生的故事。这名学生是一个18岁的彝族女孩,名叫普晓芹,同样来自大姚第一中学。
在大姚县团委同志的陪同下,记者一行分乘两辆汽车前往普晓芹的家——麻街村。麻街村在山上,山路崎岖,汽车行驶非常地困难。
一些拐弯的地方又急又陡,前面的汽车明显有些力不从心,没办法,这个时候就只有借助人力了。
一路颠簸,六、七公里的山路终于被抛在了身后,记者来到了麻街村,走进了普小芹的家。这个时候小芹刚好不在家,记者一边等待小芹回来,一边与她的家人聊了起来。
时间已经接近中午,晓芹的母亲开始在厨房里忙碌起来。
说话间,晓芹终于回来了。
说到大学费用的问题,原本兴高采烈的晓芹一下子没了笑容,而从这一明显的变化,我们不难感受到她的无奈。晓芹是大姚第一中学高三年级文科重点班的学生,当我们的记者到这个班寻访贫困高考学生时,班主任马冬梅老师首先推荐的就是晓芹。在整个文科重点班53名学生当中,家庭贫困的学生占到1/3还要多,那么究竟是什么使得晓芹能够成为马冬梅老师推荐的第一人呢?在她的身上究竟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
小芹是2003年夏季考入大姚第一中学高中部的,虽然大姚一中是县级重点,师资力量雄厚,学习风气很浓,但事实上,按照小芹当时的中考成绩,她完全可以进入更好的中学,也就是楚雄第一中学读书,然而她却主动放弃了这一机会。
小芹:从我们大姚到楚雄一中要30多块车费那个学费高就不说了,而且住宿费也特别地高,而且那边的消费比大姚要高得多,所以想到这些我真的不忍心,一去那么几千块钱就没了,所以我就没去。
马冬梅:由于我们学校也出台了一个政策,如果说她达到那个(楚雄一中)分数线,能够来我们学校,可以免除她那个学杂费,那么她只需要出她的书本费就行了,那么这孩子一比较,毫不犹豫就选择了大姚一中,那么最简单的一个目的,我觉得还是能省就省。
中考成绩优异的小芹最终选择了大姚一中,而开学第一天报名,他的名字就给班主任马冬梅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冬梅:下午四点半的时候,普晓芹她父亲就来了,然后背着一个包他说我想跟你商量个事,你看可不可以,孩子的学费,我到现在书本费还没有凑够,不够,今天刚好赶集,我带了一些土特产,家里面一些可以卖一点儿值钱的东西,我来街上卖,那么还有两件没有处理完,你看能不能等我一下,当时根据我这么年接待新生,像这种情况我觉得好像我还是第一次碰到,所以当时那么多孩子当中,第一次我记这个名字普小芹。
开学第一天的经历,对于小芹来说,同样是记忆犹新。
小芹:名报好以后,我就到班上教室里面坐着,我等到将近5点多钟,班主任进来说开始收学费,等到老师将近把那些学费收齐了,然后我就跟老师说,我爸爸还没有来,待会儿能不能今天晚上交,老师说可以。老师学费收好就走了,我就跑到学校大门口那儿去等,将近七点多钟,天都黑了父亲才来,我看见他也急匆匆地赶来,满头都是汗,跑得呼哧呼哧的,他就把那个学费给我,当时看见父亲手上可能因为搬那些口袋可能擦伤了,手上流着血,我说爸爸你怎么了,爸爸说没事没事。然后把那个钱拿在手里面,我当时感觉我接过那不是钱,而是父亲的一种希望,我就觉得如果我真的不好好读书,真对不起父亲对我的这份爱。
正是为了能够对得起父亲的这份爱,在大姚一中的高中三年里,小芹学习异常地刻苦。
同学:她的学习至少在前十名,有一次发挥不太好,考砸了,二十多名,她比较难过,那几天不怎么说话,也不怎么笑,但是哪怕这时候心里不好过,她也是一个人看书+学习用她的话来说就是习惯,平时他上课的时候,精神能够高度地紧张,平时像放假的时候,除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以外,她自己就是能够找事干,能够做那些资料的东西。
同学:晚自习回去睡觉,她还要抱一本书,晚上还要看一会儿才睡+特别是高三的时候,她不回家,星期六放假,星期天放假不回家,就是在校园里看书,就是感冒这些,她还是会在教室里继续地读书、复习、看书。
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加之做事认真负责,高中三年,小芹连续被全班同学推选为学习委员。
马冬梅:大家一致都推她,就觉得这个同学比较好学,刻苦勤奋,她在学习上的那股劲儿,堪称我们班的楷模,值得大家学习,像有的同学说的,有时候觉得自己太累,太苦的时候,想偷懒一下不学了,但看一下普小芹,她在干什么呢?看一下的时候她都能挺得过去,我干嘛不行呢?咬咬就过去了,第二个原因呢,成绩特别优秀,这个孩子大家觉得不选她选谁。
小芹不但勤奋好学,而且还非常地懂事。每个星期,父亲给她和同在大姚一中读书的妹妹送一次生活费,一个人只有30块钱。
每个星期30块钱的生活费,对于学习繁重的小芹来说,在这个星期能够吃上一个一块五毛钱的肉菜就已经是非常地奢侈了。
女儿的心思,父母一清二楚,为了尽可能地让女儿吃得好一点儿,在实在无法为女儿提供更多生活费用的情况下,每当家里吃一点儿好的东西,做父母的总是要给女儿送去一些,有时没有路费,他们就步行前往20多公里以外的学校,而这一走就是4个多小时。父母心疼女儿,同样,女儿也时刻牵挂着为自己的上学费用而终日操劳的父母。由于学习成绩优异,小芹多次获得学校的奖学金,每当此时,她想到不是赶快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而是要精心为父母购买一件礼物。
小芹:年级前三名每人发五十吧,那次是月考每人发五十,当时我就特高兴,我去商店里面,服装店里面买了一条30块钱的裤子给我妈妈因为那个星期我没回家,我在那个裤子里面写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妈妈,这是你女儿买给你的裤子,希望你以后的生活多一块快乐,少一点悲伤。写完后爸爸拿回家,然后我就跟爸爸说,爸爸我没钱,这次没给你买,下次我就会帮你买,我爸爸也挺笑呵呵地走了,第二个星期我回到家,我妈妈就跟我说,我就跟我妈说起那条裤子的时候,当时我妈妈特激动,我看她眼泪都流出来了。
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小芹不但刻苦学习,努力争取获得奖学金,而且有的时候,病了就在宿舍里硬挺着,而不去医院。
为了省钱,有病硬挺着,不去医院,马冬梅老师虽然严厉地批评了小芹的做法,但是小芹的这种精神却很让她感动,不过,让她更加感动的还是发生在小芹身上的另外一件事。
马冬梅:在我们高三下半学期的时候,哪个单位来赞助我不记得了,那么当时11提出来是给普小芹这个孩子,她家里面拿不出来吗,这个营养费是吧。这孩子在生活上节俭,所以当时就说,好象也是民委的这么一个部门来的,那么就说给她进行一下补助,当时评了一个一百元给她,那么接着又来了一个奖学金的名额,那么来到班上面,开了教师会,老师推选的话,当我把这件事说给她的时候,这孩子当时说了一句话让我都没有想到的,她说马老师我刚刚不是拿到100元的补助吗,这个我想我不应该再拿,我也不能再拿了,我说为什么,她说像我这样的孩子我们班也挺多的,虽然说他们的学习成绩暂时没有我那么好,但我觉得他们也需要这方面的帮助,还是让给其他同学吧。
凭借刻苦学习的精神,踏实工作的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真诚,小芹赢得了全班同学和老师的尊敬。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小芹与全班同学一道进入了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这个时候,为了学生们的健康,学校决定把每天晚自习的结束时间由原来的11点半调整到10点半。
冲刺阶段的学习生活近乎于残酷,学生们承受着身体和毅力的双重考验。
2006年6月7日,决定命运的高考开始了。
高考成绩优秀,旁人羡慕,父母却忧大于喜,家庭收入微薄,彝族女孩能否走出大山,梦想成真。
在这次高考中,小芹取得了573分的好成绩,上大学非常地有希望。普家要出大学生了,村里人都很羡慕,因为这将是全村几十年来出的第二个大学生,同时也是第一个女大学生。女儿取得了好成绩,普林芬和普建文夫妇自然也很高兴,他们二人文化水平都不高,普林芬小学四年级毕业,而普建文由于家里没钱也仅仅上到初中一年级。自己没有文化,所以要把两个女儿培养成大学生就成为了二人多年来最大的愿望。如今,女儿就要成为大学生了,二人心里真是有说不出来的高兴。不过,高兴之余,他们又有着很大的苦恼,那就是女儿上大学的费用怎么办呢?
高考成绩出来之后,紧接着就是填报志愿。小芹告诉记者,填报志愿时,她首先考虑的是候选学校的费用,然后才是自己的意愿。
小芹:我觉得报志愿挺难的,就报三四千的吧,不超过五千,如果学费是四千,加上生活费,得一万多,如果学费高一些的话,家里就承受不了,我看烟台大学的工商管理专业学费就是六千多,吓我一跳,而且烟台是沿海城市,应该消费水平挺高。
志愿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未来的发展,这样大的事情,小芹还是要与父亲商量一下。
小芹:中央民族大学的汉语言文学的学费是四千二,如果预科是四千八,老师说如果考虑到学费的问题,最好在云南省内报,因为省内的学费相对来说低,但是老师也说最好到省外闯一闯,那些好的大学学费是四千八,再加上生活费,估计一年得一万了。
听着女儿讲话,普建文很少发言,女儿讲过之后,他走到一边默默地劈起柴来。
在普家采访的几天里,普建文始终是笑呵呵的,看不出有什么愁事,他告诉记者,不是他不发愁,只是彝族人有一个传统,那就是彝族的汉子不流泪,有苦有愁埋在心里。与丈夫不同,普林芬非常地外向,喜怒哀乐全都写在脸上。
普母:心里难过死了,什么办法也想不出来,(家里准备了多少钱)一分也没有,他小妹也要读高二了,给家里出了一个难题,我都这么大年纪了,四五千都没见过啊,很着急,睡不着。
普林芬说,目前家里的收入来源除了种地和饲养牲畜之外,就是丈夫在农闲的时候打一些短工,或者上山采一些草药和山货来卖,一年的纯收入也就是四千来块钱,而其中绝大部分都花在了两个女儿的学业上。平时家里的闲钱很少,否则也不会一个星期给两个女儿送一次学费。这几天,为了女儿小芹的大学费用,他和丈夫普建文一直都没有睡好觉。为了不耽误女儿的前程,她们最后决定,把家里正在喂养的,尚未长到年头儿的羊和准备过年杀的猪卖了,然后再向亲朋好友借一些,向信用社贷一些,如果还不够,那就只有借高利贷了,总之,无论如何,他们也要让女儿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校园。
高考之后,回到家中的小芹每天要么在村后的山坡上放羊,放牛,要么就在自家的田地里干活儿,她说,父母供她上大学实在是不容易,可以说是倾家荡产,现在她唯一能做的就是尽量为家里多做一些事情,让父母少受一些劳累。
这些天来,我们先后向您讲述了来自云南的四个贫困高考学生卢松、华亮亮、段兴杨以及普晓芹的故事,他们成长于贫困的家庭,但是却没有屈服于贫困,多年来,他们自强不息,埋头苦读,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应该说他们只是云南众多贫困高考学生的代表。为了使每一个成绩优异的贫困考生都能梦想成真,近几年来,云南各级党委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为此我们的记者专门采访了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丹增。
丹增:省委省政府也是很重视这个贫困生的助学问题,我们从2003年开始提出来凡是能够考上大学的所有的贫困生,不能因为交不起学费而失学。我们采取了一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筹资、学校负责这样一个帮助贫困生总体工作思路。云南从贫困生的困难解决的角度来讲,我们在全国可能是进入前九个省市之列。
责编: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