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妮
面对这个世界,至少我很坦诚

毕业季,创业公司值不值得去?

  昨晚一个一年前的面试过实习生突然微信我,说自己4月毕业后在一家创业公司工作,老板总是说她用心度不够,她自己都觉得已经很努力了,不知道这家公司是不是值得继续工作下去。

  看到这个问题,我的眼光更多是停留在了创业公司这个前提上。很多毕业生误打误撞进了创业公司,但却对创业公司缺少一个基本的了解:

  【公司看重你的学历,更看重你的态度】

  在创业公司,除了程序员这种专业性非常强的工种以外,几乎每一个岗位都有非专业就职的情况。(我的第一家公司甚至有会计专业转行ios程序开发的大神)我老板曾经招过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做市场,我自己也曾经招过审计专业的同学做文案,原因只是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在岗位的热爱和深度理解。

  因为创业公司之所以称之为创业公司就是一定程度上经营的是一项新兴业务,无论从价值观还是方法论上都会遇见全新的问题。在新问题面前态度就变得尤其重要:早上是不是迟到(大部分创始时期的创业公司不会打卡,但作为一个职场小白,做不到第一个到公司,也要至少比大部分人早到公司);下班前是不是把当天工作交接清楚;交到手上的工作是不是都有反馈;在反馈问题前是不是把能做的尝试都已经做过一遍。

  【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可能什么都需要做】

  创业公司的发展基本以半年为一个成长周期,也就是一个项目从立项到是不是值得做基本半年可以见分晓。如果它的方向是对的,数据是可预期的,那么再过半年就可以或多或少的拿到融资,或者有盈利的雏形。这过程中基本都是在与对手、竞品做时间赛跑。

  在这场集体的赛跑中,每个人的岗位都变得不是那么固定。每天遇见的都是新的、情况,刚刚搞定一个问题,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甚至没有停下来总结的时间。我所在的第一家创业公司2个月时间从A项目跳转到了B项目,又在4月内实现月盈利百万并且在半年内拿到了A轮融资。在这期间我先后做过金融社区的运营、产品PR、项目管理、有一段时间甚至还是兼职的客服和售后。但就在这份工作短短10个月的时间里的收获,超过我之前5年的传统媒体的工作经验。

  【以结果衡量成败,办公室政治基本没用】

  几乎所有的公司领头人都或多或少有大公司工作的经验,所以他们很明白办公室政治的利弊和玩法。无论是表面好看的报表还是浩浩荡荡几十页的汇报ppt几乎都骗不过一个聪明的创始人。他们都会直接追求“干货”。

  大公司里常见的推诿和扯皮在创业公司几乎很少出现。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推荐刚毕业的朋友到创业公司工作。我一直认为做事情的习惯是每一个职业人最宝贵的品质。

  【但也需要正视不确定的未来】

  我曾经感慨: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有100个理由成功,但一家失败的公司却有1000个原因失败。一家创业公司的成长要受到很多因素影响,项目前景、投资风口、创始人素质、团队结构、对手实力等等一大堆原因。有时候一个想不到的小因素就可能影响一家公司的成败。

  我听过最离谱的公司解散的原因是创始人某天回家路上出了一场车祸久久不能痊愈,最后10多个人的公司解散了。我也见过拿到百万美金B轮融资后3个月内清算的公司。

  所以当你去到一家创业公司的时候,无论他们和你说的未来多么笃定,也要记得它还自称创业的时候,那就还有不确定性的存在。毕竟没人能真正负责任地保证自己的公司就是下一个google、腾讯、苹果。

  个人而言,一路走来很感激这段创业的日子,让我变得更自信,从畏手畏脚的内向型变成一个敢说敢做的行动者,对商业、对事业、甚至对整个生命的意义都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如果可以选择,我毕业的时候肯定会选择加入创业公司开始历练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