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然
70后的秋风钝秀才,生长在内蒙古,求学于沪上,北人南相。热爱生活,相信地球是平的,人心是相通的。

比利时的巧克力情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巧克力,就是比利时人的荔枝。据称,比利时年产巧克力60万吨,绝大部分出口世界各地。比利时人年均巧克力消费量为6.8公斤。相比国内前段时间流行的“啤酒配炸鸡”,在比利时,当地人更喜欢“巧克力配咖啡”。作为世界上第一款为咖啡量身打造的巧克力Cafe-Tasse,可可脂含量达77%,一杯浓咖啡之后,再来一块Cafe-Tasse——苦中留香、回味绵长的滋味,生活的美,还夫复何求?

  1519年,西班牙人荷南?考特斯将混合了可可和各种辣椒的饮料从南美带给了西班牙王室。没想到成为在欧洲皇室中仅限男性贵族享用的“液体黄金”。1828年,第一块可以“吃”而不是“喝”的巧克力出现,从此成为世界食品中历久不衰的宠儿。西班牙人将巧克力带到欧洲,比利时人让巧克力风靡世界。

  1857年,胸怀大志的瑞士人JeanNeuhaus来到布鲁塞尔,匠心独具地发现,用巧克力包裹苦不堪言的药品,岂不是良药治病不苦口?以此思路,他发明了夹心巧克力,现在成为最著名的比利时巧克力品牌之一。至今,Neuhaus在布鲁塞尔的旗舰店仍然保留着最初的药店风格。Neuhaus也是世界上最早用盒子装巧克力的厂家。Neuhaus保持了全部手工制作的传统,因此,在比利时人看来,Neuhaus才是最最纯正的比利时手工巧克力。至于Neuhaus在布鲁塞尔市郊的工厂店,除了购买低价的新鲜巧克力外,每人都可以随意品尝。品尝巧克力,全面调动视觉、嗅觉和味觉,令人不能自拔。Neuhaus的工厂店里,陈列着不同题材的巧克力套装,洋溢着人文气息,如涵盖了阿姆斯特丹、柏林等欧洲著名城市的风景系列,以及比利时著名的漫画《丁丁历险记》题材。据笔者的经验,最好带一瓶矿泉水,尝一块,漱漱口,这样味蕾才不会被品种繁多的巧克力“麻醉”。

  世界也因巧克力而结缘比利时。位于Sablon的Wittamer商店,一向是日本饕餮客来布鲁塞尔非去不可的朝圣地。因为这里有整个布鲁塞尔最好的热巧克力,还有曾为比利时菲利普王子的皇家婚礼提供过巧克力蛋糕的精美艺术糕点。

  Godiva被称为“巧克力界的劳斯莱斯”,其品牌渊源颇为荡气回肠。统治考文垂的利奥夫里克伯爵打算通过征收重税来增加军费。伯爵夫人Godiva美丽善良,力劝丈夫免税,并打赌说,如果她赤身裸体骑马经过城中大街,伯爵就要收回征税决定。第二天,伯爵夫人果真赤身骑马走进城中。全城百姓进屋回避,以免夫人难堪。伯爵随后信守诺言,免除税收。后来,人们为了纪念Godiva夫人,创建了Godiva品牌巧克力,而Godiva夫人骑马肖像画也成了其品牌标志。

  1995年,世界烘焙师大赛冠军PierreMarcolini以自己名字命名巧克力品牌。他制作的巧克力坚持使用最上等的可可原料,以至于他每年都要亲自到南美洲、非洲的原料产地挑选可可豆。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巧克力:“这些巧克力就像我们年少时的梦中情人那样迷人,香醇的口感有一种情窦初开的滋味。”用Marcolini先生自己的话来说:“作为一个巧克力大师的真正含义在于通过巧克力来传达他的艺术、他的性格和他的身份”。于是,每块PierreMarcolini巧克力都是其追求完美、艺术创造力、人生感悟的缩影。他的巧克力不仅给人带来味觉上的快感,而且有机融合了艺术和品质,淋漓得诠释了一种内在价值和精神。

  巧克力的制作过程并不繁琐,甚至可以说是大同小异。比利时的巧克力无论是品种,还是品质都名扬天下,很大程度得益于其独特的传统工艺。各村都有各村的高招儿。比利时很多老字号的巧克力店都有独门绝技,如独特的可可豆培育和筛选工艺、超细可可粉的生产、特别口味的原料配比……其中一些已成为商业机密。

  流水线,标准化生产,追求市场利润的年代,手工生产即便不是日暮西山,也是江河日下。对精品的执着追求,赋予产品以艺术的生命力,这是人类追求完美的天性使然。倾注来自内心的热爱和呼唤,追求手中产品的艺术价值,这也许就是时下所说的“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