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田径篇]和时间赛跑的英雄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8日 15:09 来源:

    中国古代体育史上,留下了许多很动人的故事,譬如“夸父逐日”、“逾高绝远”等等,这些都是反映当时“田径”运动的一些故事、一些传说。

     

车马出行图

    ··长跑技能

    从战国一直到汉代,由于车战改成大规模的兵团作战,所以士兵的走、跑是部队的主要训练方式,具有长跑能力的人,就成为当时军队的重要人才。(在汉画当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么一种画面,在《车马出行图》前边,往往有两个奔跑的武士,在当时,它的名称叫“伍伯”,因为“伍伯”经常在飞驰的奔马前边跟马一起跑,所以练就了长途奔袭的能力,他们在传递信息或者重大战役当中,往往发挥马拉松的作用。)

    从汉代开始,由于长跑得到人们的重视,到了后来就发展出一种专业的比赛。

    元代的“贵由赤”

    到了元代,出现了一种长跑比赛叫“贵由赤”,“贵由赤”是蒙古语,就是快行者的意思。当时“贵由赤”比赛是这么一种方式,在元大都,就是今北京一个点,元上都,就是内蒙古一个点,这个距离是180里,赛跑是两个地点同时进行。众所周知,现代马拉松是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创始的,它的距离是42.195公里,这个“贵由赤”比马拉松的距离长两倍多,而且时间上要早六百多年,所以说,中国古代“贵由赤”的长跑赛在体育史上比马拉松的意义还重大。

    夸父追日

    “夸父逐日”就是古代人民颂扬长跑英雄并富有想象力的神话。《山海经》、《列子》、《淮南子》上都记载了这个神话。夸父族的部落住在北方,他们感到太阳走得太快了,没有给他们留下足够的温暖,便派了一个善于长跑的小伙子,想到天上去逮住太阳,让太阳永远留在空中。这个小伙子跟着太阳跑,从早上跑到傍晚,才在?谷的地方追上了太阳。由于一天的长跑,他感到口干舌燥,便到渭河里去喝水,把渭河水喝光了,并又喝干了黄河里的水。他想走回北方的大泽去喝水,走到半路便疲劳而死。他的毛发变成了草木,膏血化作了河流,手杖变成了桃林。因他没有完成族人的委托,死后便把一切都献给了大地,让后人踏着他的骨血去完成人类的宏愿。

    “夸父逐日”的神话,虽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种幻想,但人类长跑能力在征服自然过程中所表现的作用,却给人类的想象提供了基础。在古代曾有许多超乎寻常的长跑能手,如《令鼎》铭文记载,周成王率领了他的臣下和奴隶,到淇田场去进行春种,农事完毕后又进行了射箭比赛。在返回王宫时,有一个叫令的小官吏和一个叫奋的奴隶,是成王的随从,跟着王的马车做护卫。周成王一时高兴说。令和奋,你们两人如果能一直跟上我的马车,跑回宫中,我就赏赐你们十家奴图—四西周失马走铭(令鼎铬文拓本)隶。周成王的驭手谦仲就快速驱马,车子飞快地奔驰,两个护车的人紧紧跟上,一直到了王宫。周成王如约赏赐,令用这笔钱铸了一个鼎,并把事情经过铭铸在鼎上。这个故事,说明令和奋7?能和马车赛跑,是出色的长跑能手。在汉画像石中也有在马车前跑步士卒的图象。

    到了春秋、战国,有文字记载的长跑事例就更多了。战国时代,战术已经改革,由车战改成大兵团的步兵作战,“兵之情主速”。步兵的移动主要是靠走跑来完成,因此,长跑训练就成为军事训练的重要内容。大军事家孙武子被聘为吴王阖闾的军师,他就重视军队长跑能力的训练,命令士卒穿了全副甲胄,拿了作战的武器,跑完三百里路,才准许宿营。通过一段时间训练,选拔了三千各长跑能力最好的人,组成先锋部队,进攻楚国。由于运动速度快,乘其不备,“五战五胜”,很快就占领了楚国的首都郢城。

    战国时的军制是征兵制。为了提高军队的作战素质,许多诸侯国在征兵的时候,就用奖励的办法选拔体质坚强的士卒。吴起是战国时的军事家。他在魏国召募兵士时,就以武装长跑作为选拔标准。被征选的人,穿上胸、腹,腿三块甲,戴上面胄,手里提着戈,背上背着弓矢,腰悬短剑,带上三天的干粮,“日中而趋百里”。合格的人,被录为常备兵,并免除了他本户的徭役和田宅的租税。这样厚重的奖励,当然会吸引农民愿意入选,因而长跑练习广泛地得以开展。所以,我国古代的长跑是与军事训练分不开的。

    ··短跑技能

    秦汉以后,步兵虽仍是军队作战的主要兵种,但没有大兵团的步兵战斗,而是步骑的混合兵种作战。长途追击由骑兵担任,步兵主要是短距离的突击,所以在跑的训练上就偏重于短跑训练了。唐代的兵书《太白阴经》上说:”探报计期,使疾足之士。”侦察敌情,传递情报,要求迅速;就要使用跑得快的人。《宋史·兵志》上规定,召募新兵时要“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跑和跳都是召募新兵的必要条件。明代的抗倭名将威继光,在他练兵经验的《纪效新书》中说:“平时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这说明各个朝代的练兵都注意了短跑的训练。

    为了提高短跑能力,我国古代通过训练积累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创造了负重训练的方法。《宋史·岳飞传》中说,岳飞非常重视军队的跑跳能力训练,“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销习之。”注坡就是上下坡跑,跳壕就是跳远。为了锻炼腿部力量,平时训练时,穿上双重铠甲,增加身上重量,练习跑坡和跳壕,到了上阵打仗时丢掉一层铠甲,就能跑得快,跳得远。戚继光在《纪效新书》中也提到,“古人囊砂,渐渐加之,临敌去砂,自然轻便,是练足之力。”囊砂就是在腿上绑砂袋,这是训练腿部力量的一种好方法,直到现在尚为许多田径教练所采用,由创造负重训练法可以知道,我国古代重视短跑训练,并积累了极为丰富的训练经验。

    由于短跑是军中作战的重要技能,所以我国古代史籍中对有能力的战将,常常加上”走及奔马”、“马驰不及”等评语。据《北史·杨大眼传》记载,北魏孝文帝要南攻,命兵部尚书李冲“典选征官”。杨大眼前去应征。测试武艺之后,他没有被录用。杨大眼又请求测试短跑,用三丈长绳系在头上,跑起来之后,”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这种惊人的短跑能力,使李冲甚为赞叹:”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杨大眼被录用后当了先锋官。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军事训练中极为重视短跑,确实出现了有不少杰出的短跑能手。

责编:魏宇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