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蹴鞠篇]刻在蹴鞠城墙上的铭文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4日 14:56 来源:国际在线

    现在,我们只能从汉人的诗文中,寻求汉代踢球方法的一鳞半爪。东汉有一位名叫李尤的人,曾经写过一篇《鞠城铭》,这是当时镂刻在蹴鞠场奠基石上的铭文。文章虽短,却能较全面地反映汉代蹴鞠竞赛的基本情况。

    《鞠城铭》就是刻在鞠城墙上的铭文,翻译成现代的口语就是:圆的足球方的场墙——阴阳学中有“天圆地方”的说法。汉代的足球已是分队比赛,每边六个球门,场上队员十二个。

    比赛时有正副裁判执法,有明确的球规可循。这样的踢球方法,已具备了现代足球运动比赛的规模了。

    这篇铭文最早见于唐人欧阳询编辑的《艺文类聚》中,其后李善作《文选注》引用此文,《文献通考》和《李兰台集》亦引录此文。但都有所差异。

    这里将中华书局1965年点校本排印的《艺文类聚》卷54《刑法部》一书中收录的《鞠城铭》引录于下:

    “圆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是非。……”。

    在《鞠城铭》中,李尤笔下的足球场,是“圆鞠方墙,仿像阴阳”。即“鞠”是圆形的,球场四周围着方墙,它象征着天圆地方,阴阳相对。竞赛中,效法月份,双方各六人,共12人进行对阵互相抗衡,称为“法月衡对,二六相当”。

    由于是有一定规则的竞赛,因而要设置裁判员建立公正的标准,对于裁判的判罚,也有约定俗成的常规。担任裁判的人,不能亲一方而疏另一方,裁判要公正。同时,对参赛队员的要求是心平气和地服从裁判,不要报怨裁判的裁决。其健全的竞赛规则,反映出这时的蹴鞠已经具备了现在代足球运动的比赛规模了。

    从东汉人李尤的《鞠城铭》中颇能窥见汉代足球运动的面貌。鞠城就是球场,球场四周围有矮墙,球门象座小房子,正面有看台,有阶梯,就象一座小城。

    这类蹴鞠形式不仅有锻炼身体、学习军事技能和战术的作用,而且也很好看,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皇帝的宫廷和官宦之家也流行这种蹴鞠活动。  

    崔乐泉(中国体育博物馆学术部主任、博士)

相关内容:

汉朝(公元前206—220年)的足球竞赛与现代的足球竞赛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东汉人李尤写的《鞠城铭》,虽然文字不多.却把当时的足球竞赛形式勾绘了出来。《鞠城铭》的原文是:圜鞠方墙,仿像阴阳。法月衡对,二六相当。建长立平,其例有常。不以亲疏,不有阿私。端心平意,莫怨其非。鞠政犹然,况乎执机。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知道古代足球比赛的模样,球是圆形的;场地是方形的,并且有围墙;六个“鞠域”(球门)相对,鞠域或称鞠室形如半月门洞;上场参赛的各方均为六名运动员,比赛双方会有一名队长;要有裁判,竞赛采用直接对抗的形式,有攻有守,有竞赛规则,以技术好,战术运用得当,射进鞠域球数本有为胜.这是一个常例;裁判员要秉公执法,不询私、不偏袒任何一方。而运动员,都要服从裁判,作风不可粗野,输了球不要埋怨责怪他人,做到“端心平意,竞怨其非”。最后两句“鞠政犹然,况乎执机”.是作者通过写足球进而对官府提出的箴言,足球比赛都要不徇私、偏袒;公平执法,何况官府不是更应严格秉公处事吗?

《鞠城铭》是世界上最早论述足球裁判的着作,全文不过48字,却寓义丰富地告诉我们,汉朝的足球竞赛形式、裁判规则、竞赛用球和运动场地,都己开始走向规范化,李尤写的这篇珍贵的《鞠城铭》,可以说明我国古代足球在世界体育发展史上处于领先地位。《鞠城铭》中提出的竞赛原则,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从中也可以看到我国古代体育的鲜明特点在汉代足球中就巳初见端倪。

责编:陈昌娥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