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蹴鞠篇]汪士秀与四个鱼精踢球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4日 14:50 来源:国际在线

    《汪士秀》图

    《聊斋志异》书影

    蒲松龄所写的《聊斋志异》中,有多处故事涉及到蹴鞠活动,如《汪士秀》中有较长的关于蹴鞠活动的描写。

    书中是这样写的:汪士秀是庐州人(今安徽省合肥市),父子都善于踢球。几年前,父亲在钱塘江中溺死了。汪士秀南游洞庭湖,夜泊湖畔,思念父亲之死,不能入睡。

    忽见湖水中出来五人,铺一张大席在水面,饮酒作乐。酒后拿出一个晶体透明的球来踢。汪士秀见那会踢球的老者象他父亲,便坐起在舟中观看。这时,恰巧那球落在他的身旁。汪士秀一时技痒,便起脚踢了回去。那老者见状惊呼道:“此我家流星拐也。”谁知汪士秀一脚踢的太猛,把球踢破了,霎时间湖上人球俱杳。

    原来那四人是鱼精。他父亲溺水被鱼精拯救留作仆役,踢的球是鱼膘做成。

    蒲松龄在写球被踢破下落时,用了这样一句来形容:

    “中有漏光,下射如虹,蚩然疾落,犹如经天之慧,直投水中,滚滚作沸泡声而灭。”

    如果把这一句话移来形容我国古代蹴鞠发展的过程,是再恰当不过了。我国古代的蹴鞠活动,经历了几千年,在汉、唐、宋时代,曾经像慧星一样,发出闪亮的光辉;后来,投入清代社会的水中,只留下一点泡沫,终于灭绝了。

    总之,我国古代蹴鞠在清朝中叶便逐渐走向了灭绝,但是,几千年蹴鞠运动的影响,在人民中间并未完全断绝。

    聊斋志异:《汪士秀》原文:

    汪士秀,庐州人,刚勇有力,能举石舂,父子善蹴鞠。父四十余,过钱塘没焉。积八九年,汪以故诣湖南,夜泊洞庭,时望月东升,澄江如练。方眺瞩间,忽有五人自湖中出,携大席平铺水面,略可半亩。纷陈酒馔,馔器磨触作响,然声温厚不类陶瓦。已而三人践席坐,二人侍饮。坐者一衣黄,二衣白。头上巾皆皂色,峨峨然下连肩背,制绝奇古,而月色微茫,不甚可晰。侍者俱褐衣,其一似童,其一似叟也。但闻黄衣人曰:“今夜月色大佳,足供快饮。”白衣者曰:“此夕风景,大似广利王宴梨花岛时。”三人互劝,引?竞浮白。但语略小即不可闻,舟人隐伏不敢动息。汪细审侍者叟酷类父,而听其言又非父声。

    二漏将残,忽一人曰:“趁此明月,宜一击球为乐。”即见僮汲水中取一圆出,大可盈抱,中如水银满贮,表里通明。坐者尽起。黄衣人呼叟共蹴之。蹴起丈余,光摇摇射人眼。俄而訇然远起,飞堕舟中。汪技痒,极力踏去,觉异常轻软。踏猛似破,腾寻丈,中有漏光下射如虹,蚩然疾落。又如经天之彗直投水中,滚滚作沸泡声而灭。席中共怒曰:“何物生人败我清兴!”叟笑曰:“不恶不恶,此吾家流星拐也。”白衣人嗔其语戏,怒曰:“都方厌恼,老奴何得作欢?便同小乌皮捉得狂子来,不然,胫股当有椎吃也!”汪计无所逃,即亦不畏,捉刀立舟中。倏见僮叟操兵来,汪注视真其父也,疾呼:“阿翁y在此!”叟大骇,相顾凄断。

    僮即反身去。叟曰:“儿急作匿。不然都死矣!”言未已三人忽已登舟,面皆漆黑,睛大于榴,攫叟出。汪力与夺,摇舟断缆。汪以刀截其臂落,黄衣者乃逃。一白衣人奔汪,汪剁其颅,堕水有声,哄然俱没,方谋夜渡,旋见巨喙出水面深若井,四面湖水奔注,砰砰作响。俄一喷涌,则浪接星斗,万舟簸荡。湖人大恐。舟上有石鼓二皆重百斤,汪举一以投,激水雷鸣,浪渐消。又投其一,风波悉平。汪疑父为鬼,叟曰:“我固未尝死也。溺江者十  九人,皆为妖物所食,我以蹋圆得全。物得罪于钱塘君,故移避洞庭耳。三人鱼精,所蹴鱼胞也。”父子聚喜,中夜击棹而去。天明,见舟中有鱼翅径四五尺许,乃悟是夜间所断臂也。(图:淄博市情网)

责编:陈昌娥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