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博弈篇]围棋棋盘的演变史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5月29日 14:59 来源:综合

    [博弈篇]古代围棋棋盘(组图)

    围棋的发展是随着人们的智力的发展而发展,也是有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最主要的是表现在棋盘的道数上。棋盘的道数少,变化就少,棋盘道数多,变化就多,就复杂,下起来就难,就不好掌握。

    我们现在的棋盘是19 X 19道,而在早些年,我们的祖先在发明围棋时,一开始并不是这样。那时是比这个规格要小。我们现在通过这些年的考古,已经一点一点的知道了以前的事。在考古中,我们国家发现的最小的棋盘是13 X 13道,1977年4月5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发现的一座辽代古墓,墓内供桌下,有一高10厘米边长40厘米的围棋方桌。桌上涂白漆,中间画有长宽各30厘米的棋盘,棋盘纵横13道。这种13道的棋盘是我们国家目前能见到的道数最少的棋盘。

    1971年,我们又发现了15道的围棋盘。1971年湖南湘阴发现一座唐代的古墓,墓内出土一件青瓷围棋盘,正方形,边长55厘米,纵横15道。可以断定,这种15道棋盘是13道棋盘的后继者。

    无论是辽代出土的13道棋盘,还是唐代出土的15道棋盘,都不是当时通行的棋盘,也不是东汉以后的人所创造,因为唐宋时期全国范围内,早已使用了19道棋盘了,所以这些13道棋盘和15道棋盘,只能是西汉以前的通行制式,甚至于是春秋战国以前的通行制式的孑(音杰)遗。它们之所以出现在唐辽时期,一种是无意识地保存和出于崇古慕古或为了简便易学的目的而有意识地保留了古代的围棋制式。

    另外,当一种多格棋盘取代少格棋盘时,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他是经过了多少代人,几百年的演变进化才实现的,所以,在社会上同时出现几种式样的棋盘,是可能发生的。

    1954年(编辑注:一说是1952年),河北望都(东汉属中山国)东汉墓出土一具石质围棋盘,这时已是17道的棋盘了:17 X 17道线。在以后的1975年,山东邹县西晋刘宝墓出土一付围棋子,系用黑白卵石磨制而成,共计289子——这是17道围棋所用的子数。刘宝官至侍中,安北大将军,卒于永康二年——公元301年。从棋子数目上看,西晋上大夫中也流行十七道的围棋。

    从15道围棋发展到17道围棋,这是经过了多少代人的创新与发展,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的时光,这是一个了不得的进步。从历史上看,17道围棋流行的时间很长。至少在东汉三国时期,已经通行17道的围棋。 在17道围棋发展到高峰后,我们的祖先又把它发展到更高一级的水平,一个变化莫测的高级阶段——19道围棋。所以,17道围棋和19道围棋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共在一起,共处一世。有的人还在下17道的围棋,而有的人已经下19道的围棋了。

    17道围棋从什么时代开始出现的,现在还没有证据,不得而知。但是,流行于世,大家通行的时代在东汉和三国,这是有据可考的。直至衰落消亡于唐朝。在17道围棋发展到高峰后,我们的祖先又把它发展到更高一级的水平,一个变化莫测的高级阶段——19道围棋。从那时起到现在,虽然经过了1800年,我们还没把它搞明白!有据可查的就有1800年! 三国时期——大概1800年前,19道围棋可能开始流行了。到现在为止,虽然我们还未有三国时期19道围棋的出土文物作证,这是一个缺陷和遗憾,但已有诸多文字记载,可以看清19道围棋的发展之路。北宋棋待招李逸民所著《忘忧清乐集》,所记三国东吴的棋谱和北方西晋武帝的棋谱,就已经是19道围棋了。

    从三国(220——265)开始,17道和19道围棋两棋并行,北方流行17道而南方流行19道。途经西东两晋南北朝,直至隋,而止于唐朝(618——907)。前后大约有600年左右。南北朝(420——589)时,19道围棋逐渐占了主要地位,开始通行。北周写的《棋经》中已记围棋“棋有三百六十一道”了,到隋唐就已经完全取代了17道围棋。河南安阳张盛墓曾出土一具19道的瓷棋局。

    围棋里面,还有两个重大的事件(制式及规则)就是座子制和黑白双方先后手的行棋次序。“座子”也叫“势子”。它是在下棋时,先在四角的对角上各摆两枚棋子。以确定黑白双方各占两个角。但是,不是放在“三三”,而是放在“四四”。

    有关座子制,它起源于何时很难考证,但东汉时期(25——220)肯定是盛行了,这是现在有证可考的。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了!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和现在正好相反。这些是通过文字的记载,得以使我们今人而了解的。最有名的是《忘忧清乐集》,在上边清楚地记录着黑白双方在棋局四角的对角上各摆两枚棋子,行棋次序是白先黑后。

    古代这种座子制度和白先黑后的规则一直沿袭到清末,前后实行了近一千八、九百年。后因受日本围棋的影响,才取消了座子,并改为黑先白后的行棋次序。

    我们现在围棋标准和等级分为九段,一段最低,九段最高,依次排定。可是,在古代我们的先人他们是怎么评定标准,排出等级的呢?可能是受我国从三国时就推行的“九品官人法”的影响,三国时代所著的《艺经》中将围棋分为九品:守拙,若愚,斗力,小巧,用智,通幽,具体,坐照,入神。

    现在我国的台湾省,还实行着“九品围棋”制。我们现在实行的“九段”制,是从日本那里普及起来的,我国在1962年第一次评定了段位,当时评定的最高段位是五段,共四人:刘棣怀,过惕生,陈祖德,吴凇笙。20年后,1982年我国正式实行围棋段位制,当时被授予最高的九段棋手共有三人,他们是:陈祖德,吴淞笙,聂卫平。我国围棋普及发展很快,已历经建国后“四龙”为代表的四个围棋时代——陈祖德,聂卫平,马晓春,常昊。现在连第四代棋手都已经有好几个九段了。

责编:陈昌娥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