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走在这山路上感到一种召唤(图)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7日 21:47 来源:

四川日报消息:

第一次随林强走进阿布洛哈村,记者体验到真正的苦与累。林强为什么一次又一次来这里?答案就在他的话里———

 

 

 

 

 

 

  15日,第十次走进阿布洛哈村的林强第一时间检查学生们的功课。看到孩子们的成绩一天天在提升,他很开心。本报记者毛漫丁摄

  本报记者向军李伟7月15日,烈日当空。跟着林强,我们一起走进布拖县乌依乡阿布洛哈村。

  因为麻风病,这个小山村几乎与世隔绝。外人“谈麻色变”不愿进村,麻风病患者即便治愈也别无选择地永久留在村子里,生儿育女,生老病死。

  这是林强第10次来到这里。

  看,那就是阿布洛哈

  乌依乡政府所在地、阿布洛哈村都位于阿布采洛山。

一个在山腰,一个在山脚,近2000米的垂直高差,惟一一条羊肠小道,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交通方式:脚。

“林爸爸,林爸爸……”从乌依乡政府所在地步行不到20分钟,就看见几个小小的身影从树林里奔出来。林强疾步上前,一把抱起跑在最前面的一个孩子。“长高了,又长高了……”林强用手轻轻地拍着孩子的肩膀,眼里闪出光彩。这几个孩子,是阿布洛哈村林川小学的学生。听说“林爸爸”要来,他们14日就上了山。

  林强与林川小学早就结缘———2005年3月,52岁的林强第一次走进阿布洛哈村。走访中,林强发现,全村基本上没人识字。看着孩子们无助的眼神,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林强感到“比看到麻风病人还要难受”。在林强和县教育局的积极争取下,20万元资金很快到位,阿布洛哈村建起历史上第一所学校———林川小学。开学那天,“名誉校长”林强把自己的3万多元稿费以及朋友们资助的钱物共7万多元捐给学校。

  “来,给叔叔们唱个歌。”林强对孩子说。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伴着稚嫩的声音,林强与孩子们手挽着手一路同行。半小时后,我们来到一处悬崖边。

  “快看,那就是阿布洛哈。”林强用手指着脚下。

  顺着林强的手指俯瞰,几乎笔直而下的山坳里,零零散散分布着十几处火柴盒般的房屋,四周都是海拔三四千米的高山。多看几眼,只觉得一阵眩晕,两脚发软。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你们幸福了一万倍”

  “宽了,又宽了……”沿悬崖而下,是一米多宽、紧贴岩壁的“之”字形山道。山道外侧,万丈深渊。林强对记者说,“与以前比,你们幸福了一万倍。”

  第一次去阿布洛哈村的路,是林强“这辈子走过的最艰险的路”。最宽处不到一米,最窄处不足一尺,平均坡度达七十度,一些地方几乎呈九十度,路面还有流沙,走快了,一不小心人就会窜出去;而且,在下坡惯性力作用下,每走一步,脚趾都会重重地撞在鞋上。到了村里,林强10个脚趾有4个淤血,脚趾甲都挤进了肉里。

  第二次进村,有了“经验”的林强把皮鞋前端剪了个大洞,“露着”脚趾走进村里,带去修路经费2万元。林强拉着村主任吉列史尔的手说,“你们不能走一辈子这样的路。”村民投工投劳,加宽路面,并自发在山道的一个拐角处竖一块石碑,将山道取名为“康复路”。“后来见了碑,我要村民取掉,但他们不答应。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件自己该做的事

  情。”林强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尽管路更好走了,我们依然感到“吃不消”。下山不到一个半小时,只觉得阵阵疼痛从脚趾传来。在一个叫老鹰嘴的地方往下,山路变得越来越陡,同行的电视台记者一下子“刹不住车”,扭了脚摔倒在地上。“幸好路加宽了,要不后果不堪设想。”林强说。

  几乎是一路“滑行”,两个半小时后,我们下到村口。从下往上望,一股寒气袭上我们心头:上去又怎么办?

  “我又回家了”

  村口有株大树。得知林强要来,林川小学的学生和村民早就迎了出来。林强奔上去,不停地与学生和村民拉手。“今天我很高兴,又回家了。”笑容在他的脸上绽放。

  行前,林强展示的2005年3月进村时拍摄的照片中,村民一双双呆滞的目光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今天,那一双双眼睛有了生动的神采。

  谁家吃饭有困难、谁家草房又破了……林强每次到阿布洛哈村,都会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把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下来。下一次去,总会带去村民们急需的钱和物。

  “吉斯莫而作大娘,你的眼睛还在经常流泪吗?”来到村里年龄最大的八旬老人家,林强将亲自挑选的药品送到老人手里。有好几次,林强来时带着五六千元,回到成都,身上连100元钱也不到。

  “我刚开始是同情他们,后来发现我离不开他们。走在这条山路上,我觉得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宁静、踏实,更感到一种召唤。”林强说。

  树梢上的五星红旗

  4间瓦房,村里惟一的水泥建筑———这就是林川小学。房外树梢上,一面鲜红的五星红旗猎猎飘扬。那是2005年9月学校开学时,林强从成都带来的,从没出过村的村民在当时是第一次看见五星红旗。

  “孩子们,给林爸爸唱个歌吧。”老师梅觉色子提议。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此时此刻,林强眼里,泪光点点。林强告诉记者,孩子们合唱国歌的场景,那种专注的神态,已成为他最深刻的记忆。

  每次到学校,林强都要给31名学生讲讲课。第一课,讲的是国旗。这一次,林强告诉孩子们要爱护自己的家园,“这里如果有人乱扔脏物、杂物,你们看见后要主动捡起来……”

  林强最津津乐道的是在学生中开展“三洗工程”,首先教会学生每天“洗手”;第二是“洗脸刷牙”,并买来牙膏、牙刷、香皂,亲自示范;第三是“洗头洗澡”。“每天洗澡暂时还有难度,但至少要经常洗头。你看,现在孩子们的脸整洁干净了。”林强自豪地对记者说。

  通过林强带去的电视机、DVD,孩子们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高楼、马路、汽车……班长吉积尔贵今年18岁了,通过近两年学习,已会写600多个汉字。他告诉记者:他最大的心愿是将来能成为一名老师,教更多的学生读书,希望他们像雄鹰一样飞出大山。

  “林爸爸”还会再来

  时针指向下午2点半。该返回了,否则天黑之前,我们就很难走出这片大山。

  “林爸爸,你不要走。”孩子们送了一程又一程。

  “孩子们请回吧,林爸爸还会再来看你们的。”林强一步一回头。

  第一次到阿布洛哈村,村民问林强:林处长,你下次可能不会来了吧?第二次去,村民还问。第三次、第四次……村民不问了。他们知道,林强还会来的。

  沿山路而上,每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刚开始走,几百步歇一次,后来走几十步就要歇一次。林强的衣服,也是湿了干,干了又湿。

  每次林强出村,村主任都要派人跟着,这次也不例外。“一起走路的时候,他们一定要我靠着山壁走,他们走外边保护我的安全。”林强一路感慨。

  “下一步有什么打算?”记者问。“我还要来这里,计划在8月份把学校2名老师、3名学

  生以及3名村民请到成都。他们将会第一次坐

  火车,第一次住宾馆,第一次逛动物园……”说这番话时,林强兴奋得像个孩子。

  返回乌依乡政府所在地,记者双脚如铅坠一般,抬腕看表,已到晚上7点。

责编:李沁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