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视频]战地英雄:125颗子弹消灭一个连的敌人 
——《科技博览》之鹰眼枪手(下)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7月27日 10:18 来源:CCTV.com

 

魏来国年轻的时候的报纸照片
魏来国当时事迹报纸的宣传
鹰眼枪手

    一九四六年七月二号的早晨七点半,胶东半岛上的小村蓝各庄被突然而至的炮火震醒,炮击目标非常明确:蓝各庄西北的工事。蜿蜒的战壕下是山东军区警备区四旅八团的魏来国和战友,他们已经在这里守候了一天。

    1946年6月24日,国民党突然撕毁了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同年六月底,全部美式装备的国民党第五十四军在青岛登陆,侵入胶东解放区,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进行自卫。敌人的最终目标是距蓝各庄不远的南泉车站,它位于胶东半岛三条铁路干线的汇集处,谁能控制这个战略要点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把握住了胶东半岛的交通枢纽  

    敌人第一波的进攻刚刚开始,射手魏来国在壕沟里的运动中完成准确射击,二十多发子弹消灭了十多个敌人。就在这时,颇具实战经验的敌方机枪手牢牢锁定魏来国。机枪和步枪的对决中,魏来国以快致胜,一击成功,打掉了敌方机枪手,敌人在上午的第一次进攻被成功打退。

    上午十点左右,魏来国在对方的阵地前沿发现了一个奇怪的身影,从这人的身形上魏来国判断:他是敌方的主要通信员。魏来国迅速出枪射击,没想到一击未中,短短几秒内,他判定射击提前量,最终打掉对方通信员,切断了敌人的指挥通信。

    每次目睹一个敌人倒地,紧跟在排长后面的崔忠庆就在旁边放上一块石头。当壕沟上的石头堆到五十二块时,敌人撤退了。

    正午时分,阵地上的对射暂时停了下来,魏来国沿着战壕悄然向前并不时探查对面情况,战场情况瞬息万变,随处都可能埋藏杀机。在一个转弯处,魏来国仰望了一下天空,他举起枪分别闭上两支眼睛瞄向前方。

    采访魏来国:太阳大 那个太阳照得那个准星 准星一发亮它有虚光 你怎么克服这个虚光的话是个很大得问题 你太阳从东边照过来的话 那当然是东边那个虚光大 太阳从西边照过来的话 当然是西边虚光大 这容易出偏差

    正午的阳光显得异常刺眼,魏来国的防守方向正好面向东面,强光在准星上和射击孔时出现的反射会影响到瞄准精度,这样的校正会大大减小射击误差。

    就在魏来国校正时,壕沟另一侧突然传来崔忠庆的惊呼,当他去拿甩到坑道边的枪支时,一串子弹射向他的头顶。如此突然又如此精准,对方显然已经等候了很久!

    采访魏来国: 我头往上一抬这么一看的话 我就发现那个地方有一个 那个谷地里一拱一拱的

    魏来国决定采用老法子:快速出击,快速歼敌。可当他飞速端枪起身瞄向事先看好的目标位时,他却发现那儿已经空无一人。

    采访魏来国:他很机警 打一枪转一个地方 打一枪转一个地方 还不太容易找他 他在里面爬行的话 只能看见谷子在那里动

    显然,就在魏来国俯身的短短几秒内,对手已悄然转移。射击如此快速、精准,而且还懂得趁对方射击间歇快速移动,对手来者不善!

    虽然对方已经转移但他肯定不会离开太远,魏来国弯腰沿着壕沟转向对手的侧翼并在刹那间举枪出击,但让他意外的是:这次不但一无所获还招来了危险!

    采访魏来国:我观察东边那个 西边那个打了我一枪 打得帽子穿孔 我才发现那有一个 他在坟顶露了个脑袋出来 打得挺准的 当时还觉得害怕

    魏来国的帽沿被打穿了,就在他坐下的刹那更猛烈的子弹随即射来。根据子弹掠过头顶的声响,魏来国判断;射击来自不同方位,对方肯定是训练有素的射手,而且瞄向自己的绝对不止一名至少十多人。

    采访魏来国:我打了将近一个多小时的战斗 他大部队不进攻 他就等着特等射手 等射手把我处理掉了再进攻 是这个意思 这肯定是很明显的一个意思

    没有大规模的冲锋,没有机枪的嘶鸣,只有寂静中突然射出的冷枪,而且枪枪都有极大的杀伤力,一丝寒意升上魏来国心头:真正的对手来了,而且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

    1946年6月底,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对我各解放区发动进攻。七月初,胶济线上的枢纽:南泉车站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重点。一个上午的激战后,山东警备四旅的魏来国和其他战士成功击退敌人。但魏来国随即发现自己被对方十几名射手包围。

    僵持下去只能陷入被动,魏来国决定冒个险,他沿着壕沟向西跑出十几米,飞身跃过壕沟进入前沿阵地的草丛中。他想绕到对手的侧翼来次突然袭击,但这次出击却让他最终进退不得,陷入险境。

    采访魏来国:就在我前方七八十米 六七十米 最多不超过一百米的敌方 那个很危险 那个时候就是怎么样 没有办法 如果我一个人 没有群众的支援的话就我一个人的话 可能也叫敌人打死了

    趁着敌人的射击间歇魏来国返回战壕。出,出不去,打,打不了,究竟怎么才能逃脱这十多个射手的封锁乃至做出反击呢?

    采访魏来国:我说这样吧 我就想点子了 怎么样吸引敌人的火力 我给战士布置 把战士布置好了 那个枪上不是有一个通条吗 铜条拆开把那个军装缠在那个通条 钢盔给他带上去 我一边弄了那么三四个人在那顶着个钢盔

    魏来国在前沿战壕里安排了四名战士,并特地嘱托他们分别向东南和西南方向运动,而且运动时必须万分小心,不要露出任何破绽!

    采访魏来国:顶钢盔的话 你不能露马脚 你不能向上一顶 顶太大的话

    这底下不就没东西了嘛 那个钢盔刚刚露出壕沟边 头顶上,叫他看着像真的人在底下活动 吸引敌人的火力

    对面的枪声在刹那间弱了下来,敌人似乎被我方战壕里的情形吸引了。战壕下突然冒出了零星的人,他们在向东、西两侧移动,好像在大规模转移。

    魏来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是呆在壕沟里静静聆听。几分钟后,原本集中在自己位置的枪声分散起来,看来敌人已全然盯住了这些假“目标”!

    采访魏来国:我就在这个空隙当中里面 选择 反正哪一个威胁最大 我先打哪一个 在我阵地最前面一个 在我60米左右 光着秃脑袋

    他悄然摸向了西北方向的战壕。就在瞬间的一瞥中,魏来国发现了目标;这正是先前距离自己最近的射手,他的侧面已完全暴露在魏来国的面前。

    不到两分钟,魏来国在飞速移动中消灭了三个射手。他身旁的石堆已经增加到了七十多块。可当他瞄向对方的第四个射手时,麻烦出现了!

    采访魏来国:打一枪打不响了 因为里面那个子弹跟抵火靠近的太多了 它把弹簧顶住了 不响了 我得赶快卸开 把那个倒出来

    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魏来国一下紧张了起来。如果拖延时间太长,敌人会很快反应过来!

    采访魏来国:我在安枪栓的时候 敌人上来如果一旦顶不住的话 他就可能扑上来

    好在敌人并没发现瞬间的停顿,短短十几秒,魏来国拆下三八式步枪的枪栓重新整理枪械内部,之后在跑动中重新端起了步枪。

    采访魏来国:打了一个多小时 它剩了六个 顺着谷地趴着跑回去了 他向后爬着 那个谷子都倒了 很清楚 就看那个谷地在动 撤走了

    截止到下午四点,魏来国身旁的石堆上又新添了二十几块石头。

    虽然能看到敌人在借着灌木掩护后退,但魏来国不敢随意射击。此时,他子弹带里125发子弹已经用了大半,只剩了三十来颗。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魏来国不敢浪费子弹。

    太阳渐渐西沉,炮火再次响起!借着炮火掩护,对方开始了这天的第三次进攻。敌人不喜欢夜战,这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进攻,也将是最凶猛的一次!越来越多的战士被炮火击伤,很多人向地堡里躲避。

    采访魏来国:我是不在里面的 就那几个枪眼 是他们那个特等射手封锁的很好的目标 而且那个里面观察点也很低 视界也很受影响 因为它那个地堡眼总共就那么大个眼 你向外看 左右看他是有死角的 只能向前看 向左右看范围很窄所以我是一般的不在地堡里面。

    透过硝烟和尘土,魏来国观察着阵地前沿以防敌人突袭。他很快觉察出了异样:敌人的炮火竟然不断向地堡和坑道方向集中,这儿正是战士们隐蔽的地方,难道对方的炮手能看到我方的动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对我各解放区发动进攻,七月初,一场阻击战在胶东半岛东南的南泉车站打响。山东警备四旅的魏来国和战友担负阻击任务。他们接连打退了敌人的两次进攻,到了下午,敌人的炮火愈发疯狂。魏来国很快觉察出了异样,对方炮火竟然越来越准,不断向战士们的隐蔽地点集中!

    采访魏来国:地堡是他的射击目标 他肯定要打你地堡 我们西北右侧 我右侧一排就有个战士压在那个地堡 压死了

    如果任由敌人的炮火这么轰炸,我方的伤亡会越来越大,阵地也难以守住。魏来国的心头始终悬着一个疑问:对方究竟靠什么确定我军的动向呢?魏来国沿着前沿壕沟仔细探查,就在一棵大树背后,他终于找到了答案。

    采访魏来国:那个时候怪 手拿着一个红旗 他利用树 阵地前面有一个梧桐树 他利用这个梧桐树作他的隐蔽 我已经发现他这个目标了 打蛇要打头嘛 我就记住这么一句话 说打蛇要打头 我首先把他前面地方打掉他 叫他失去指挥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炮兵指挥员。接着大树的掩护,他不时眺望这边的阵地观察我方的动向,之后给后面的炮兵发出指令。魏来国举起了枪,慢慢寻找着对手的身影,但他并没急着射出。

    采访魏来国:不是很粗的树可以打 很粗的树不行 不是很粗的树近距离 侵彻力很强的时候 能打透的 打穿的 我打过

    这个指挥员总在田埂上下运动,相对于魏来国的射击视线来说,对手始终没离开大树的掩护。魏来国不敢轻易开枪,因为他无法确定子弹是否能穿透这棵大树,一旦惊动敌人机会就会丧失。反复观察对手运动轨迹后,魏来国作出了决定。

    采访魏来国:我反正打不穿树的话 也起码把他打挂彩 因为他那个树 他身子那么粗 这个树不可能整个把他身子隐蔽住 他还是一部分露在外面

    考虑到对手的运动轨迹,魏来国瞄准了大树树干边缘,他明白:这一枪可能决定着全排战士的命运,也影响着这次阻击战的结果。

    采访魏来国:他向我跑的话 反正一般瞄着腹部和胸部打 迎着我跑的时候 一般的瞄着他腹部胸部打 向后部跑的时候 我一般瞄着他上身打 瞄着他颈部下面打 反正打得高一点是脑袋 打得低一点 打他肚子

    就在那个指挥员再次出现时,魏来国开枪了。对手捂住了受伤的右臂转身逃走,魏来国早已估算好这个结果,依照脑子里事先设定的提前量,他随即补上了第二枪。

    这次成功的射杀让敌军失去了信心,他们仓皇撤退。在离开阵地换防时,崔忠庆在这堆石头上再添一颗,这是第110颗石头。

    在近一天的阻击战中,魏来国创下了我军新的射杀记录,125颗子弹消灭了近一个连的敌人,他被华东军区授予“山东射击英雄”光荣称号。当时的一些军事专家结合魏来国的事迹做评价:奇迹的产生靠的不光是射击技能,一名优秀的射手还要具备足够的智慧,战场上面对突发情况他能机智应对,与敌周旋时懂得巧妙运用战术。此后全军开展了“魏来国射击运动”的热潮。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那段风火岁月已经远去,魏来国有时还会举起自己的双臂瞄向远处。老人的手里空空如也,那支枪和那段岁月已深深烙在了他的心里。

责编:何伟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