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记者作品】西辽河上的三代大桥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6日 16:00 来源: 科尔沁都市报

伪满洲国时修造的水泥桥,也称第一代大桥(资料照片)

1954年修造的木结构大桥,即第二代大桥(摄于1964年)

1993年10月建成的科尔沁大桥,称第三代大桥(摄于1993年)

  据老辈人讲,西辽河上原来没有桥,行人和车马过河都得乘船。春季开河时和冬季封河前,河水里有冰排,木船难以摆渡,此时便断绝了交通,只得等到冰排融化或河面封冻后再通过。

  日本侵略者为更快更多地掠夺通辽一带的物资,1936年在西辽河上修建了长250多米、宽4.5米的水泥桥。1945年苏联红军追歼日本军队,军车和坦克车在桥上通过,将桥面压坏。1948年春汛又被冰排冲倒一处桥桩,交通断绝,1951年将水泥桥拆除。

  1954年6月,全部木结构的大型桥梁在水泥桥的旧址处动土兴建。大木桥桥面净宽6.04米,共35孔,总长416.4米,同年11月完工。1964年8月,朱德委员长和董必武副主席来哲盟视察,曾在大桥上听取盟委书记石光华的工作汇报。文革后期大木桥因疏于维护,接点松动,桥面破损,已成险桥,难以修复,于1980年被拆除。

  1993年10月,科尔沁大桥又在大木桥旧址一带建成。这座永久性的水泥桥全长455米多,桥面净宽19米,成为国道G111线上的重要桥梁。

西辽河上“三代大桥”的拆除与兴建,说明通辽地区社会在进步,经济在发展,群众生活在提高,通辽地区的交通越来越通畅。 (岳枫 文并摄)

责编:刘棣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