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文明浇灌和谐之花 
———记田林县潞城瑶族乡宣传文化站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3月28日 16:16 来源:

    新华网广西频道3月27日电(陈志荣)被誉为“老山脚下一枝花”的田林县潞城瑶族宣传文化站,近年来大放异彩,连年被上级主管部门评为“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县基层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和试范点。

    近年来,潞城宣传文化站创办《春雨》文学社,积极举办墙板报、横额、标语,举办文艺表演活动,做好图书借阅服务,举办爱国主义影片、科技片、先进典型影片放映活动,开办图书讲座、科技讲座等多渠道、多形式,引导干部群众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自觉行动,积极把学习活动和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干部群众时时都在学习中、活动中和组织中。从去年至今已举办了21期(次)理论学习班,共收到130份心得体会文章,其中有一篇题为《积极探索发展农村经济的新路子,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文章,被选入《广西党建》作理论学习经验交流的材料之一。全乡平均每年订有600多份报刊。图书室、阅览室坚持每天开放8小时,图书借阅流量平均每天30多本(册)。墙板报和图片展每年办15期以上,大中型体育活动6次。《春雨》文学社每年出版4期以上。教育性影片每年举办20多次播映活动。

    本着群众文艺群众办的原则,潞城宣传文化站采取了“搞活一点,以点带面”的办法,先后在潞城点筹集到13000多元,购买了服装、道具、音响等有关设备,经过精心组织排练,邀请县文化馆以及其他各地老师指导,融入大量壮剧小品,收到良好效果。2002年潞城业余壮剧团正式成立,有力打造田林县一流业余壮剧团。与此同时,已经丢荒或暂时停止的各乡下业余剧团、民族表演队和各校园文艺队进行组织、动员、辅导,特邀各兄弟乡镇较好的业余剧团来表演,起到了互相交流和互相促进作用。

    2002年以来,潞城宣传文化站以宣传文化站为培训中心,共开办了30多期文艺及舞蹈培训班。仅2003年,潞城乡文艺表演团队共演22场(次)。值得一提的是,2002年,潞城业余壮剧团参加田林县举办的文艺汇演中,夺得了5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的好成绩,之后又被代表田林县业余文艺队到乐业县演出,4次对兄弟乡镇走访慰问演出。三瑶村的瑶族铜鼓表演被纳入广西电视台2004年4月《走进田林》节目的一个典型材料。

    加强文艺队伍建设,保证文艺队持续健康发展。潞城宣传文化站根据业余文艺队的性质、特点,抓住年轻演员的性格特征,针对潞城业余壮剧团,采取了一些具有尝试性和含金量的具体措施。如答应青年演员要求订的报纸和杂志,优惠光碟租金,村部和宣传文化站分别赠送他们每人两套篮球服,成立球队,成功地把球队与文艺队有机地结合起来,给文艺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内涵。并利用现代先进科技进步,投资6000元,把所演的节目都拍摄刻录成光碟,投放市场,一来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二来给参演人员过把“银屏”瘾,使自己一夜之间成了“娱乐圈人”,诸多措施的实施,有效地稳定了人心,杜绝了“逃兵”。舞台上、球场上,银屏上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平台。

    在文艺创作方面,潞城宣传文化站在创作和收集剧本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文学观和吸收国外好的文艺成果,创作始终根植于人民的历史创造,根植于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前进的步伐,根植于反映人民的精神风貌。现已存有16个剧目和小品。本站创办的《春雨》文学社,已成功出版五期,印发240多份,推选7个作品投到各报刊杂志社,有3个作品被采用,分别是黄慧经的《妈妈的衣槌声》、陆光宁的《内疚》、黄绍文的《最后一堂课》。

    实施“星火计划”,是潞城宣传文化站把宣传文化工作同切实服务群众结合起来的具体体现。为农民朋友及时掌握到前沿的实用科技知识,了解和把握市场经济动态、规律及其趋向,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图书馆和《春雨》文学社为依托,积极开展如实用技术学习班、图书介绍与讲座、图书下乡、邀请农艺师授课、科技图书免费借阅、召开读者反馈会、配合政府和有关单位举办实用技术知识宣传行动、科技资料印刷发放和帮助联系户典型户宣传生产成果(做广告和图片展)等工作。

    近几年来,潞城宣传文化站平均每年举办了实用科技学习班13期(场),学员共1230人(次),科技影片播映15次,观众约600人(次),印发资料3720多份。科技图书免费借阅的读者数平均每年有200多人,邀请农艺师授课4次。还有在出版《春雨》时开设了“科技之窗”栏目,得到广大群众和读者的好评和喜欢。

    “要致富,科技知识是开路”,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在大家的一起努力和推动下,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在潞城宣传文化站所有的读者及联系户中,不断涌现出一大批依靠科技知识脱贫致富的典型户。他们有的依靠种植养殖、有的从事修理工、有的做饮食服务、有的从事基建专业、有的从事运输业等等,全乡平均每人掌握两种技术以上。例如,被称为种植天才的黄玉忠,近几年来,种起了山地“庆发”二号西瓜,年增收均3000多元,成功后,他得到本站提供的有关甜油桃的信息,颇感兴趣,从2002年开始,又专攻甜油桃管理技术,经过艰苦探索和实践,他种下的甜油桃果树会听话般地茁壮成长,喜获丰收。如今树上果满枝头,育苗基地一片一片绿油油。黄玉忠致富不忘众乡亲,经我们提议,曾和宣传文化站合作举办了6次西瓜和甜油桃种植管理技术培训班。采取印发资料、录像放映和实地指导等方法,深入浅出,言传身教育,确保学员一学就会,一种就有收成。在他的带动下,全乡有卜肯、赖锦胜等17户,靠种植山地“庆发”二号西瓜,平均每年增收1000多元,目前,他正传授新兴市场的甜油桃种植技术,我们也做成图片展,竭尽全力开展宣传。相信这种香甜爽口、鲜艳夺目,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稀世珍果,一旦得到推广,将有好多农户受益。

    潞城宣传文化站忠实读者黄京毅,三年来办起了养鱼项目,由于缺乏技术和解决问题方法,管理不不善,导致产量不高,一年到头只收几百元,打算不再坚持下去。工作人员立即跟他谈心,引导,建议他多学有关技术,经常给他播放养鱼碟片,视读结合,并介绍给他认识有经验的农民,经他刻苦专研,终于从养鱼缺少技术的糊筒里走出一条光明大道。去年,仅这个项目就收入近万元,像这样得到本站提供的科技资料实践到生产上喜获丰收的读者及典型户在全乡比比皆是。

    为加强“以文补文”工作,增强造血功能,潞城宣传文化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发挥自身优势。自从宣传文化站建成以来,先后经营录像放映、承包街道环卫、《右江日报》投递工、光碟出租、门面出租等。现在还在做发报纸、光碟出租和门面出租,年均收入5600多元。这些收入分别开支在工作人员生活费、建站时欠的债务、文体活动、文艺建设、办公费用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近年来,本站购买了电热水壶、手提式录放机、电风扇2台、球队服装16套、麦克风一对、更新攻放机、音箱、还有每年给各村屯文艺队购买化妆品等,真正为群众从事文化学习活动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宣传文化站的社会地位,树立了良好形象。

    潞城宣传文化站干部职工甘与农民们建立布衣之交,尽职尽责,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把致富的金锁匙送到农民手中,把致富的金种子播撒到农民的心坎里。每次下点工作,从不拿不吃群众的,有时帮他们宣传生产成果的胶卷、纸张等费用,站里有的就帮他们垫支。以书为媒,以宣传文化站为依靠,为千家万户,拉近了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不是兄弟姐妹,胜是兄弟姐妹,同时起到了党群关系的桥梁作用。勤劳憨厚的农民们常常说了这样一句朴实的话:“有宣传文化站真方便,这是我们的福气”。(完)(本文图片由新华社广西分社陈志荣 摄)
 

责编:何伟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