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装备制造业的“排头兵”“柳工现象”解读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7日 09:17 来源:

柳工制成国内首台欧III标准装载机(资料图片)

   新华网南宁1月26日电 题:解读“柳工现象”

    新华社记者李嘉、张虹生

    在国内,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创下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12项第一,打入中国500强的排行榜,成为装备制造业中的“排头兵”;在海外,柳工进入世界工程机械50强,轮式装载机年销量位居世界第二,确立了自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

    一个地处西部地区的国有控股企业,能够冲破全球实力雄厚的跨国巨头和国内快速崛起的民营企业的重重包围,创造出令人赞叹的业绩,被经济学家简洁地归纳为“柳工现象”。

    “上市”、“借力”和“东扩”:西部崛起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跑者

    柳工集团董事长王晓华自豪地告诉记者:“从我国第二大水电站龙滩水电站到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从西藏公路到青藏铁路,大江南北的重要工程都有柳工装载机的英姿。”

    在中国装备制造业中,柳工集团创下了许多“纪录”: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掀开中国装载机的生产历史,第一台铰接式装载机Z450奠定当代中国装载机的发展基石,第一台高原型装载机填补了世界空白,第一家组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赋予柳工新的机制……

    如今,柳工集团又创下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整机销量增长速度的新纪录:从2001年的4029台增长到2006年的25420台,增长了5倍多。

    柳工股份公司总裁曾光安说,1958年从上海迁到柳州的柳工集团,从一个普通工程机械国有企业变成“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跑者”,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最近的10多年里做了“上市”、“借力”和“东扩”三件具有前瞻性的事情。

    1993年,柳工集团在行业内率先创建股份制并在深圳成功上市,继而先后筹措2亿多元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使企业的制造水平和技术手段在行业内占据优势地位;1995年,通过与美国凯斯公司、德国采埃孚公司的合作,使企业的管理理念与国际企业全面接轨;2003年,先后控股江苏江阴交通工程机械厂、收购上海叉车有限公司、并购扬州建设机械有限公司,逐渐在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建起了自己的“码头”。

    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理事李欣广说:“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柳工集团从西部地区崛起、挺进东部城市、走向国际市场的三个法宝。”

  变“价格战”为“价值战”:走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世界级品牌之路

    2006年,柳工集团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三个里程碑式的成就:至2006年5月,柳工累计向全球客户提供装载机超过10万台;2006年9月,柳工年度挖掘机整机产销突破1000台,打破了海外媒体关于“中国国产挖掘机全军覆没”的预言;2006年底,柳工当年装载机产销突破20000台,销售收入、整机销量、利润总额保持同类产品全国第一,成为世界装载机行业的“领军人物”。

    记者发现,正当国内一些企业以低价竞销策略扩大出口的时候,柳工集团却走上了一条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世界级品牌之路——以实力分享国际市场的“大蛋糕”。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柳工集团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0亿元,利润4.7亿元;实现整机出口1455台,国际业务的年销售收入超过6800万美元,同类产品利润居全国之首。

    近两年来,柳工集团加快海外扩张速度,先后在摩洛哥、越南、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建立了销售及服务网络,并在海外发展了30多家一级经销商,它们的年销售量已占企业出口产品70%以上的份额,形成了较好的品牌效应。曾光安说:“在南亚、东南亚、中亚、南非、俄罗斯等市场上,你都可以看到柳工产品的大幅广告。”

    以“价值战”破解“价格战”怪圈,是柳工实现装备制造业产品出口增长方式转型的利器。王晓华说,柳工的产品出口实现了由贸易型到国际市场营销型的转变,从技术、资本、营销方面独辟蹊径,通过“产品价值”、“服务价值”和“品牌价值”,远离低水平竞争的“泥潭”,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水涨船高”的共赢局面,而不是陷入“水落石出”的困局。

    巧打资本牌:在国际并购热潮中坚持自主品牌

    王晓华说:“合资与并购是‘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加快国际化进程,用得不好就会毁了民族品牌。”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工程机械需求市场和生产大国,预计到2010年,行业收入将超过150亿美元。这一诱人的“蛋糕”吸引了愈来愈多的海外跨国公司。到2005年底,全球前十位的工程机械跨国企业先后进入中国市场,掀起了“国际并购”的热潮。柳工集团也曾被美国和英国的一些企业盯上。

    “必须控股,对方是行业的龙头企业,未来收益率必须超过15%。”这三条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目前在中国开展收购活动的基本条件。行业专家分析指出,一些跨国公司的目的不仅是要控制中国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它还要吃掉整个行业。

    柳工集团开展对外合资和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引进了美国卡特公司装载机技术;1995年与美国凯斯公司成立挖掘装载机合资公司;2003年开始,先后同欧美著名公司接触并开始合作谈判。

    曾光安说,在参与国际合资、合作过程中,柳工集团定下了四条“铁的原则”:保持品牌独立发展,有利于企业成为工程机械国际品牌,公平公正,加强零部件合作。这些原则,既加快了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步伐,又壮大了中国工程机械自主品牌的实力。

    “由于装载机主业不被外资控制,柳工的装载机产销量已经居世界第二,成为在国际市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由于挖掘机产业在谈判中坚持不被外资控股,柳工集团已经把挖掘机培育成了一个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品牌产品。”曾光安说。

责编:陈卓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