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2006年“感动人物”推荐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6日 16:11 来源:

    12月1日,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评选正式启动,并开始向全国观众征集可入选的感动人物。[进入论坛 推荐人物]

    目前,各地媒体和各种组织团体、民间机构以及个人、网友推荐的“感动人物”已达200多人,征集还在继续进行中。组委会正通过各种方式对所收到人选进行调查核实。

    部分“感动人物”推荐如下:

李栓良 模范交警

    李栓良,57岁,沈阳皇姑区泰山岗交警。靠工资生活,没有给儿女攒下钱,却在10年间先后资助了50多名贫困学生。从警40年,他没有买过一件衣服,也没有穿过一次便服,甚至连女儿结婚,也是穿着警服去的。

文花枝 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游客

    文花枝,23岁,湖南湘潭导游,2005年8月28日下午2时35分许,她所带团队乘坐的旅游大巴发生车祸。当营救人员赶来时,本想将坐在前排的文花枝先抢救出来,她却平静地说:“我是导游,后面都是我的游客,请你们先救游客。” 事实上,文花枝一直被卡在前排,数次昏迷却不断给游客打气。最后一个被营救的她由于延误了治疗时机而失去了一条腿。

申克 44年的义务邮差

    申克,67岁,陕西杨凌农业示范区建子沟村的乡村教师。从1963年至今,除了教书、生产务农外,不论刮风下雨,春夏秋冬,义务把邮递员送来的各种信件、包裹、电报等及时送到村民手中。

翟尔辉 残疾志愿者行三万里路宣传环保

    翟尔辉,41岁,江苏籍残疾志愿者。一辆人力三轮车,一部傻瓜照相机,在内蒙古义务教学长达七年的他用三年时间在全国宣传环保,从内蒙古经宁夏、甘肃、陕西、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行程已达16000公里。

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摄制组及队员

    重走长征路

宋立明 30年救助39人

    宋立明,60岁,沧州黄骅出租车司机。他把车轮下救人当作是自己分内的事儿,在30年间先后救助了39人。这些年,老宋开始寻找当年自己救过的人,

    他希望被救的人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也能像他那样再去帮助别人。

牛志远 自办孤儿院收养39名孤儿,供养出21位大学生

    牛志远,59岁,河南农民,铜像铸造匠,20多年里一度攒下40万元积蓄。他自办福利院,收养了39名孤儿,从他们中间已经走出了21名大学生。这位农民,几乎倾尽家产,给这些孤儿营造了一个家——“阳光福利院”。

李嘉诚 慈善事业家

    李嘉诚早年便热心慈善公益,支持内地及本港的教育医疗事业。于1980年,成立李嘉诚基金会,藉以对教育、医疗、文化、公益事业作更有系统的资助。多年来,李先生成立的私人公益慈善基金会已捐出及承诺之款项约77亿港元 。此外,李先生也在推动旗下企业集团捐资及参与社会公益项。

田家炳

    田家炳,1919年生,广东大埔县人。香港田氏化工厂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家炳基金会董事会主席。 于1982年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门捐办公益事业。田先生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数百项。

季羡林 学术大师

    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季羡林自1946年从德国回国,受聘北京大学,创建东方语文系,开拓中国东方学学术园地。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均有造诣,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张仁杰 感恩中国网站创建人

    张仁杰,22岁,安徽六安人,兼职健身教练、家庭教师。至目前,他已通过网站共救助各类病残流浪乞讨者150多人……他放弃比较优厚的薪金和安逸的生活,通过在网上发布图文并茂的帖子吸引救助资金,全心全意地帮助着那些弱势群体——乞丐、流浪汉、病患儿等等。

曹爱文 勇救落水儿童

    7月10日下午,13岁的女孩王孟珂不慎落入黄河中。后来王孟珂被乡亲打捞上岸。在120急救车到现场之前,闻讯赶来采访的河南电视台都市频道女记者曹爱文,向120电话请教人工呼吸的方法,之后为王孟珂做起人工呼吸。做了8分钟心肺复苏术,不见小女孩醒来,曹爱文急得直掉泪。曹爱文那张流泪的照片,感动了全国的网友,他们称她为“中国最美的女记者”。

张丹 张昊 2006年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亚军

    2006年都灵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中,张丹失误摔倒后强忍剧痛站立起来继续比赛,中国队史无前例地囊括了第二名、第三名和第四名,世界冰坛为之震惊,而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表现出的顽强拼搏的中国精神更让世界惊叹。

张中行 著名学者

    张中行,1909年出生于河北香河。1931年进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就读。张中行在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称“杂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散文随笔创作,出版散文集《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等,另著有《文言与白话》《文言津逮》《诗词读写丛话》《佛教与中国文学》等。

李长松 警察与罪犯同时举枪生死对决

    李长松,武警吉林总队辽源支队教导队队长。2005年6月19日,李长松在执行任务时只身突入房间,与犯罪嫌疑人同时举枪,就在这生死对决千钧一发的瞬间,李长松抢先扣动了扳机,将犯罪嫌疑人击毙。

林秀贞 寡老人的好女儿

    林秀贞,女,1946年出生,河北省衡水市枣强县王常乡南臣赞村农民,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林秀贞30年如一日,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困难,义务赡养了6位与自己及家庭成员无任何血缘关系的孤寡老人,在精神和物质生活等各方面对6位老人付出了儿女般的照料和孝道。林秀贞学科技、学经济,带头创办个体企业,并把经营企业作为扶贫济困奉献社会的基础。多年来,为8位残疾人传授了玻璃钢和橡胶生产技术,不但在自己的企业为他们安排就业岗位,还帮助他们解决了婚姻、疾病救治等许多生活困难。林秀贞热心乡村教育事业,先后出资4万多元帮助乡村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还资助本村和邻村14名贫困家庭子女步入大中专院校,收养救治了一名出生仅40天的患病弃婴。她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为村里修路、打机井、文化娱乐队伍建设等公益事业捐资出力。?

汤敏 社区女民警

    汤敏,女,36岁,中共党员,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区分局茶店子派出所社区民警。 做社区民警15年,她倾注心血,帮教违法人员,在她的感化下90%以上回归社会正常生活。她锲而不舍,狠抓防范,总结出“治安防范三字经”和“自我防范八招”,责任段发案数连年持续下降。

盲人音乐家——孙岩

    孙岩,1983年11月4日出生于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是中国中央音乐学院古典钢琴的第一届学生。来自普通工人家庭。

    孙岩三岁时失明,四岁时他开始靠自己的记忆力和为盲人特别制作的乐谱学习弹钢琴。曾经获得的奖项包括:1993年全国残疾人艺术家比赛一等奖;1997年全国残疾人艺术家比赛一等奖,1998年第四届青年大会上获得优秀奖。1999年,他获得共青团委颁发的跨世纪人才称号,2000年,他再次获得了全国残疾人艺术家比赛一等奖。

黄钦华 桂林市消防支队指导员

    黄钦华,生前曾任武警桂林市消防支队北门中队副政治指导员、支队防火监督处参谋、叠彩消防科参谋、支队后勤处助理员、灵川县消防大队政治教导员。 2006年6月14日,在灵川县大圩镇抗洪抢险、营救落水遇险群众时,不幸以身殉职,献出了年仅36岁的生命。

李春华 勇救落水少年牺牲

    李春华,出生在山田寺村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是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03级学生,22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2006年7月21日那一天。

    在不到10分钟的时间里,他将两名落水少年推向生的彼岸,自己却消逝在水塘中。他的英勇事迹在三湘大地被人们广为传颂。日前,团湖南省委追授李春华同学为“舍己救人好青年”。

柳青 劝失足少年投案自首的北京女检察官

    柳青,1995年到北京市西城区检察院,一直在公诉部门工作。在履行一名首都检察官神圣职责的同时,也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句话的真谛,不断帮助服刑人员重塑人生。

赵世良 饶美萍 葬礼上举行婚礼,教师与恋人救落水儿童献身  

    2006年8月17日的下午,一场特殊的婚礼在广西桂平市殡仪馆举行,现场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更没有婚礼进行曲,有的只是亲朋好友的哭泣和令人肝肠寸断的哀乐。新郎新娘,也就是广西师范大学教师赵世良和他的女友饶美萍,静静地躺在棺木之中,就在一天前,为了救助落水儿童,他们双双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黎菊兰 勇救3名女童,六旬老太英勇献身

    10月4日下午5时许,现年60岁的萍乡市青峰水泥有限公司退休女工黎菊兰在救起3名在铁路上玩耍的女童之后,不幸被迎面驶来的列车拦腰压过,当场牺牲。黎菊兰10多年来,就一直义务担负着守护道口安全的重任,多次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从列车车轮下救出了数名群众。

  

郭秀英 靠拾荒照顾3名八九十岁邻居

    在汪清县西城街道,人们常会看到一个穿着破旧的老人推着几个年纪更大的老人出来溜达,这样的情形,已经有五六年了。

    平时,郭秀英还会推着老人到外面去晒太阳。对王淑兰,郭秀英似乎有种特殊的感情,她几乎每天都到老人家里,不仅收拾屋子,还把自家种的青菜送给老人,有时还亲自下厨,和老人一起吃饭。不仅是王淑兰老人,还有刚刚动迁搬走的84岁的付瑞珍和83岁的杨淑珍老人,她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在做邻居的几年中,郭秀英每天的生活几乎除了拾荒就是照顾她们,这在当地已传为佳话。

长春市民 美丽的骗局

    2006年3月22日,吉林省长春市公共关系学校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这次奏国歌,升国旗是专门为这个叫欣月的小女孩进行的。

    除了这个孩子,在场的其他人都知道,这里是长春。升旗地点是学校操场,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是学生。而在双目失明的小欣月心中。这里却是北京,升旗地点是天安门广场,进行升旗的是国旗班的解放军叔叔。为孩子营造了这种假象的是在场的这两千多人,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能满足身患绝症的小欣月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愿望。

张淑琴 女子自筹经费建儿童村 收养800名服刑人员子女

    张淑琴在北京顺义区赵全营镇开办了一个儿童村——太阳村。村里住着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的父母有的在服刑,有的已经伏法。10年来,从陕西搭到河南,从河南搭到北京,这里住过的孩子有800之多。现在,有的孩子已经出去工作,有的上了大学,有的还在这里快乐地生活着。

陈银清 山村教师6年未领工资 为省钱强迫女儿辍学

    陈银清,巫溪的山村教师。在这几乎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有这样一群山村教师,他们默默坚守,在贫瘠的土地上撒播知识的火种。为了让班里的贫困学生上学,他强迫自己的女儿退学。

赵景华 八旬老人靠拾破烂抚养六名弃儿

    在陕西省兴平市庄头镇,79岁的赵景华老人远近闻名。30多年来,他靠收破烂养大了六名被父母遗弃的婴儿。这六名孩子中有四个是赵景华老人在收破烂时捡到的,另外两个是别人放在他家门口的,除老人1974年在庙会上捡到的老大会英已经出嫁外,其他孩子的年龄分别为:17岁的桃英、13岁的丰英、10岁的送英、8岁的留英、6岁的梅英。

黄启俊 教师山里教书40年 步行里程等于绕地球两圈

    每天,他都要翻山越岭10多公里上下班;每天,他会记录下天气预报以便接送学生;每天,他都在想如果自己退休谁来接自己的班……58岁的黄启俊,一名普通的垫江山村教师,他用自己40年如一日的热情教授山里娃知识,将他们一个个送出大山。近年来,由于被检查出患有颈椎病、高血压等5种疾病,上级曾多次劝他去镇中心校任副科老师,以便养病,但均被他婉拒。

于建政 天津市公安局静海分局交警支队综合室主任

    于建政,男,34岁, 中共党员,天津市公安局静海分局交警支队综合室主任。

    1992年,于建政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右眼失明、左眼视力还达不到0.1,成为一等伤残民警,至今他的头部和手上还残留着永远无法取出的14颗铅弹。多次手术和残留头部铅弹的影响,使他患上了严重的脑外伤综合症,种种痛苦的症状时刻都在折磨着他。尽管如此,于建政仍战斗在公安工作第一线。十多年来,他谢绝了组织上对他的关怀照顾,克服伤残造成的诸多困难,勤奋工作,扶贫助困,连续多年分管的各项工作成绩考核始终名列交管系统前茅,年年都有新成绩。不仅如此,他还长期资助一名失学儿童和一位身患重病的困难群众。

于尚清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局级侦察员

    于尚清,男,50岁,中共党员,现任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局级侦察员。在爆炸装置即将炸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勇敢地喊出了“让我来”!在不到40小时的时间里,他三次出入排爆现场,成功排除了10枚爆炸装置。在拆除最后一枚爆炸装置时,爆炸突然发生了……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他全身严重伤残,身上至今还残留着100多块玻璃碎片。

    受伤后,分局要给他换个轻闲的工作,但他说什么也不同意,仍然是一如既往地工作着。过去,他经常骑着一辆小摩托车到辖区各单位检查安全工作。负伤后,由于右手食指缺失,其他几个手指也不大好使,没办法加油门。可没过多久,于尚清就琢磨出了好办法。他在油门上固定了一个大号铁卡子,靠手掌的力量就可以收放油门,他又用铁丝做了一个套环,将手固定在摩托车的把手上。许多老百姓看到他这个样子,都心疼地流泪。

王凯军 青海省湟中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

    王凯军,男,42岁,中共党员,现任青海省湟中县公安局巡警大队大队长兼110指挥中心指挥长。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共抓获违法人员1200余名,从中破获各类刑事案件200余起,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860余起,帮助救助群众220余人。

龙涛 四川省威远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

    龙涛,男,36岁,中共党员,现任四川省威远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1991年参加公安工作以来,4次被威远县授予优秀党员称号,2次获威远县公安局嘉奖,2003年荣立个人一等功。2006年先后被公安部授予“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和国家林业局授予“森林卫士”称号。

桂红林 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和平派出所副所长

    桂红林,男,41岁,中共党员,现任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洪山区分局和平派出所副所长。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三等功3次,荣获武汉市劳动模范、武汉市老劳模新贡献标兵、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中国优秀青年卫士等称号。2006年2月,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

王百姓 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

    王百姓,男,55岁,中共党员,全国知名排爆专家,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警衔。曾荣获“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从1969年参军至1985年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至今,已经在爆破、防爆和排爆这个令人肃然的岗位上工作了37年。

霍英东 慈善家

    霍英东,男,汉族,1923年5月生,广东番禺人。1953年创办霍兴业堂置业有限公司及有荣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霍英东先生是全香港捐献最多的慈善家,过去数十年里,霍英东用作慈善的捐款超过150亿港元,在推动各地教育、医疗卫生、体育、山区扶贫、干部培训等方面, 做出了许多的贡献。

    霍英东一向对推动教育工作出钱又出力,过去数年巨额捐款包括先后两次向香港科技大学捐款,2003年先捐赠3000万元,两年后又向科大捐出一笔总值8亿元的巨额捐款,支持该校未来的发展,这笔捐款更创下该校十多年来接获捐款的最高额纪录。

    除了对本地教育支持,霍英东对内地教育也不遗余力,尤其钟情他的家乡—番禺南沙。过去他曾捐款予南沙建中学,拨款支持香港大学北上南沙,与内地专家合作研究科研发展,其中包括“南沙信息科技园”等项目。

    霍英东曾捐赠兴建的道路、大桥、基建更是不胜其数,例如英东体育馆、泳池、医院等社会设施,另又捐资兴建洛溪大桥、大石大桥,拨款抵押建南沙大道。二十多年来,单是在家乡已投资建设超过40亿元。

    以霍英东的名字命名的“霍英东基金会”于1977年正式成立,基金会一直以捐献和非牟利投资形式,策划了数以百计的项目。有一次,某媒体记者问霍老一共向内地捐赠了多少钱,他回答不出来,只是谦虚地说:“我的捐款,就好比大海里的一滴水,作用是很小的,说不上是贡献,这只是我的一份心意!”

刘芳艳 带着盲母上大学

    刘芳艳,荆门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父亲过世,与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

郭青梅 母亲助半瘫女孩千里求学

    母亲背着一个,推着一个,用5年时间从陕西淳化走到北京

贾秀兰 400孤寡老人的女儿

    贾秀兰,敬老院院长20多年,先后照料了400多位孤寡老人。

中国女子体操队

    中国女子体操队克服重重困难,第一次获得团体世界冠军,开创了中国体操的新纪元。

老红军 2006我们追寻地球上的红飘带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穿越雪山草地,突破腊子口……创造奇迹的是一支衣衫褴褛的工农武装,他们装备低劣而士气高昂,他们几入绝境又几度重生。是长征,铸就了这支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军魂。

刘才通 现代文明里的古朴传奇

    刘才通85岁。湖南洪灾,老人走了十几里山路,到乡政府去,请他们派人到他家里挑走5000斤粮,还从自己的养老积蓄里抠出1000元现金,也捐给了灾区。

王升英 以家为校 以校为家

    一个自幼患小儿麻痹致残的山村女性,在村小学危房坍塌、学校无以为继的关头,和丈夫刨土、挖沙,四处借债建起了家庭学校,十年以家为校,二十年以校为家,以柔弱的臂膀支撑起山村教育的大厦。

汪来九 35年扎根山区 一人撑起一所学校

    一把二胡,一本日记,一人撑起一所学校。。35年来,由于汪老师的存在,村里很多家庭几代人都成为了他的学生,毛田村没有一名孩子辍学和留级。

李长有 盲人收养弃婴15载

    57岁的李长有是位盲人,收养一个连常人都难养活的孩子,刮屎擦尿,喂奶喂饭,看病吃药,缝补洗浆……一过就是15年。

丁婕 青岛癌症女孩打工上大学

    3年前——她在临近高考时被诊断出患有恶性肿瘤;她,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参加了高考,并考取中国海洋大学;3年来——她,利用课余时间偷偷打工以减轻家庭的负担;她,为了省钱,自己在家注射抗凝剂……

孙园娜 侠义女孩背残疾同学上学8年

    在莱阳市谭格庄镇小于家村,有一个侠义女孩,8年来,健全的她每天背着残疾同学上学,酷暑寒冬、崎岖山路始终没能阻挡她的脚步,时间同时见证了这对情同手足的姐妹情。她说,她愿意一直做她的脚,8年前她就这样想,8年后这个想法仍旧延续着,一直到未来。

李景荣 爱心老人

    离休16年,他在忙碌中度过5000多个日夜———创办了4家企业;走遍了省内22个县市的38个敬老院、35所学校,扶贫资金累计98万元,个人捐款就达18.5万元;先后200多次深入学校、工厂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资助特困学生达3510人次……

孟二冬 教师楷模

    孟二冬,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不懈地教育学生追求真知、树立人生理想,被北京大学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教师标兵”荣誉称号。2006年4月23日凌晨1时20分,孟二冬因患恶性肿瘤(晚期),医治无效,在北京市肿瘤医院逝世,年仅49岁。

王雪原 主治医师自爆天价医药费内幕

    哈尔滨天价医药费的揭发者。

张北川 被偏见连累的斗士——艾滋病研究者

    在性病艾滋病高危人群男同性性接触者的艾滋病干预和科研方面处全国领先水平,获得“马丁奖”(奖励艾滋病预防杰出人士的国际最高奖)的国内第一人。

陈刚毅 援藏交通技术人员的楷模

    身患癌症,仍心系工作,在手术后7次化疗期间,4次进藏,献身岗位,为确保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进行,并顺利实现提前建成通车,作出了突出贡献。

冻土专家张鲁新 青藏铁路关键人物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专家咨询组组长。在海拔4800米以上的高原,为确定冻土的性质,张鲁新与另外一名同志一年曾挖过437个试坑;为确定青藏铁路线路方案,张鲁新曾步行在雪域荒原考察;为了获取冻土长期承载力数据,张鲁新曾在零下30摄氏度的寒夜里顶着雪花和冰粒,不顾腿脚冻僵,站立8个小时观测……

刘默涵 北大爱心女孩

    刘默涵,北大03级历史系本科生,2005年,创立“默涵助学金”,以办知识讲座的方式筹款,至今已经发放了三次,共资助64位贫困学子,今年暑假,她组织了在北大就读的全国各地高考状元,先后在无极县、唐山市、邯郸市和石家庄通过状元讲课的方式,为河北的贫困学生筹措助学金。

李春峰 阿伦 广东惠州两青年奋勇救出两百多人 甘当无名英雄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突袭东南海时,李春峰和网友阿伦带着自己的机动橡皮艇赶往灾区,协助公安干警救助了200人。

丁晓兵 独臂英雄

    丁晓兵,入伍20多年,武警8722部队政治委员。

    在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身为侦察大队“第一捕俘手”的丁晓兵,在敌人阵地生擒一俘虏回撤途中,为掩护战友和俘虏,抓起敌人投来的手雷向外扔的刹那间,手雷突然爆炸,右臂被炸得只存一点皮肉。为了把任务完成到底,他以惊人的毅力用匕首割下残臂,扛着俘虏,冒着炮火翻山越岭4个多小时才与接应分队碰上头。而就在此时,他一头栽倒在地,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含泪为他化妆,紧紧抱着迟迟不忍就此让他而去。路过的前线医疗分队被这个场面深深感动,切开腿部动脉血管强行压进2600CC血浆。死神就这样与这位独臂英雄擦肩而过。

    2003年,部队在淮河流域抗洪抢险,丁晓兵一只胳膊不能挖土,就扛包运土;不能打桩,就潜到水里垒围堰。其身如令,其势似锋,18天时间,他在抗洪一线表现着他的人格官品。二十多年来,他把对党的忠诚、对国家的热爱、对部队的责任,全部倾注于他军人生涯中的每一个细节,付诸于部队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284面奖牌证书见证了他以残缺之躯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的不平凡历程。

姚莉 女企业家放弃公司创办免费农民工子弟学校

    姚莉曾经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今却转行创办“北京百年农工子弟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学校专门招收辍学的农民工子弟,学制两年,不收学费。

李继东 十大民间禁毒人士

    李继东,男,29岁,云南省思茅市民营企业家。2002年8月1日,李继东创办了思茅重生预制板厂,对戒毒者实行“人性化关爱,准军事化管理”,探索出一种“无毒品+无歧视+生产自救+劳动康复+灵魂重塑”的“帮教模式”。

东史郎 直面血腥历史的日本老人

吴仁宝 新农村的带头人

    吴仁宝,江苏省无锡市江阴市华士镇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全国劳动模范、县江苏省政协常委、华西集团董事公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30多年来带领华西村艰苦创业,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道路,成功地把昔日偏僻落后的穷华西建成了富裕、美丽的新华西。

钱学森

成都警察夫妻麦兴志、王茜

    在新婚前夜舍命救落水儿童。

栾福山 高威 斯正华 三个响当当的名字

    12年前,高威的孝心感动了栾福山,初次见面,栾福山就拿出了3200元帮助高威。后来,栾福山得了白血病,高威倾尽所有,甚至卖掉了房子———这可是农民的命根子啊,帮栾福山治病。最后,发生在这两个男人之间的故事,又感动了远在万里之外的第三个男人———斯正华,他拿出了5万元帮高威赎回房子,又拿出20万元帮栾福山治病。

焦波 摄影画册《俺爹俺娘》作者

    焦波,男,中共党员,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执委、博学会士。

黄舸 父子 感恩之旅

    黄舸以羸弱之驱一直与病魔作斗争8年之久,并与父亲在长达3年的时间里环游全国,只为向几年来帮助过自己的人道一声谢。

子尤 少年作家

    一个15岁就患绝症的少年,不仅没有被病痛打败,反而用自己昂扬的青春活力向死神宣战,他的宣战书是一本8岁以来写就的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合集,这本书有一个令人过目难忘的名字《谁的青春有我狂》。

胡卫民 曝光医疗腐败黑幕

    2004年12月中句,湖南娄底市中心医院医生胡卫民通过中央权威媒体,指斥该院院长杨志毅公然推行医疗腐败,并提出辞职,此事燃点民间不满医疗腐败的累积舆情,迅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时隔一个多月后,胡和杨对决的结果为后者“取胜”。

费立鹏 科苑专家

    博士,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处顾问,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医学系副教授。来中国做研究18年,从1995年起,他开始专门研究中国人的自杀问题。

康金环 28年大写人间真情

    在北大荒农垦建三江分局勤得利农场,康金环28年如一日,照顾一位无亲无故的精神病人。

肖敬 醉心研究少年自杀

    醴陵市醴泉高级中学学生肖敬,在繁重的学习之余,醉心于青少年自杀干预研究。他通过网上论坛、热线电话和QQ聊天等方式,向人们宣传介绍预防自杀的知识;他自费拜访专家学者、写信给国家有关部门,还积极筹划中国第一个以青少年自杀防治为主题的“茉莉花”论坛,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青少年自杀问题。

交通部北海救助局第一飞行大队 失火客滚船 745人全部获救

    06年5月2日3时23分,一艘客滚船“宝华”轮在渤海湾海域着火,经过交通部北海救助局第一飞行大队 4个多小时的海陆空立体救助,船上698名旅客和47名船员全部获救。

翟玉和 乡村孝道调查

    翟玉和是鸡西市一家民营企业的老总,这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近年来一直关注农村养老问题。2005年11月起,他个人出资10万元,组织了三个新闻调查小组历时50天行程达5.2万公里对我国除台湾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的46个县(市、区)72个村的10401名60岁以上与子女分居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

姜天 还肇事司机清白 大学生爆亡父讹诈真相

    父亲死于一场意外的车祸。本以为是件普通肇事案,一封遗书道出了惊天秘密:这场意外竟是这名绝症父亲蓄意制造的!目的就是为给即将上大学的儿子留笔学费。17岁的儿子知道真相后内心十分矛盾:他明白父亲此举既是一种无私的爱,又是一种卑鄙自私的手段。如果说出去,他从此就没钱上大学;如果不说,虽然没任何人知道,但内心深处的负罪感像大山一样压得他抬不起头做人。最终,他选择了说出秘密。

王玉松,叶向义 营救遇劫中国船员的维和消防警官

    维和警官王玉松,叶向义,在生活艰苦、工作危险的环境中,以勇敢顽强的精神,圆满完成了驻地警务、警员培训、李肇星外长警卫、警队授勋指挥等联合国维和警队工作任务。成功营救了在利比里亚海域遇劫的7名中国船员。保护了祖国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充分展现了中国消防部队警官的良好形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得到了联合国,我国外交部、公安部的充分认可和高度评价,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李玉兰 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共产党员

    蚌埠市蚌山区天桥街道辖区居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自1990年以来,为社会各界捐款达16万元,捐助一百多名失学儿童,涉及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救助下岗工人及其他困难群众;认领了7位“亲爹亲娘”,按月给他们汇寄生活费。无私助人的高尚品德及至爱精神,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新时期优秀社区党员的典型代表,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楷模。(敬一丹推荐)

张钧 只身追歹徒

    广东湛江王村港边防派出所干部,网吧内为解救群众只身与三名歹徒搏斗,身中100多处伤口,头部被砍六刀,并被霰弹射伤,右手肌腱被砍断,仍只身追赶歹徒几十米。先后被授予 “吴川优秀青年”、“湛江优秀青年卫士”荣誉称号,在全市青年中掀起了向张钧同志学习的热潮。(张士峰推荐)

朱燕珍 “中国骄傲十大人物”

    在一场大火中临危不乱,一把木梯救出30人生命;在由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公安部,团中央等6部委办举办的寻找英雄活动中,70岁的朱阿婆获得了中国骄傲十大人物的称号。(来自中国骄傲的候选人)

王安江 守望古歌,传承“心史”路漫漫

    苗族老人王安江,肩负民族神圣使命的当代苗家人。为了优秀的苗族文化,为了苗族古歌不会“歌灭曲绝”,抛弃了自己本应拥有的一切,近四十年以乞讨的方式走遍苗乡侗寨,走南闯北搜集整理《苗族古歌》。(北京地球村推荐)

袁柱石 身残志坚,创新铺就成功路

    袁柱石,男,1952年4月17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他是一个山区农民的儿子,是一个左手和左脚都比正常人短了13厘米,动过十七次手术的残疾农民,也是一个敢于与命运抗急的残疾人。获得2004年度“中国改革之星”。他创办的湘圆农机制造厂,获得“中国名优品牌”和“中国最具竞争力中小企业500强”。(刘江洪推荐)

汪椿涛 情倾民政十八载,力促和谐谱华章

    汪椿涛,广东电白县民政局优抚股股长、茂名市十杰青年。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深入各个社团,不厌其烦地认真调研。用自己最大的爱心与诚心,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在社科学术领域也建树甚丰,荣获各有关部门颁发的各种奖级的工作奖、学术成果奖有15项之多。三次被评为茂名市社团管理先进工作者,多次被评为市县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和电白县社科工作先进个人。

王东灵 “穴居部落”的播火姑娘

    王东灵瞒着家人只身来到亚洲现存唯一的“穴居部落”——贵州省安顺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水塘镇中洞苗寨。她不要工资,不要报酬,自愿在那里义务支教。因此她被媒体喻为“穴居部落”的播火者。(2005感动中原人物)

张杰 “我在世一天,就要支持家乡教育一天!”

    张杰,男,1929年9月15日出生。上虞市政协委员,上虞旅港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一位在香港以卖大闸蟹、茶叶蛋谋生的平凡老人。20年前一次回乡的所见所闻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他走进上虞中学,却发现整个学校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实验室和图书馆,教室光线暗淡。于是,他慷慨解囊,为上虞中学捐建了图书馆、宿舍楼和许多器具。20年来,他持续捐赠家乡的教育事业,至今已累计捐赠1200余万元,建起了18栋教学楼,并捐赠了教学仪器和设备,让10000多名学生受惠。全家至今还挤住在香港一套30平米的房子中。他说,只有所有的人都幸福起来才是最大的幸福。(2005浙江骄傲人物)

洪波 创办中国最大的民间助学组织——格桑花西部助学网

    洪波,今年37岁。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级工程师。是中国第一批深入中国最大的无人区可可西里的志愿者。从2004年,她开始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那些孩子身上,多次深入西部高原进行实地调查。2005年,她创办了中国最大的民间助学组织、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格桑花西部助学网以网络为平台,以贫困学生资助、物资捐助、西部支教等方式进行多方位综合助学,实行一对一捐款、捐物、个人结对、团体结对、助学支教等活动,帮助西部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为西部支教、募集资金为贫困地区学校修建校舍和图书馆。宗旨是通过网络与现实社会的互动,支持西部教育。在洪波和义工的共同努力下,如今7000多名会员、1000多捐助人、100多名义工、几千个孩子,以及许许多多的热心网友,组成了一个温馨的网络大家庭。格桑花西部助学网成立一年多来,已经为西部100多所学校的藏、汉、回、土等民族几千名贫困学生提供了一对一捐资助学,募集学习用品近6000件,书籍2万多册、衣物20多吨、燃料50吨、食品5吨,等等。目前,格桑花正在上海、北京、杭州、宁波、无锡、扬中、常州、厦门、广州、深圳等城市推广助学项目,让更多的人加入格桑花,帮助西部的贫困学生。(安徽,《新安晚报》宫礼推荐)

杨阳 做永不离校的学生

    杨阳是一个非常懂事、善良的孩子,她勤奋好学,积极进取,时时关心他人,从小学开始就是班干部,年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2006年元旦,她不幸得了血癌,但仍然以坚强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为了回报社会上的诸多好心人,她决定将身体的器官捐献给急需救治的病人和所在的学校。希望自己的骨骼能在实验室长期保存,让她为一名永不离校的“学生”。(哈尔滨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组推荐)

王丽 学生20年,一个都没少

    王丽,自告奋勇到农村做代课教师。她跑遍了周边十多个村寻回辍学学生。为了不让成绩稍差的孩子流失到社会,为了让他们重返课堂,她暗下决心,带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家访和找学生便成了她每天必做的一项功课。20年来,王丽为了让辍学的孩子返回校园,走遍了周边十多个村屯,挨过游戏厅老板的辱骂,受过台球室业主的白眼,遭过村中野狗的追咬,忍过学生家长的误解,吃过无数次闭门羹。这一切对她来说就一个字:值!因为她带过的700多名学生,一个都没少。为了学生,她不顾自己的身体,不幸患了癌症。不过如今,王丽已战胜了癌魔,又精神抖擞地和她心爱的同学们相伴在一起,她说:“我的学生一个也不能少,只有让他们掌握了知识,他们的人生才更有希望和意义!”(哈尔滨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组推荐)

孟凡乐 热血铸警魂

    28岁的孟凡乐是黑龙江省泰来县人,2003年毕业于黑龙江大学法律系,同年12月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孟凡乐平时工作勤勉,作风朴实,受到人们一致好评。这名大学生警官从警两年多,在打击犯罪工作中从来都是一个“拼命三郎”。而且他还帮助下岗职工找工作,帮助失学的孩子重返学堂,帮助在外地做生意的群众照顾家小……他每天除工作时间在辖区巡逻外,下班后还主动和当班民警再到辖区巡逻走访。今年以来,他负责的辖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了30%。孟凡乐担当辖区民警以来,用爱心帮助弱者,用真情服务百姓,而正是这些被他称作“点滴”的小事,折射了一名人民警察的爱民情怀。(哈尔滨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组推荐)

于云村 三代人34年义务守候文化遗存

    蓬莱市村里集柳格庄村周围的一片山地,三十四年前,地下爆出一个惊世之密:5000多年前的文明遗存被农民的锄头掘开!从此,柳格庄村的一户于姓农民——开始了一段一家三代人先后为这片文化遗存义务守护长达34年的故事。(烟台日报推荐)

栾丽君 将救命钱转捐给其他患者

    24岁,女大学生栾丽君是烟台栖霞市藏家庄镇埠后村人。2004年,在青岛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一年级就读的她不幸患上白血病,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山村农家更加贫困。就在这时,烟台晚报的记者为她写下了一篇报道,很快,栾丽君的事引起了烟台网友们的关注。在记者和网友们的帮助下,栾丽君树立起了战胜病魔的信心,并开办了彩虹热线,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白血病患者。在得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三年级学生宫玉峰也得了白血病后,栾丽君立即通过短信与宫玉峰建立了联系,鼓励他积极治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栾丽君的骨髓捐献者突然怀孕,3年之内不能捐献骨髓;而宫玉峰的手术也因缺钱而搁浅。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宫玉峰,栾丽君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把好心人捐给自己的10万元钱捐给宫玉峰。(烟台日报推荐)

窦云英 好儿媳

    窦云英,她毅然承担起照顾公公,婆婆的重任。七年如一日,照看两位老人的起居成了她生活的全部,她用自己的爱心温暖着两位老人孤寂的心。当爱情悄然到来时,她选择了放弃。因为云英却提出了这样一个要求:带着以前的公公,婆婆一起生活!云英说,照看两位老人就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哈尔滨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组推荐)

左国栋 “一分钱读书社”

    用自己几十年收藏的图书、摆摊剩余的书籍加上5000余元下岗费做成本,开了一家以喝茶坐阅休闲为形式的“读者茶社”。最初由于店名不响,生意清淡,冥思苦想一个月,更名为内涵与形式统一的“一分钱读书社”。如今商品经济社会,一分钱实在微不足道,可是几经命运沉浮的他依旧坚信积土成山、集腋成裘的真理,精心设计的读书卡形式在全国罕见:读书社实行会员制,会员办卡每年只收33元!由于运营模式新鲜,第一年就吸引了众多顾客,发展会员千余名。(光明日报新天地杂志推荐)

何建章 点燃遗孤的希望

    何建章本来是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学院03级学生,但因为选择了“休学一年”,所以“降级”为04级。因为在这一年里,他以特困生名义休学一年到河南艾滋病村做了一名志愿者,教那里的孩子读书。

    一年时间到了,何建章不得不回到了学校。有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等毕业以后去做这件事呢?” 他回答:“也许我可以等得起时间,但那些孩子却是等不起的,我们迟到一天,就意味着会有孩子上不了学。更可怕的是,我害怕他们重蹈父辈们的命运。”(哈尔滨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组推荐)

王广君 坚持几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

    王广君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在哈尔滨市司法局万家劳教所工作。1999年初,抚顺街工委在林家和王广君家之间率先安装了“党员求助门铃”,将两家连了起来。有什么事她可以按铃找王广君帮忙,铃声一响,王广君就会马上过来。从此,林日贤老人的生活就有了着落,她家有个大事小情,总能看到王广君忙碌的身影。王广君说,“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重要思想。他想,对每个普通党员来说,实践“三个代表”,就是不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都起模范带头作用,尽最大努力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困难。从一言一行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王广君的带动下,陆续有27户党员和他们有特殊困难的邻居之间安上了“党员求助门铃”。

    如今,抚顺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等社会弱势群体通过他们的党员邻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党的温暖,感到“三个代表”就在自己身边。(哈尔滨电视台万家灯火栏目组推荐)

郭春辉 失聪青年见义勇为

    郭春辉,23岁,河北邢台失聪青年。是中钢邢机冶金炉料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工人。在看到两名外地小偷试图行窃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前制止,身受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

    今年9月18日19时30分许,在邢台市中兴西大街与育才路交叉口附近,郭春辉看到两名外地小偷试图行窃时,不顾个人安危,毅然上前制止,在与小偷搏斗和追捕过程中被穷凶极恶的歹徒砍断颈部大动脉,身受重伤,经全力抢救无效,于9月23日21时20分离开了深爱他的父母、怀孕六个月的妻子以及诸多眷恋他的好心人。

金春明 “雷锋式消防战士”

    金春明,29岁,1995年12月入伍。现在是辽宁省公安消防总队本溪市支队明山区大队特勤班班长。金春明,一个当地百姓传诵的英雄名字。这3个字和1650余次灭火战斗、抢险救援连在一起,和从高空、水中、井下、山崖、高速公路等各种灾害现场救出的65名群众连在一起。在国家和人民利益每一次遭到危害的关键时刻,这位瘦小的消防战士总是置生死于不顾、冲在最前面,一次次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诠释了当代军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英雄本色。在本溪,随着高空智救轻生者、凌空飞身救少女、倒挂金钩救老汉等一个又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在电视、报纸上广为宣传,金春明渐渐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人们亲切地称他为“老百姓的保护神”。

李樱樱 美女导游大山深处孤身支教

    李樱樱,一位24岁的漂亮女孩。3个月前,这位在广东工作的女导游自愿报名支教,成为了中国首例个人募师支教活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支教老师。

    24岁的李樱樱从黑龙江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了广东省深圳市工作,成为一名职业导游。在黑龙江省穆棱市长大,从小到大都没去过农村。这位年轻的女孩孤身一人在湖南大山里的一所学校支教。一到学校,李樱樱就成为改变历史的人,她不仅是学校有史以来第一位支教的老师、有史以来首位大学本科毕业的老师,而且是学校里唯一的一名女教师。

净月大队赴黑河增援作战三十四名扑火英雄 热血屏障

    2006年5月24日,武警吉林森林总队接到跨省增援扑救黑龙江黑河森林大火的命令后,率所属净月森林大队等700余名官兵经过30多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滨南林场。林场位于黑河市西北方向密林深处,有两条简易的公路与外界连接,居住着80多户群众,存放有3个18吨的汽油罐。26日上午11时,扑火联合指挥部领导乘坐直升飞机从空中观察发现,距滨南林场西南7公里处有一新的火点,如不及时扑灭,大火将与林场西、北两侧火线形成合围,不仅林场与外界的通道被切断,油罐一旦爆炸,林场将夷为平地。滨南林场告急!350多名林场群众和1000多名正在集结的扑火人员危在旦夕!队员们不顾危险,视死如归。为了保护国家森林资源赴汤蹈火,很多队员都身受重伤。

徐婷婷 十三岁少女一人供养妹妹上学

活了一辈子 干了两辈子——李继硕

    李继硕,我国著名解剖学专家。他一生致力于教学、科研、育人事业,并取得突出成就,为我国医学解剖学和军事医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解剖学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专业,经常接触尸体,难闻的福尔马林,常时间的接触对人身体伤害很大,很少人愿意从事这个职业。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里,李继硕每天工作时间都在15个小时以上,一年的工作量相当与正常人2年的工作量,把工作的生命拉长了百余年,长期超负荷工作,他积劳成疾,先是患严重的颈椎骨质增生压迫脊髓,又患上了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2004年初的一天,李继硕被发现患了肺癌。2005年10月11日,李继硕因积劳成疾患肺癌不幸逝世,走完了他86年的壮美人生。

冬暖式大棚蔬菜之父——王乐义

    从一个普通村官成长为闻名全国的蔬菜专家、一个家喻户晓的重大典型。

    王乐义是山东省寿光市孙家集镇三元朱村党支部书记。他发明推广的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技术,不仅改变了本村的贫穷落后面貌,而且在我国北方掀起了一场“菜篮子革命”。几十年来,王乐义当好了群众致富的“领头雁”,自己却甘守清贫;不仅带领乡亲依靠科技富了一个村,还四处传经无私奉献。

先锋舰上的先锋兵——朱桂全

    朱桂全,男,江苏姜堰市人,1970年1月出生,1987年11月入伍,1994年11月入党,先后在海军三型驱逐舰上工作。现任海军“哈尔滨”号(112舰)机电部门燃气轮机班班长(兼技师),海军五级士官。执行过30余项重大战备训练任务,出访过8国9港。因工作出色,他先后被评为“海军十杰青年”、全军“优秀士官”、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06年,他被授予“爱舰精武模范士官”荣誉称号。

“草帽书记”——黄成模

    黄成模,男,汉族,广东海丰人,党校研究生,1953年3月出生,黄成模当官,不是空对空地“喊破嗓子”,而是实打实地“干出样子”。 在黄成模的头脑里,私利和公益,干部与群众,权力与责任,这些至关重要的关系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处理。他认为“权为民用是公仆,权为己用是公敌”。 他以身作则、不辞辛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一个称职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者。

舍身救战友——王庆平

    王庆平1970年7月出生于合肥市,1987年11月入伍,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他先后参加了APEC会议、军事演习和卫星发射等几十次重大通信保障任务,曾两次荣立三等功。

    在战友生命危在旦夕的关键时刻,共产党员、上海警备区司令部通信站副教导员王庆平挺身而出,战友得救了,王庆平却在手榴弹的爆炸声中,献出了年仅35岁的宝贵生命。

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

    华益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务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长为普通外科:胃肠道、乳腺、甲状腺疾病的外科诊断治疗。

    华益慰同志从医56年来,始终忠诚实践党和军队的根本宗旨,自觉恪守人民军医的行为准则,以高超的医术救治了众多患者,以高尚的医德温暖了千万人的心,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壮丽篇章,为医生这个神圣职业树起了一座道德丰碑,为共产党员这个光荣称号增添了光彩。他不愧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不愧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胡主席充分肯定了华益慰同志为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精辟概括了华益慰同志先进思想的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要求全国全军卫生战线深入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抓斗大王”——包起帆

    包起帆 男,1951年2月生。是有名的工人出身的发明家。现任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教授级高工。三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发明多种“散货抓斗”,被誉为“抓斗大王”。

    数十年来本着“在岗位尽责、为事业奉献”的精神,包起帆与其他同志一起,发明创造了多种高效、安全的装卸工具和装卸工艺,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艰辛的劳动和突出的贡献,给他带来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金桂兰

    金桂兰同志是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法院东京城人民法庭审判员。作为基层共产党员和人民法官的杰出代表,金桂兰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司法为民要求,以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金桂兰同志的先进事迹已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当代毕?——王选

    王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凤阳好法官——赵家忠

    赵家忠,原安徽省凤阳县人民法院审判员,中共党员,国家三级法官。自参加工作以来,表现突出,连续十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优秀法官、优秀公务员,其中2001年2月被安徽省高院评为全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是凤阳县人民法院青年法官的杰出代表,其工作一直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不幸积劳成疾,于2005年6月26日离开了他热爱的审判事业。

感恩中国网站站长——张仁杰

    张仁杰,来自安徽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一度流浪乞讨,后在好心人帮助下,有了机会上学,习武,在北京当了健身教练。闲暇中,他注意了那些乞讨者和拾荒者,并尾随他们,观察他们的真实生活,并决心帮助他们。后来,辞了教练的工作,成了专职的“慈善家”,专门到大街小巷寻找乞讨者和拾荒者,当确信他们的困境是真实的,他就开始求助媒体,求助慈善组织来帮助他们。在张仁杰的努力下,已经为双胞胎的脑瘫孩子做了手术,为白血病孩子筹到了款,为流浪的老人找到家。他已经帮助了无数多的穷苦人。而他自己,住在3平米的出租屋里,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捐助给了那些需要的人。

“两弹一星”元勋——黄纬禄

    黄纬禄,90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我国首枚潜地导弹总设计师。

    他长期从事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工作,成功地领导我国第一发固体潜地战略导弹的研制。他提出“一弹两用”设想,将潜地导弹搬上岸,研制成功陆基机动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这两个型号的研制成功,为我国固体战略导弹研制提供了理论依据,探索出我国固体火箭的研制规律,填补了我国导弹与航天技术的空白。1985年“巨浪一号固体潜地战略武器及潜艇水下发射”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他排名第一。曾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先进工作者”、“北京市劳动模范”、“航天工业部劳动模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先进工作者”、“求实基金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多项荣誉称号。

“两弹一星”元勋——孙家栋

    孙家栋,77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技术总负责人。1999年他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03年任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他先后领导和参加中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液体中近程弹地地导弹与液体中程弹道地地导弹的研制试验工作。1967年后,开始从事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试验工作。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中,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主持完成卫星总体和各分系统技术方案的修改工作。在研制试验过程中,深入实际,艰苦奋斗,带领科技人员攻克了多项技术关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问题。他为中国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贡献。1980年获七机部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荣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两弹一星”元勋——陈能宽

    陈能宽,83岁。著名的金属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弹、氢弹最主要的研制者之一。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1960年6月,经中央批准,陈能宽与其他科技骨干奉命选调到二机部参与原子弹、氢弹的攻关事业,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陈能宽在这一专业领域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了30余年,他组织并参加了聚合爆轰波人工热核反应研究以及核装置球面同步起爆的方案制定和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攻克了技术难关。陈能宽说,用自己的知识来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提高国家科技水平是自己的荣幸。上世纪80年代初,陈能宽院士开始参加“863”高科技研究的前期论证,之后担任国家“863”-410主题专家组首席科学家。陈能宽院士从零起步,组织全国各优势单位的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为我国强激光技术在15年内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础。

“两弹一星”元勋——王希季

    王希季,85岁。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技术负责人。我国第一枚返回卫 星的总设计师。

    王希季是我国早期从事火箭技术研究的组织者之一,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倡导并参与发展无控制火箭技术和回收技术两门新的学科。他创造性地把我国探空火箭技术和导弹技术结合起来,提出我国第一枚卫星运载火箭的技术方案。主持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核试验取样系列火箭的研制。作为返回式卫星的总设计师,他负责制定出立足国内技术和工业基础而又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制方案。在他主持下,大量采用新技术并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使卫星增大了功能,延长了寿命,使我国卫星返回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第三个掌握此项高技术的国家。

大爱如山——王礼杰

    王礼杰,男,下岗工人,从事海上捕捞生意。面对着妻子和前夫所生的女儿,作为养父的他无私地倾注了全部的父爱。

    2005年10月2日,女儿发了高烧,血常规化验白血球高得吓人。医生的检查结果令王礼杰大吃一惊是“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虽然是孩子的养父,但他始终是亲近的人,在女儿求医的艰难而又曲折的过程中,王礼杰为了筹集高昂的医疗费,甚至卖掉了父母留给自己的房子,这,也是他的全部家当。他的宽容令妻子感动,也令所有关心女儿的人感动。不止一次有人提醒他:“你只是个继父。”但是,大爱如山,王礼杰始终觉得自己是女儿最亲爱的——爸爸。

“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胡志国

    胡志国,男,2004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是哈尔滨目前惟一拥有正规本科学历的“修脚匠”。 大学毕业后创业干修脚,并拿人们看不起的工作修脚当事业,胡志国每天背着一个工具箱忙碌于自己的小店和一些服务场所,辛苦之下有相当不错的收入。在一些人的不解中,他找到了自信和快乐。胡志国说,“职业无贵贱,行行出状元。我希望用自己脚踏实地的行动,给徘徊中的同学们树立一个榜样。”

凝聚每份爱,澎湃颗颗心——“挽救10名白血病患者生命募捐大行动”纪实

    2006年4月7日起,盐城市亭湖区红十字会携手盐城电视台《今晚播报》、《盐城晚报》、“盐城交通之声台”、亭湖电视台、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感动盐城”“感动江苏”的“挽救10名白血病患者生命募捐大行动”活动。

    凝聚每份爱,点燃颗颗心,爱心同在,信心就拥有。市区各行各业也加入了“爱心大行动”活动中。全国有20多个城市的市民也加入了募捐的行列!汇款到“挽救10名白血病患者生命募捐大行动”募捐办公室,形成一股股爱的暖流,90多天就募捐50余万元善款。

“留下眼睛看世界”——单晓霞

    单晓霞,一个普通的河南籍打工妹,她不但是一个角膜捐献者,更是河北省角膜劝捐第一人,她生前开办了 “晓霞热线”,宣传角膜捐赠活动。她说想让更多的人拨打她的角膜热线。现在,在单晓霞事迹的感召下,石家庄已经有上千人志愿捐献眼角膜,相信还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用“爱”字连接的温暖行列中来。

希望将军——赵渭忠

    赵渭忠从河北省军区副政委的岗位上退休后,就全身心的开始为希望工程而劳碌奔波。95年,赵老向阜平县陈南庄希望小学资助了第一笔捐款;1996年,第一所由赵老捐资1万元修建的赵家井希望小学落成;随后的几年中,易县岭东村八一希望学校、涉县下温村八一希望学校等一批希望学校在赵老和他的希望朋友的资助下相继落成。赵老的心愿是希望再也没有因为贫困而读不起书的孩子。

顽强乐观——高毅

    高毅,十一岁。一个身患脑瘫的男孩。坚持学习唱歌四年,歌唱不仅让高毅找到了自信,也让家庭充满了阳光。高毅的父母单位很不景气,家里的经济状况很是一般,但整个家庭展现出来的是一种积极向上永不服输的精神。2005年,高毅在石家庄市中山宾馆举行了自己的个人演唱会,赢得了在场所有观众的掌声。高毅的梦想是能出专辑,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

红领巾人生——郭文邺

    郭文邺,石家庄市少年儿童保护教育中心副主任。为了让流浪儿童走出流浪的阴影,郭文邺深入调查,了解了100名流浪儿童的流浪经历,分析了背后的家庭、学校、社会原因,提出了“一人一册”的观点,即针对每一位孩子的流浪经历和不良行为习惯,有的放矢,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制定了激发爱心,开掘特长,开拓视野等教育方法,他运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创建了具有特色的“流浪儿童发展救助模式”,不仅为流浪儿童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还专门聘请老师开设文化科、技能科,对流浪儿童进行九年的义务教育及职业技术培训。将流浪儿童培养成遵纪守法,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种救助模式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此项工作予以充分肯定,30多个国家的专家前来参观。

“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高瑞奎

    高瑞奎,正定县民主街村调解委员会主任。多年来,他一次次的奔波在矛盾双方之间,大到婚姻、财产、宅基地问题,小到针头线脑的一些小事,村民们只要有纠纷,就少不了老高忙碌的身影。老高整天忙着帮别人的忙,却很少顾得上自己家的事。虽然有时可能会受到伤害,但老高还是一如既往地奔波在民主街村的大街小巷,他说没别的,自己就是喜欢这份工作。三十年来,老高先后受理各类民间民事纠纷400多起,调解率达到100%,调解成功率达到98.6%,全村连续13年没有发生一起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他协助村委会将一个乱村变为连续十几年的石家庄市“文明村街”。高瑞奎本人还两次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称号。(感动省城2005年人物)

肩负正义,无罪辩护——康君元

    康君元,男,河北省法律援助中心律师。2003年10月17日,沧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65岁的农民李春兴死刑,面对家境贫寒的当事人李春兴,康君元竭尽全力、无怨无悔,踏上了法律援助之路。历经两次死刑判决,2005年12月7日,河北省高院的终审判决最终支持了无罪辩护意见,判决李春兴无罪,当庭释放。历时913天,康君元终于为67岁的农民李春兴赢回了生命的自由和尊严。(感动省城2005年人物)

救援英雄——李新宝

    李新宝,男,石家庄市公安消防特勤大队大队长, 1979年入伍,从事抢险救援工作27年。在各种事故中,在无数的灾难现场,我们总能看到他的身影,27年来,他共救出1500多人,其中,2005年救援180余人。先后获得公安部“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河北省公安厅“全省十大杰出民警”、河北省公安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感动省城2005年人物)

城市治水者——庞荣昌

    庞荣昌,现任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1990-1993年任桥西污水处理厂筹建处办公室主任,该工程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我国同类、同等规模项目中建设周期最短、投资最少、发挥运行效益最快的示范工程”。1994年-1997年,庞荣昌负责组织、高标准地完成了市地表水厂工程建设任务,解决了石家庄市几十万居民和部分企事业单位的用水问题,该项目还荣获了建设部“鲁班奖”。1997年-2002年任民心河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民心河管理处主任,该项目的建成实现了石家庄人“碧水人家绕”的梦想,这项工程还荣获了联合国“人居环境迪拜奖”。(感动省城2005年人物)

“我要一辈子做好事”——温德军

    温德军,男,现年56岁,石家庄市普通市民。从16岁念书时他就开始不断的做好事,他曾经从河里救起两名落水儿童;在跑车的时候救起路边待产孕妇;1983年,他将拾到的500元现金如数交公;非典时期,他抛开个人安危,为17名孤寡老人送药、买菜;他还14年如一日地照顾市孤寡老人底恩华,直到老人过世;如今,他依然照顾着几位经济条件较差的老人。40年来,老温已经把帮助别人当成了一种习惯。在老温的家中,有一个本子,上面一页页的记满了需要帮助的人的情况。(感动省城2005年人物)

带着重病母亲上大学——李园园

    李园园,女,邯郸市涉县涉城镇北岗村人,河北师范大学学生。李圆圆在9岁时候就遭遇了家庭的分离,由于家中经济困难,相依为命的母亲江保仙又身患重病无人照看,生活十分艰苦,但坚强的李园园一边勤工俭学一边照顾母亲。(2006年感动省城提名人物)

    无微不至照顾孤寡老人——李淑清

    李淑清,现年72岁,井陉县上安镇上安村人。在30岁时认识了本村58岁的孤寡老人王喜瑞。王喜瑞老人帮她先后照看了3个孩子,在老人年老的时候,李淑清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93年退休后,就专门伺候起老人。她自己患有严重的骨质增生,但仍坚持无微不至地伺候老人。(2006年感动省城提名人物)

排爆专家——王百姓

    王百姓,1951年出生,现任河南省公安厅治安管理总队调研员,三级警监,高级工程师。1985年从部队转业到河南省公安厅工作以来,始终战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线,多次临危受命,冒着生命危险,亲手排除战争时期遗留的各类炸弹1.5万多枚;从事排爆工作35年来,先后“摆平”各类炸弹1、5万多枚,排除爆破装置和哑炮1100多个,处置大小爆炸现场无数,是公安系统唯一没有伤残、排爆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他创立的有关爆破理论和爆破方法填补了国内空白,为侦破案件及处理事故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他参与的“爆破治黄”等重点工程业务指导工作,有力地服务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爱心团体——青岛“微尘”

    “微尘”:起初,是青岛一位数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后来,扩散成一个爱心群体;再后来,扩展成一个关爱他人的爱心符号;以微尘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进青岛的大街小巷。

    “微尘”在印度洋海啸、湖南水灾、喀什地震以及非典时期数次向灾区捐款,多次救助贫困患病儿童和福利院孤儿。大家都觉得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有公益心的人,不一定要有多少钱才可以,重要的是有这样的爱心。微尘是个值得尊重的人,她不图名、不图利,只想以自己的方式做善事,同时大家希望微尘这两个字成为青岛公益事业的一个符号。在她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人热心公益、无私奉献、关爱他人。“微尘”已成为青岛市一个体现爱心的公益品牌,当选为2005年“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并荣获中华慈善奖。

主政世卫的中国“铁娘子”——陈冯富珍

    陈冯富珍,今年59岁。加拿大西安大略省大学医学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公共卫生科硕士,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1978年担任香港卫生署医生,1989年担任助理卫生署长,1992年担任副署长,1994年担任卫生署署长,成为香港第一位女性卫生署署长。

    在香港担任卫生署署长的九年里,努力拓展香港卫生服务及推动公共卫生发展,推动了香港多项卫生及预防疾病措施,例如艾滋病、中医发展等。

    2003年赴世界卫生组织工作后,她主要负责传染病防控事务,成绩卓著,受到许多国家的称赞。

    对急性传染病的防治是陈冯富珍的专长,SARS、禽流感这类疾病的防治都属于她研究的领域。

    陈冯富珍毫不掩饰自己对工作的热情和投入。就像她在接受联合国电台记者采访时所说:“我对这份工作有很高的热情。我真的喜欢这份工作,但同时我也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我有一些经验,能有这个机会为世界人民服务,我感到非常荣幸和骄傲。”为了更好服务于世界公共卫生事业,陈冯富珍在得到中国政府的推荐后,参加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的竞选,并已超半数的得票当选。

12岁始成为一家之长,为弟弟妹妹撑起一个家——高敏

    高敏,19岁,老家原在皖北农村,现为滁州学院大一学生。7年前,父亲的不幸病逝,母亲的离家出走,12岁的她成为了四个弟弟妹妹的“一家之长”。七年来,她不但坚强地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风雨飘摇的“家”,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学。(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学院国土信息工程系教师 王岩推荐)

中国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李雁雁

    李雁雁,湖南池州人。中国第一个赴国外留学的盲人,是获得中国首批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唯一残疾学生,是中国第一个盲人医科博士。1986年大学毕业那年,李雁雁突然患了青光眼,很快便发展成视神经萎缩,最后导致双眼失明。

    经历了身心的双重痛苦,李雁雁用十年的时间,他自学了英语、日语盲文,并利用盲文学习了物理、历史、计算机、地理、英语等多门学科,1995年2月,经过日本国际视觉障碍者援护协会的面试,他成为第一个获全额奖学金去日本留学的中国盲人。在日本学习期间,李雁雁成绩优秀,顺利通过日本针灸、指压、按摩国家执业考试。但李雁雁并没有满足,为了学习西方徒手疗法技术,1999年6月,他只身一人来到美国加州,攻读起源于美国以西方医学理论为基础的脊柱神经矫正疗法的博士学位。在美国,经过三年的刻苦学习,他于2002年7月考取美国著名的加利福尼亚帕默正骨大学脊柱神经矫正专业,成为亚洲盲人读博第一人。(池州日报社 张本健推荐)

与世隔绝,守候病妻13年——彭军

    彭军,现在大庆市。妻子瘫痪在床13年,不能说话,生活不能自理,彭军就在病床前守候13年。13年的时间里,彭军没有走出过自家的院子,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村口的食杂店,13年的时间里,外边的世界发生了沧桑巨变,彭军全都感受不到。彭军放弃了接触世界,把自己的生命和生活全部都给了他的妻子。13年的时间他们夫妻二人只能靠着妻子480元的生活费用维持生活,为了给妻子节省出药费,彭军自己停下了自己的药。生活的困难并没有打倒他们,而是乐观的面对一切,彭军要用再几个十三的时间去守候他的妻子——他的至爱。(大庆电视台 于静推荐)

拄着双拐为农民建言的人大代表——姜德明

    姜德明,人称“议案大王”。每次都要带几十份议案进京。从1998年初当选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姜德明连续多年议案全国第一(采纳:2004年44件,2005年35件,2006年36件)。在1999年全国人代会上,率先提出“关于蔬菜实行无害化生产的建议”,2001年始连续六年向全国人代会领衔提交《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议案。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于2006年4月29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三审通过,11月1日施行。

    十多年前,姜德明相继身患骨癌、肺癌,左腿高位截肢,被切除了两根肋骨和一个肺叶,从那以后他只能架着双拐行走。但他拖着病体,奔波在田间地头,先后完成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30个,发表论文及调研报告120多篇,被誉为“农技铁人”,温家宝总理两次称姜德明为“全国农技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乡医扎根大巴山行医30年——赵子全

    郑子全,52岁。是巫溪县尖山镇八寨村唯一的村医。一间30多年前修建的泥巴房就是他的家。可在村民的眼里,那是一座保有生命的“圣殿”。31年间,他累计诊治病人10万人次。为了抢救乡亲,他失去了女儿。他有多次机会离开农村,但是他却依然选择了与大山为伴。

    他亲尝百草,在自己身上做药物实验;他扎便全身,熟悉针灸穴位。他虔诚地对待自己的事业,在临床实践中,他深深感到,仅靠“一根针,一把草,一双铁脚板”,并不能当个好医生。他自学完成了成都中医学炎四年本科课程,成为全县第一个接受大学本科教育的村医。

    他用自己研制的药膏,医治疥疮患者两万多人次。他不求赚钱,免费治疗学生数百名,避免了疾病蔓延。他把病人的事看得比天还大。只要有乡亲来喊,无论白天黑夜,不管山高路远,随时出诊,帮别人渡过苦难,是他的最大快乐。郑子全对军烈属、五保户、贫困户、过路的没钱病人等都是免费治疗,他不舍得为自己花钱,却舍得为病人贴钱,从不图任何回报。

穿“船鞋”的乡村教师——陆永康

    陆永康,今年58岁,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在他出生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机缘巧合地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教书生涯。

    当他刚拿起教师棒的时候,学校里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的差不多,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劝回来。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 “跪行”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增加到50名。3年后,孔荣小学破天荒有了150名学生。陆永康在这里一教就是13年,13年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

    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地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家访,对于陆永康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爬山、过河、跨沟,稍不小心就摔跟头。没人搀扶,他“蹭”起来再继续往前“走”。一茬一茬的学生走了,陆永康却始终留在大山深处。

慈善家——余彭年

    余彭年,又名彭立珊。是湖南省娄底地区涟源市蓝田镇人。1958年,他从上海申请去香港,在港台经商50年,先打工后做老板,主要从事地产建筑、酒店业,最终从勤杂工成为五星级酒店董事长和著名慈善家。

    这位84岁的企业家,是中国最慷慨的人,为了行善,他捐出了自己所有的财产。他3年行善累计20亿元,2006年胡润富豪慈善榜榜首。

    2003年,为帮助白内障患者,他启动了“光明行动”计划,该计划将用5年左右的时间,耗资5亿元人民币,陆续对内蒙、西藏、甘肃、湖南、辽宁的白内障患者进行救治。

    为了更专心地投入慈善事业,从2004年1月1日起,余彭年将深圳彭年酒店的业务交由希尔顿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管理,并为此每年向希尔顿支付1500万元。为了更投入地做善事,他辞去酒店董事长职务,成为一个专职慈善家。

飞奔在荒漠上的“摩托车卫生站”——马玉鹏

    马玉鹏,今年37岁,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花马池镇东塘村卫生站乡村医生。2001年他从固原卫校毕业后回到村上,继承父业,成了这个村唯一名医生。他只身担负起邻近乡村3000多人的医疗保障任务,并长期照料着50多对空巢老人。

    7年来,马玉鹏跑遍了方圆10多公里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春秋冬夏、严寒酷暑,马玉鹏几乎天天出诊,饿了就啃口馒头,渴了就喝口凉水;路难走时,就推着摩托车越过一座又一座沙丘。这期间马玉鹏已骑坏了两辆摩托车。妻子心疼地说:“他都把卫生站搬到摩托车上了!”

    马玉鹏行医,一个月也就收入六七百块钱,可病人欠他的医药费累计已达5000多元。对于一时没钱看病的村民,马玉鹏从没耽搁过对他们的治疗。因为马玉鹏整天骑着摩托车飞奔在荒漠上,时间久了,村民们习惯地称他是“摩托车卫生站”。 马玉鹏说:“尽管自己的工作很辛苦,可我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孩子,是这里的父老乡亲看着我长大的,我服务的对象就是我的父母兄妹,苦点、累点、少收入点也没啥。他们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圆孩子的上学梦想——叶树元

    叶树元,四川省三台县水务局一名普通公务员.他在十五年中帮助了六个不同民族的三十三个孩子,为他们圆了上学的梦想.为了让贫困家庭有志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孩子能够上学,他利用一切工作之余,忘命的劳动,开花店,拉三轮送花等,这一切都是为了给孩子们挣点学费.五十二岁的他如今借着朋友的房子居住。现在的他为帮助孩子而使家庭破碎,但为了孩子们能用知识改变命运,实现自己的梦想,他无怨无悔.

    在和三十三个孩子们的十五年生活中,他有说不出的艰辛,道不完的苦水,但在其中他却体会到了许多许多.并他用自己的行动传递着人间的真情.我们被他深深的感动着,孩子们也因他改变了命运而感动,并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祖国,回报他.(三台县爱心救助协会推荐)

花季少女捐肝救父——沈晓晓

    沈晓晓,河南安阳卫校学生。晓晓的父亲沈生根45岁,是建筑集团公司建筑安装工程处四分公司经理, 11月5日,沈生根被专家诊治确诊为肝硬化晚期。专家说:要想治疗好并延续他地生命,必须采取肝脏移植。沈晓晓毅然决定捐出自己五分之二的肝脏,献给父亲。11月15日经过8个多小时的肝脏移植手术后,沈生根现已完全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医院静养。(中原油田建筑集团公司党委宣传科 许海军推荐)

乡村医生——杨智

    杨智,高中学历,宁夏海原县关桥乡圈湾村村民,自学医学者,酷爱医学事业。因为脑神经衰弱,耽误了学业,没有考上梦想的大学。之后自学医学,经过十年多的努力,写成《精气学说》全文。

    杨智现在村子里开了个村卫生室。没有卫生室就租借别人的房子,没有钱,就与亲戚朋友借,卫生室终于开起来了。两年多来,很多人因为没钱交不起医药费,使杨智欠了不少的帐,没有钱进药,他又不得不与人借钱进药,有时候虽然也很想出去打工,但看到患者的疾苦和渴望的眼神,就坚持把卫生开下去。他说:“患者的满意、信赖和微笑,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心愿,也是我最大的动力的源泉!”(宁夏海原县关桥乡圈湾村 杨智自荐)

资助莘莘“寒门学子”十春秋 的“希望老人”——江诗信

    江诗信,1935年生,1985年因病离休。1992年一次偶然经历促使他走上了捐资助学的道路。十几年,在他的努力下,184个单位、2000多名“爱心使者”自愿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2164名失学儿童重返学堂,其中39人跨进大学校门,300多人参加了工作。2006年11月24日晚,江诗信老人辞世,享年71岁。百名受助学子跪送恩公。

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张保庆

    张保庆,男,汉族,1944年6月生,河南镇平人,中共党员。他是去年从教育部副部长职位上卸任的,退休后他没有过随意、平静、潇洒的生活,因为他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些上不起学的苦孩子。每每看见贫困的孩子上不起学,他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常常掉泪;每每看到贫困生助学贷款的政策落实不下去,他肯定是不管不顾,不分场合怒斥“中南海的政令有时都出不了中南海”。张保庆说:“中国有4000万贫困学生,保障他们不辍学才是和谐社会的一个最大的公平。”

    张保庆现在是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的理事长。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8个多月,基金会已经汇款资助贫困学生8875人,正在网上公示将陆续汇款资助的学生有4560人,资助的总金额超过两千万元。在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到年底筹款有望突破5亿元!

为烈士寻亲——王艾甫

    山西省退休干部王艾甫从20世纪80年代初起,开始在各地搜集抗战时期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抗日根据地编印的书籍、小报、边区政府的文告、收据、干部补助表等,还有日军的地图、画报等侵华史料。

    他偶然间得到了一份84位战士阵亡通知书。怀着对阵亡将士深深的敬意,王艾甫苦苦的寻找着阵亡将士的家人。目前王艾甫手中还有60多位烈士的亲属下落不明,他将继续完成让烈士魂归故里的心愿。

     环保杰出人物——白春兰

    白春兰,宁夏自治区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绿化标兵、全国环保百佳先进个人、全国十大绿化女状元、全国防沙治沙十大标兵。经过25年的辛勤付出,她将不毛之地变成了千亩林的绿洲。

    白春兰还将多年积累的植树种草、种植养殖技术和自制的饲料配方技术传授给别人,给贫困户赊树苗、草籽,赊猪崽,免费为周围乡亲们加工猪、羊饲料……帮助他们致富。

    凭着顽强的毅力与拼命的干劲,25年来,白春兰治理沙漠2300亩,种植乔木5万株、种植灌木1200亩,封山育林1000多亩,围栏草原100多亩,发展枣树套种药材60亩,建立起110亩的育苗基地,拉沙平整水浇地 80亩……用她的青春年华在人迹罕至的沙漠地带绘出了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色世界!

卧底金三角义务禁毒13载险些丧命——傅衍鲲

    傅衍鲲,今年69岁,山东聊城人,耳不聋眼不花。1993年,他拿着缅甸果敢同盟军司令杨茂良的请柬,第一次进入这个毒品泛滥的“金三角”地区时,他的真实身份是一个卧底,化名劳富;2004年12月31日,当他得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已被暴露,他正站在中缅边界上,成功躲过一劫;前国家禁毒局局长卓枫将军说,他是国家禁毒局挂了名的“朋友”(圈内对卧底人员的称呼)。

李恒英 麻风病防治专家

    李恒英,1921年生,山西襄垣人。

    1958年,李桓英全家早已移居美国,但是她婉言谢绝了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续签5年合同的聘请,瞒着家人回到了祖国。1970年,由于海外留学、工作的经历,李桓英被下放江苏泰州麻风村工作,那是她第一次接触麻风病的防治工作。

    1978年,几近退休的李桓英选择了麻风病防治这块“硬骨头”。当年底,她被调到北京友谊医院热带医学研究所,从事麻风病的研究和防治,57岁的她从此开始了人生的第二次远航。西南地区是我国麻风病的高发地区,她把目光首先投向了那里。“一年怎么也得去个两三次,一次最少呆两三个星期。”李桓英一直将这个工作习惯保持了几十年。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在西南麻防基地,经她治愈的病人已达1万多人,复发率仅为0.03%,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1%的标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一则消息:中国麻风病专家李桓英,运用一种名为“短期联合化疗”的方法,经过两年的治疗,十年的观察,有近万名麻风病病人完全治愈。消息一传出,震惊了世界麻风界。同年,该组织开始向全世界推广李桓英的做法。世界卫生组织官员诺丁博士这样评价她:“全世界麻风病防治现场工作,你是做得最好的。”

    李桓英工作起来不要命,她曾四次遇险,身上伤痕累累。翻车了,她说:“按乘车的概率也该轮到自己了”;船翻了,她说:“我胖得像个皮球,沉不了”。一侧锁骨、三根肋骨骨折,可她依然拼在麻防一线。(《人民日报》20020905《拼搏的人生最美丽———访“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得者李桓英》 记者盛若蔚)

冯骥才 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冯骥才,中国著名作家、画家。近年来,他全身心投入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对现代社会进程中濒临灭绝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保护,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被誉为“中国民间文化的守望者”。

    冯骥才目前和将要积极奔走的工作包括:将中国56个民族的民间艺术进行“地毯式”的登记、拍照、录像;出版2000多个民俗县集本;出版120卷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出版中国民俗民间艺术分布地图册;向联合国推荐一批文化遗产名单;命名一批文化艺术之乡……今年,在他坚持多年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他主要关注的是:中国古村落。

    今年两会期间,忙着为中国民间文化奔走呼号的冯骥才表示,他决心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进行到底。

王布和 草原神医

    他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农牧民群众解除病痛之苦,在他那里,有钱没钱都能看病吃药治疗,对待贫困的群众,不仅提供免费的食宿,还赠送回家的路费。一批批患者健康地离去,一个个病人慕名而来。20余年的时间里,他就这样接待、救治了60余万人。

舍己救人——李春华

    李春华,男,中共党员,1984年12月20日出生于湖南省衡阳市岳屏乡山田村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尽管家境贫寒,但李春华同学始终保持坚忍不拔的品质和乐观向上的心态,不断努力奋斗,开创自己的天空。2006年7月21日,两个少年不小心掉进李春华家附近的池塘里,在听到呼救声时,李春华连衣服都没来得及脱,果断跳下水去救人。救了两名少年,却不幸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十六岁白血病少年打工救母

    陈辉,河南信阳人。2002年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因家境贫寒,母亲又瘫痪在床,病情一直很难医治。今年16岁的他,知道自己生命所剩时间不多,瞒着家人外出打工,想要在活着的有限时间里赚钱把母亲的病治好。

    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目前很多热心人自发组织为他募捐。

钢琴王子朗朗

    郎朗出生在沈阳,3岁时师从沈阳音乐学院的朱雅芬教授开始学习钢琴。9岁时进入北京的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于赵屏国教授。1997年,他又以各项的优异成绩,被享有盛名的费城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师从该院院长、著名钢琴大师格拉夫曼。

    13岁获第二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家比赛第一名。从17岁开始朗朗已经迅速成为继霍洛维茨之后,世界钢琴界有一领军人物。没有一位钢琴家能在他这个年龄取得这样的成就。2002年,在斯坦威公司150周年庆典上,朗朗获得了斯坦威颁发的首枚艺术金奖。

党素珍 矿工心中的“党妈妈”

    党素珍,71岁。1953年,18岁的党素珍结婚后,随丈夫李万义来到山西西山矿务局(现西山煤电集团)杜儿坪煤矿。当时杜儿坪煤矿还处在建设初期,党素珍从丈夫身上,从丈夫的工友身上看到了矿工艰苦、危险的工作环境和常人难以承受的体力付出。于是,从1954年起,党素珍就全身心地去做这样一件事情,而且这一做就是五十年:

    党素珍每天早晨不到4点就起床,先是拿着笤帚打扫家属区卫生,义务清扫4个家属区的6个厕所。大约5点,她要挑着前一天熬好的重达40公斤的绿豆汤走到井口,然后再登上108级台阶来到井口,就是为了让下井的矿工喝上一口绿豆汤,听上几句安全的嘱咐。

    建矿初期,井下事故多,矿工郭德安受伤后昏迷不醒,党素珍就像母亲一样守护了三天三夜;发生痰塞,党妈妈口对口地为他吸痰;大便不通,党妈妈用手一点一点抠……文革期间,她被诬蔑为“假积极”而挨批、挨斗,可是每次批完,她还是来到矿上,为矿工们服务。风雨无阻的坚守,让党素珍获得了全国劳模的荣誉,可她却把奖金、奖品全部捐给了灾区……

    如今,在党妈妈的鼓舞下,许多矿工家属也像她那样,每天来到井口,为矿工奉献着绵绵的爱心,延续着党妈妈对矿工的一片情……

陈辉 血癌少年打工救母

    陈辉,16岁,河南信阳市息县八里岔乡黄庄村人,他出生不久,母亲徐正珍就因到河里干活患上了产后类风湿瘫痪不起。12岁时,陈辉又被查出患上白血病,为了给他治病,哥哥主动退学打工挣钱;瘫痪的母亲也主动停止用药。今年,虽然陈辉以512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息县四中,但却因身体和家庭的双重原因没能去上。

    陈辉恨自己不争气,给家人增添了负担,“如果没有我这个儿子,也许全家人不会过得这么艰难。”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他瞒着父母离开家乡,来到郑东新区一建筑工地,希望自己打工赚钱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治病。他说:“在我活着的有限时间里,只要攒些钱能给妈妈把病治好,死了也能瞑目了。”

李目辉 勇救落水者的好少年

    李目辉,14岁,男,汉族,少先队员,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肖云镇店子村人。2006年8月12日下午,刚上中学的李目辉正在河边温习功课,突然传来一阵急切的呼救声:四名少年正在他右前方一百多米的河中挣扎。李目辉不顾个人安危,纵身跳入河中,经过他的奋力抢救,4名溺水少年全部获救,但是,李目辉自己却因体力耗尽、呛水过多沉入水底,献出了年仅14岁的宝贵生命。

华益慰 人民的好军医

    华益慰是北京军区总医院原外一科主任。去年7月底,华益慰被查出患晚期胃癌。病重期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亲自看望、慰问了华益慰,对他的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共产党员的优秀楷模,广大医务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号召全国、全军医疗卫生战线开展向华益慰同志学习的活动。

    华益慰用毕生的精力献身救死扶伤。他一生做手术数千例,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没有出现过一次医疗事故和差错;他医德高尚,廉洁行医,一生拒收红包,对病人没有贵贱之分,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为医疗事业鞠躬尽瘁,在遗嘱中表示将遗体解剖,贡献给医疗事业,不留骨灰。

    华益慰的崇高精神和先进事迹在全国广泛宣传后,在人民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社会各界和无数的患者纷纷通过各种途径和不同形式,表达了对人民的好军医华益慰的敬重和爱戴之情。

孔祥瑞 蓝领专家

    1972年,孔祥瑞初中毕业后到天津港码头当了工人。他放弃了多次学习深造的机会,始终坚持在实践中学习,把工作岗位当课堂,把生产实践作为教材,把设备故障作为课题,把身边怀有一技之长的工友作为老师,努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2001年,他主持创新"门机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门机每一次作业可节省时间15.8秒,当年创效1600万元;2003年,他主持的"门座式起重机中心集电器"技改项目,被授予国家级实用型发明专利。……

    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普通工人,34年创造了150多项科技成果,为企业创造效益8400多万元。孔祥瑞在为企业创出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他所在部门的机械设备使用管理跨入同行业全国领先、世界一流的水平。

科学前沿 叶笃正

    叶笃正先生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叶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国际大气科学界屈指可数的几位学术巨匠之一,为全球变化、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开创性重大创新贡献,在全球变化领域提出了新的系统创见,对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研究做出了重大原始创新贡献,也是国际全球变化研究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国际前沿的工作,并不是跟在外国人后面的所谓“同国际接轨”,而是做出了系统的原始创新成果,并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同,从而成为这些前沿领域科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是叶先生常说的,“要让外国人来同我们接轨”。

    他先后从事动力气象、高原气象、海气关系、大气与地表面过程、全球变化等专业方向的研究工作,共发表专著6册、科学论文90余篇。因叶笃正先生的杰出贡献,他曾于198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于1995年获得第一届何梁何利最高奖-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陈家庚地球科学奖。

“顺其自然” 宁波的慈善群体

    从1999年到2005年,每年的12月,宁波市慈善总会都会收到来自“顺其自然”的一笔捐款,7年来,“顺其自然”已累计为“慈善一日捐”捐款117万元。除向慈善总会捐款外,“顺其自然”的踪迹还遍布全国各地。

    想说声“谢谢”的人们一直在寻找“顺其自然”,但是多次的寻找依然无果而终。日前,宁波市慈善总会宣布停止寻找“顺其自然”。 2005年,“顺其自然”入选“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慈善人物特别奖”,而主角一直没有露面。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宁波市民开始效仿“顺其自然”。宁海县一位68岁的退休女教师捐献一万元善款后表示,宁波城里有个捐款不留名的叫“顺其自然”,那她也叫“顺其自然”。一对青年男女向宁波江东区慈善分会捐献2.6万元现金后,也留名“顺其自然”。

    此外,还有更多化了名的“顺其自然”——欲援助失明者和白内障患者的,就写“任(迎)光明”;欲帮助贫困学生解决读书困难的,就写“朱(助)学”;欲帮助生命垂危又拿不出医疗费用的患者的,就写“朱艺(助医)”等等。

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 一群助人为乐的年轻姑娘

    “35”代表学习雷锋日,“61”宁波话绿叶的谐音。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组建于1997年,2002年正式命名,现有的服务员是16位平均年龄只有27岁的姑娘。

    搀扶老人上厕所,帮助乘客换车票,抬着残疾人上下车,为体弱的旅客提行李……宁波汽车南站3561服务班,一个小小的服务“窗口”,一群普通的年轻人,一些平常的碎事杂活,不仅让成千上万的旅客深受感动,许多人还因此改变了对社会的偏见,修正了自己的人生理念,有的还加入了关爱他人的行列。

    截至2006年10月统计,3561服务班命名四年零八个月来,共有一万五千多位旅客写下表扬留言、寄来感谢信。当面一句“谢谢”的更是难以计数。留言写信的人有的年过八旬,有的稚气未退,还有外国友人,他们讲述3561班帮助旅客的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成为3561班的工作日记。

冯志远 大漠里的红烛

    冯志远,长春人,1949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3年,冯志远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上海市男子中学,担任语文老师。

    1958年,冯志远响应国家支持边疆教育事业的号召,不顾新婚不久的妻子的反对,自愿来到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的一所中学,一年后又主动转到更偏远的关帝中学任教。关帝中学的学生们都是农民子弟,生活都很困难,他就从工资里拿出钱来,给学生们买书和学习用品,剩下的钱再寄回家里,常年不换新衣服。

    11年间他一直与妻子分居,以致在他40岁的时候,才和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他每年只有两次机会听儿子叫他爸爸,那就是在每年暑假和寒假回上海时。一次儿子生病了,妻子发来加急电报让他回去,当时正好赶上冯志远班里的学生中考,他一咬牙留在了课堂上,直到学生们中考结束才从宁夏坐火车返回上海。由于冯志远常年不回家,和妻儿的关系也越来越淡,以致他至今未得到妻儿的谅解。老人说,他这一生惟一的遗憾是太愧对妻儿,他希望有生之年能再见他们一面。

    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不少支边人员纷纷返乡,他也曾不止一次地给组织写过调离报告,但他常常是一遍遍地写,却又一次次地撕掉,最终也没有将一封报告正式递交上去。1984年,冯志远双眼视力急剧下降,由于没时间治病,不久他在一次语文课上双目失明。失明后的他,没有办法备课,就凭着记忆用说评书的方式给孩子们上历史课。冯志远又坚持当了5年盲人老师,直到60岁退休才正式离开讲台。然而,他仍旧住在学校,只要孩子们需要,就义务为孩子们辅导,直到身患脑血栓,无法自理的那天。

    从教47年,桃李满天下,冯志远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就呆了42年,他一生教过10000多名学生,最有出息的已是北京大学教授,大学生数不过来。

责编:晓星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
多哈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