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78岁老太怀孕”?媒体对假新闻如此暧昧

——从“78岁老太怀孕”报道看新闻异化现象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7月26日 11:22 来源:

  2006年三八妇女节前夕,境外某媒体和国内某网站同时刊登了一条爆炸性新闻:湖南78岁老太第9次怀孕。一时间,这一离奇的“新闻”被众多媒体竞相转载、追踪报道,并受到广大受众的关注。

  从境外媒体的报道来看,通篇都在营构一种真实可靠的语境:首先是标题言之凿凿??《湖南78岁老妇第九次怀孕》;再看导语,一开头就是“可喜可贺!湖南省涟源市一名78岁的老妇朱玉梅第9次怀孕了”。该报道还配了大幅照片,文字说明为:“同龄78岁的谢老伯高兴地摸着老婆怀孕的肚子”。不仅如此,这篇报道还透露:老妇人有妊娠反应,“已怀孕”这一“事实”,已经当地医院妇产科“初步确诊”,同时也获得了其子女的认可,“当地计生委”已经在考虑“此次怀孕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法”云云。

  而国内某网站的报道《涟源78岁老太出现怀孕反应,自信是老来得子》,虽然在标题上不那么肯定,但报道中同样在极力营构真实可靠的语境。它交代了老太“怀孕”的症状、“怀孕”的原因(与丈夫年前曾经同过房)、当事人的经验(已有过8次怀孕生育的历史)判断等等。不仅如此,这则报道特别强调了一个重要元素,即神的意志:“这是菩萨赐与我的儿子啊!应该是个皇帝命!”这样,报道从唯物论与唯心论两个方面都认证了“事实”的可能性与可靠性。

  78岁的老太太真的怀孕了吗?在各大媒体竞相转载、追踪报道的同时,不少受众提出了质疑。比如,新浪网友在相关新闻留言说:

  我不是医生,我都知道这老太得的是病。这新闻也太假了……

  现在的诊断技术二个月就能明确诊断,老太太五个月了还说是可能性极大,明摆着是作秀。

  这明摆着是假新闻,这个记者纯粹在瞎起哄,看来新闻领域真的需要进一步打假。

  还有一位网友留言说:

  晕晕晕。(78岁老太怀孕)到底是谁干的呢!?我在网上搜搜一下,把我吓得一大滚??老太太怀孕,要么是香港著名的《××报》干的,要么是《××商报》干的!《××商报》语气凿凿地说道:据周老太的儿媳介绍,婆婆一直很胖,在20年前就绝经了。可是从去年10月份起,婆婆就出现了恶心、呕吐等症状,慢慢地原本干扁的乳房也挺了起来,还常常流出奶水。从行文来看,《××商报》的记者、编辑和老总们特别特别特别希望这78老太怀孕。但又不好意思明说,所以小心翼翼地借用了78老太邻居和儿媳的声音。

  而《××报》一开始就笑眯眯地问:这老太是不是违反计划生育法啊?然后,还兴奋地配了张图,并语气确凿地配上文字:同龄七十八岁的谢老伯高兴地摸着老婆怀孕的肚子。

  哈哈,老太太还接受了香港《××报》的“探访”,并希望“把孩子生下来”。老太太的子女还希望“申报健力士记录??最年长孕妇”!

  之所以大段引用网友的评说,是想表明,这明显有悖常识的“新闻”,普通读者都可以看出真假,而媒体何以还言之凿凿,津津乐道呢?

  是媒体与记者的弱智或无知吗?我们的媒体还不至于低能到这般程度。是媒体为考验读者的智力故意为之?看来也不像。

  看来,“78老妇怀孕”考验的不是记者的知识或能力,而是其良知与职业道德。违背职业道德正是假新闻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假新闻其实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囿于记者认识水平、采访能力,被假象迷惑所致;一种则是记者与“事实”合谋的产物,明知其假,却故意要以假为真。像这“78老妇怀孕”,记者如果想辨别真假并不难,一可凭常识,二可问专家,三可作检查。方便得很!3月8日,湖南《潇湘晨报》刊发了《78岁怀孕?假的!医生:肚子鼓胀只是脂肪堆积》,报道说:“记者邀请长沙市妇幼保健院VIP国际妇产中心主任丁虹来到周玉梅家一探究竟,经过查证,所谓怀孕原来是滋补品作怪,周的肚子鼓胀只是脂肪堆积所致。”识伪全不费功夫!

  媒体对假新闻采取的暧昧态度,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新闻的异化。新闻的产生源于社会的需要。新闻扩大了我们的知情面,为我们提供了耳目所不能及的事实信息。但是,当新闻行业被当作一种产业后,新闻的这一基本功能开始走向异化:新闻逐渐由满足受众需要,变成了满足媒体、记者的需要。没有新闻,媒体就没有生存下去的理由;采访不到新闻,记者就要失业;没有“轰动”的新闻,就吸引不了眼球,而没有足够的眼球就不会有广告,不会有效益。因此,为吸引读者,有的人不惜以种种手法制造出“新闻”来。这样,人们所创造的新闻业反过来奴役人本身,不仅让人们得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信息,而且还让虚假无聊的信息充斥各种媒介。

  黄色新闻,是新闻异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迈克尔·埃默里等在《美国新闻史》中批评说:“黄色新闻从最坏处说,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黄色新闻记者在标榜关心‘人民’的同时,却用骇人听闻、华而不实、刺激人心和满不在乎的那种新闻阻塞普通人所依赖的新闻渠道,把人生的重大问题变成了廉价的闹剧,把新闻变成最适合报童大声叫卖的东西。最糟糕的是,黄色新闻不仅起不到有效的领导作用,反而为犯罪、性和暴力开脱。”不客气地说,上述煞有介事报道78岁老太怀孕的报道,正是运用了黄色新闻的思路和手法。

  当前,新闻的异化还表现在某些突发性事件的报道上。媒体报道突发性事件,其本意应是替受众监视环境安全,而在许多媒体和记者看来,却变成为了得到突发事件报道而渴望天下大乱。一位去某都市报实习的学生初到媒体,其总监即告之:“关注民生、奇闻趣事、突发事故,最好是车祸、闹市打架、跳楼、跳桥、火灾等等”。学生感慨道:“我今天才体验到记者惟恐天下不乱这句话原来是真理”。也因为此,不少记者一听到突发灾难,第一反应竟然是欣喜若狂。

  认识到了新闻异化现象,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常人都能辨别其假的“78岁老太怀孕”的“新闻”,媒体和记者不仅不加质疑,反而力图营构一种真实性的语境大肆渲染呢?很简单,媒体不去揭穿这“皇帝的新衣”,无非是看中了这假新闻太有“轰动效应”了。

  一些学者认为,新闻媒体努力以耸人听闻的“新闻”去满足受众需求,是一种新闻悖论。也就是说,是新闻业与生俱来不可避免的负面现象,它与正当的报道构成了新闻业这一硬币的两面。笔者不这样认为。

  我们知道,环境污染也是随着工业发展出现的一种异化现象,但恐怕现在已经没有人会认为工业污染无可避免,不可防治了。环保人士认为,治理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让企业为污染环境付出的代价,远远高于其获得的收益。但目前,一些企业宁肯污染环境受处罚,也不愿投资购买治污设备,原因即在于处罚力度不够。假新闻等新闻异化现象屡禁不止,也是如此。在一些媒体从业者心目中,制造一条假新闻所受到的惩罚,要远远小于媒体因此而获得的轰动效应及经济效益。但是,如果一条假新闻能导致一个媒体的倒闭,那么,强烈的“饭碗意识”就会让媒体变得格外谨慎。

  来源:世界媒体实验室

责编:王丽华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