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黎以冲突中的中国战地记者群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1月01日 18:54 来源:

将战争浓缩成文字 光荣与理想同在

    他们与炮火离的最近,他们在死神的阴影下用生命换取真实,他们在无声的哭泣中看到战争的冷酷,他们在怒吼的枪炮声中看到人性的扭曲......这是新闻界中的一个独特的团体:战地记者.这是一群与死神捉迷藏的勇士。已成为战地记者代名词的罗伯特·卡帕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靠的不够近。”

    现在战争仍在继续,仍将有越来越多的记者融入到战争中,以他们手中的笔和颈前的镜头记录下炮火,死亡,对抗,仇恨,血腥以及这其中不灭的希望,血染的风采和对和平的向往……

    战地记者,追求光荣与正义的人,我为你们祈祷,但更为你们骄傲。

黎以冲突中的中国战地记者们

    陈晓楠:战地玫瑰从贝鲁特归来

    “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战争特别荒谬,我真的想不明白。”陈晓楠在凤凰卫视主持的《冷暖人生》是一档关注底层人物的栏目。在贝鲁特,她依然沿袭了这个视角去观察战争中的人们。从自己经历的种种事实中,陈晓楠感到了一种无奈。不论是黎巴嫩还是以色列,两方每天都有人被打死,人们站在废墟上惊恐的表情,母亲抱着被炸死的孩子哭号的样子都是一样的。“每场战争都是老百姓在承受战争所带来的结果,是一个个生命个体在承载战事,他们的人生都会因战争改变方向。”她说,在黎巴嫩难民的脸上,除了愤怒,看到的最多的表情是茫然。说到这里,刚刚还兴高采烈的陈晓楠不禁流露出悲悯的表情。

    亲历战火:汪静舒的贝鲁特战地日记

    为了保证新华社在黎巴嫩的声音,分社兼本报记者汪静舒和她的爱人兼同事老潘留在了贝鲁特,她在日记中记录了黎以炮火下的生活。

  黎以冲突中的战地记者们

    战争是最大的新闻。在以黎冲突期间,收看晚间《十点钟新闻》的观众增加了40万,在7月17日达到530万。黎以冲突也为阿拉伯记者提供了一个展示新闻技能的平台,报刊发行量大增,电视台收视率节节上升。

著名战地记者介绍

■共和国士兵之死──罗伯特·卡帕

    东家:玛格南图片社

  入行原因:穷困潦倒之际,靠一架“莱卡”拍照谋生。

  工作风格:对每场战争都要“御驾亲征”。毕生迷信“如果你的照片拍得不够好,那说明你离炮火不够近”。诺曼底登陆时,他是300万盟军中首先在诺曼底犹他滩登陆的一员。

    专业水准:一幅从战壕中伸出的照相机拍下的《共和国士兵之死》,把生死相交的瞬间凝固,也成为其成名作,开始其职业战地记者生涯,也成为海明威、斯坦贝克的生死朋友,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

    性格特征:贪杯好色、嗜赌成性、自私而神经质,但仍然聪明可爱。他关心人类命运,对不同国籍、种族、性别、年龄、贫富一视同仁。

    出入战场:跑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个战场,包括中国的缅甸远征军战斗和台儿庄大战。

    危险系数:★★★★★。卡帕之死不像我们崇拜的烈士那样惊心动魄,踩上地雷时,不但没有高呼革命万岁,还童心十足地按了最后一次快门。与卡帕浪漫过的英格丽·褒曼在回忆录中说,卡帕“穿军装很有趣”,老爹海明威始终把卡帕称做“爷们儿”。  

■铁杆战地记者──库尔特·肖尔克 

    东家:路透社

    入行原因:40岁那年,突然决定成为一名记者。

    工作风格:不喜欢配上自己肖像的文字记者,哪里有流血冲突,哪里就留下了库尔特的身影。 

    受尊敬原因:他从来不把自己的职业看得比人的生命还高。 

    出入战场:他把发生在斯里兰卡、库尔德地区、阿富汗、波斯尼亚、车臣、科索沃、东帝汶的重大事件在第一时间告诉了世界。

    危险系数:★★★★★。他呆在战场上的时间,比任何人都长。他本人也在2000年5月24日,在距离弗里敦50英里处,被击中头部,身亡。在此前不久,他刚刚被授予自越南战争以来世界上最伟大的战地记者。 

    生活习惯:不吸烟、不喝酒。

■从泰米尔猛虎组织“嘴中”余生的战地女记者──玛丽·科尔文 

    东家: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

    有生以来最难作出的决定:躺在斯里兰卡陆军基地附近的开阔地里思考:是爬起来逃跑,是静静地躺着,还是高喊自己是记者。

    为什么要报道战争:“我并不是典型的战地记者,因为我注重的是战争中的人性,我想告诉人们战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几个世纪过去了,战争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战场上依旧炮声隆隆,血肉横飞;战场外妻离子散;交战双方都不肯公开真相。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做一名战争证人。”

    危险系数:★★★★。被疑为实施自杀式爆炸的泰米尔妇女,且受到不想活捉她的待遇。在瓦伍尼雅的一家军队医院,医生从她的头部、肩膀和胸部取出了弹片,左眼也因为弹片而看不见任何东西,当然最后经过手术恢复了视力。 

■诺贝尔硬汉──欧内斯特·海明威

    入行原因:中学毕业后,因渴望赴欧参战而不愿上大学,但因为视力的缘故没被批准,便到《堪萨斯明星报》做了见习记者。

    受尊敬原因:刚满19岁,就获得意大利政府颁发的十字军功勋章和勇敢勋章。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名著《老人与海》成为不屈不挠的硬汉精神的象征。正如一位美国教授所说:“崇拜我们不屈不挠的欧内斯特总比迷恋好莱坞的那些小白脸强。”

    出入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意大利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

    危险系数:★★★★。炸成过重伤,膝盖被打断,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块,一共做了13次手术,换上了一块白金做的膝盖骨。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以记者的身份走访中国。

■二战期间中国惟一的战地记者──萧乾

    入行原因:1935年7月从燕京大学毕业进入《大公报》以后,一直从事新闻采访、写作。 

    受尊敬原因:萧乾属于天底下为数不多的最勇敢的男人,这里讲的勇敢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明知有危险而临危不惧;二是内心自由不受金钱、权力等物欲的驱使。

    出入战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西欧战场。

    危险系数:★★★★。作为二战西欧战场上惟一的中国记者,他亲历了两次轰炸伦敦,随美4军挺进莱茵河,还是攻克柏林后首批进城采访的战地记者。 

    20年前就为自己拟好的墓志铭:死者是度过平凡一生的一个平凡人。平凡,因为他既不是一个英雄,也不是一个坏蛋。他幼年时是从贫苦中挣扎出来的,受过鞭笞、饥饿、孤独和凌辱。他有时任性、糊涂,但从未忘过本。他有一盏良知的灯,它时明时暗,却从没熄灭过。他经常疏懒,但偶尔也颇知努力。在感情漩涡中他消耗、浪费了不少精力。中年遭受过沉重打击,如晴天霹雳。他从不想做官,只想织一把丝,酿一盅蜜。历史车轮,要靠一切有志气的中国人来推进。他也希望为此竭尽绵力。这是一个平凡人的平凡志向。他是微笑着离去的,因为他有幸看到了恶霸们的末日。(来源:中国报业网)

责编:朱春凤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