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航天50年纪念特稿:科技强国 铸起新的长城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10月11日 17:45 来源:

  中国航天报消息(见习记者 陈全育):当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带着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遨游宇宙时,中国沸腾了,世界震惊了。这是中国航天人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谱写的一曲壮丽凯歌。

  中国航天起步于“1059”导弹。

  那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一块儿方寸之地:布满斑痕的水泥地发射坪,简陋得如小土包的观测台和矮小的平房指挥所,它们是那样土气、简陋。

  然而,正是在那里,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枚由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导弹“1059”。那里不但记载了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坚忍不拔、科技强国的精神,而且时刻都在启迪着中国航天人应该怎样去奋斗,怎样去拼搏。

  历史长相忆。

  1960年11月初,一群“戴着皮帽子、穿着军大衣”的中国航天人聚到了那里。他们满怀深情地凝视着眼前的一个庞然大物——被固定在发射塔架上的“1059”导弹。朝霞似锦,晚霞如缎,导弹在霞光中熠熠生辉,神气威风,与远处巍峨的祁连山遥遥相望。

  11月5日发射时,共和国元帅聂荣臻和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亲临现场。

  倒计时。点火。一声巨响。一片火光。

  霎时,声浪热流奔泻而出,发射场在急剧抖动。人们的心也在跟着抖动。

  侧飞、变轨,导弹划出了迅疾而又美丽的轨迹。550千米外,弹头命中目标区。一些人哭了,一些人笑了,那是一种感情的两种表达。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如垂天之云……”当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听到聂帅慢条斯理的汇报时,航天人在欢腾,在飞奔……总理听到、看到了,全国人民也听到、看到了!

  “1059”是中国仿制的第一枚导弹。它的成功,结束了中国没有导弹武器的历史,标志着我国在掌握导弹技术上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由此,“1059”被命名为东风一号导弹,成为新中国导弹的先驱。此后,我国的导弹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从近程导弹、中远程导弹到洲际导弹,从地地导弹、地空导弹到潜地导弹,一代代航天人用不懈的努力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王牌长剑现威力

  1961年11月的一天早晨,寒风肆虐,北京的天气已经进入冬天。我国首枚自行设计的地地导弹东风二号合练弹准备运往酒泉发射基地,进行实弹发射前的测试、加注和模拟发射演练。国家非常重视这次合练,为保证运输途中的安全,东风二号合练弹享受到了国家总理出访的待遇。250米长的专列配备了一个警卫排执行随车警戒任务,途中两个手枪班每天分三岗警卫,沿途各大军区都派人到车站问讯和协助警卫。经过五天五夜,专列抵达酒泉火车站。两年多后的1964年6月29日,东风二号导弹获得试验成功,我国导弹技术又取得了阶段性的进步。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7日,当周恩来以国务院总理的名义向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发出电报,告知中国已经有了核武器的时候,中国人是多么地骄傲和自豪。

  如果说只有核弹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那么,加上东风二号导弹这杆“长枪”,不就是“有弹又有枪”的核武器了吗?于是,为了真正打破西方的核垄断、揭露核讹诈、起到核威慑作用,以周恩来总理为代表的中央领导和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们,提出了用技术已经成熟的东风二号导弹运载核弹头的想法,这就是中国军事科技史上著名的“两弹结合”。

  1966年8月,“两弹结合”工作准备就绪。10月24日,毛泽东主席接见了聂荣臻和钱学森,认真听取了“两弹结合”试验准备情况的汇报。钱学森显得有些焦虑,他在想:万一试验失败,弹头偏离目标或中途坠落,百万吨级的原子弹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毛主席鼓励说:“要准备打败仗,打了败仗也不要紧,接受教训就是了。”

  10月27日9时,装载核弹头的东风二号导弹呼啸而出。约9分钟后,核弹头在新疆罗布泊命中目标,完美的蘑菇云从目标区滚滚升起,中国“两弹结合”获得圆满成功。这是世界上首次在本国领土上进行的“两弹结合”试验,标志着中国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威慑和核打击能力,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核武器。

  当中国向全世界宣布试验获得圆满成功的消息时,国际上一片惊叹之声。美国军方发表声明:“中国的核导弹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已经具备了攻击远东任何美国军事基地的能力,我们需要调整那里的部署。”国际舆论称:“这次试验成功,说明中国人有着超级的胆略和技术,这是二者的完美结合。”

  在顺利完成了“两弹结合”后,航天人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知道处在险恶国际环境中的祖国对自己寄予了多么殷切的期望。1965年,在中央和科学界广泛交流论证的基础上,国防部五院制定了《地地导弹发展规划(1965-1972)》,也就是俗称的“八年四弹”规划。这个规划提出了用八年时间研制出中近程、中程、中远程、远程(洲际)导弹的任务。于是,来不及品尝“两弹结合”成功的喜悦,中国航天人又开始着手实施“八年四弹”规划。

  十年动乱,一场浩劫。虽然有周恩来总理的全力保护和照顾,但中国航天人也经历了几乎难以承受的磨难,“在失去秩序的环境下搞导弹”使中国的“八年四弹”规划整整延迟了8年。

  1980年,刚刚步入改革开放时代的中国,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中国航天也步入了发展的正轨。5月18日,当黎明再次出现在大地的时候,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全程试验发射如期进行。在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声中,导弹尾部喷射着耀眼的白炽火焰,拔地而起,直飞位于太平洋上的预定目标区。约30分钟后,导弹扑向海面,水柱顿起,荧光染色剂把海水染成翡翠绿色,百米宽幅,绚丽夺目。

  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我国成为继美国和前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进行洲际导弹全程试验获得成功的国家。

  国防力量是一个国家真正的王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于处在当时国际环境中的中国而言,“两弹结合”试验和洲际导弹试验的成功,已经突破了科学试验的层面,对中国的国防、政治、外交等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重新返回国际舞台并且日益扩大影响的新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国庆阅兵展雄风

  1949年10月1日,当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时候,全体中国人感受到的是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伴随着这份自豪感油然而生的还有凛凛的民族自尊。在开国大典上,共和国举行首次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整齐的步伐历史性地走过天安门广场。然而,在人民军队手中,最“先进”的武器只是缴获的美式装备。而此时,在我国周边驻扎的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手中,握的则是具有最先进并有核打击能力的武器。

  百余年的积贫积弱,百余年的苦难沧桑。站起来的中国人心中十分清楚:必须有自己的国防!

  但是,几乎没有现代军事工业基础的中国,该走怎样一条国防之路呢?共和国选择了自力更生。于是,有无数人开始为我国国防事业辛勤耕耘、不懈奋斗,中国航天人也历史地成为国防建设的中坚力量。

  他们没有让祖国和人民失望。在新中国几乎零起步的军事工业历史上,航天人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使我国的武器装备日新月异。

  1984年10月1日,新中国35周岁生日。天安门广场上隆重的阅兵仪式为祖国母亲唱响了生日的赞歌。新型武器装备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三军威严地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各种当时先进的武器装备聚集在天安门广场,向世人展示着中国不容侵犯的强大国防力量。在这次阅兵式上,由拖车分级载运的3枚涂有红白相间颜色的洲际导弹成为国内外政治家和各大媒体关注的焦点。中国航天人用多年努力为祖国打造出的锋利护国长剑第一次亮相即赢得满堂彩。

  1999年10月1日,新中国的50年华诞。长安街上,天安门前,再次响起了雄壮的国歌和军乐,新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阅兵式开始了。

  举世瞩目。

  在参加阅兵式的所有武器装备中,新型武器装备占绝对优势,达到了95%的比例,是新中国历史上新兵器最集中的一次亮相。参加地面阅兵的各种装备有400余辆(台),各种军机132架。在坦克、火箭炮、新型飞机等先进武器装备中,多种新型导弹联袂闪亮登场,出尽风头,威风大显。在观众的惊叹声中,第二炮兵部队展示了常规地地导弹、中程地地核导弹和战略核导弹。

  翻开新中国历次阅兵式的历史画卷,人民军队现代化的步伐铿锵有力、清晰可见,武器装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中国航天人感到了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因为他们不负祖国的重托,历尽难以胜数的艰难,用杜鹃啼血的殷殷深情为祖国的国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军事演习显身手

  军事演习,历来为兵家所重视。尤其是在和平发展时期,军事演习的意义显得更加突出。在有效训练军队协调作战能力的同时,军事演习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对敌对国家起到威慑作用。一直致力于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祖国统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也把军事演习作为展示其强大实力的平台。

  在中国的多次军事演习中,人民军队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而导弹,作为现代兵器的最重要部分,越来越成为人民军队手中不可替代的锋利长剑,在军事演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995年7月21日~26日,随着“轰轰”巨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按计划向预定海域发射了6枚地地导弹,全部准确命中目标。这六声巨响,犹如雷动的礼炮,拉开了中国1995~1996年度东海军事大演习的序幕。我军各种导弹装备首次以强大的阵容出现,空空、空地、地地、地空等先进导弹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响。

  1996年3月某日深夜,寒冷的空气中弥漫着我军第二炮兵部队的豪气。“发射!”一声洪亮的命令传来,只见导弹带着炽焰,从群山环抱的各个发射阵地呼啸腾空,一片地动山摇。

  “第一发导弹命中目标!”“第二发导弹命中目标!”……在硝烟还未散去的演习现场,捷报频传。我军以4发导弹全部精确命中目标的佳绩,圆满完成了发射训练任务。

  同一个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东海举行了气势磅礴的实兵实弹演习。演习中,歼击机机群首先以强大的力量夺取了制空权,对“敌机”实施猛烈攻击,联合突击机群采用低空、超低空飞行重点打击“敌方”海陆重要目标。地空导弹部队协同机群灵活作战,左突右击,共同展示了我国空军的立体综合作战能力。顿时,各种导弹穿梭于演习现场,“乱花迷眼”。演习中,一批新的导弹装备似利剑出鞘,声势夺人,显示了强大的威力。

  近年来,军事演习已经突破了国家界限,两国甚至多国之间也不断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这给不同国家的军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国际舞台,同时也对参加演习的国家的军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特别是对导弹武器装备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导弹的水平和威力备受关注。

  2005年8月18日~25日,中俄两国军队举行了代号为“和平使命——2005”的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在两国共同投入8000余兵力的强大阵容中,海陆空三军展开了立体化、全方位的现代化军事演习,以飞机、潜艇、军舰、装甲车辆为载体的各种导弹在演习中成为主力。我军各种导弹表现不凡,以高命中率赢得了俄罗斯官兵和其他国家的惊叹和赞赏。

  在新中国人民军队日益壮大的步伐中,中国航天始终是一股“丹田元气”,让人民军队的铁拳更有力量。

  伴随着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为共和国国防力量的中流砥柱,中国航天也在乘势发展,几代仁人志士的科技强国梦想,将继续得以实现;几代航天人呕心沥血的精神,将不断得以继承。

  现代战争,夺取“制天权”至关重要。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事卫星的强大功能造成的信息不对称使伊拉克几无还手之力。未来战争中,如果丧失了“制天权”,更会“被动挨打”。

  中国无意于称霸,也永远不会称霸,但共和国会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来捍卫自己的主权,来维护世界的和平。这也是中国航天人的历史使命。

  在未来中国武器装备的发展中,中国航天永远是一支奋勇直前的生力军。

责编:武林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