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历史悠久的“孔子文化圈”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2日 15:48 来源: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它不但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思想史上影响了两千多年,它更超出中国,波及我国周边的邻国,在东亚、东南亚影响尤其广泛,形成一个人们习称的“孔子文化圈”。现将有关国家中,孔子与儒家思想传播与推广的情况简介于后。

 

一、朝鲜半岛

 

早在商朝末年,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就有箕子去朝鲜之说。公元三世纪,即三国时期,又有卫满去朝鲜的记载。他们所带去的中国文化中,有许多儒学的内容。公元前一世纪中叶,朝鲜半岛分为三国——高句丽、百济、新罗,四世纪末期三国鼎立的局势形成后,孔子思想便在朝鲜传播开来,到了唐朝,三个国家分别向中国派遣大量留学生,到长安学习中国文化。崔致远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公元四世纪末,李成桂推翻了王氏高丽朝鲜,建立了李朝以后,正面临着重新建立封建统治秩序的问题,而孔子及儒家大一统的思想,正适合李朝统治的要求。因而朝廷正式宣布儒学为李朝的正统思想。确定以儒教立国,尊崇孔子。李朝太祖迁都汉城后,在汉城建孔庙,并沿袭《周礼》“成均”一词,名成均馆。还下令各府、郡、县分别设立乡校,讲习儒学,又派出大量留学生到中国留学。这一段时间成为儒学在朝鲜半岛发展的鼎盛时期。

设在汉朝(今名首尔)的成均馆就是国立大学。巍峨的大成殿内供奉着孔子、四配、十二哲的木主(牌位),两旁还有中国的程颢、程颐等大儒及朝鲜的名儒十八贤的木主。他们认为将圣人的形象塑成各种形象,是对圣人的亵渎,因此各殿内无一塑像,意为“圣贤在我心中”,这样更体现对圣贤的尊重。大成殿前矗立两株柏树,东株分成三个杈,寓“三纲”;西株分五个杈,寓“五常”。两两相对,已千年之久。成均馆的大门从不随意开放,能进入成均馆者必须是有学问的人或虔城的儒学信奉者。进入后应严肃静穆,甚至登上台阶时,也要亦步亦趋,走直线,拐直角,以示对孔子的尊敬。每逢中国农历八月二十七日孔子诞辰时,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孔典礼(全国各个乡校也同时祭孔)。殿后院内的明伦堂,是培养生员的地方,迄今也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汉城的几个大门也都以儒学命名。如东大门名兴仁之门,南大门名崇礼门。在当年的故宫(景福宫)中的一些礼仪、制度,也依儒家之制。

庆州是古新罗国的旧都,这里文物很多,仅国家级文物就达302件,其中很多与儒家有关。这里的孔庙以前也叫成均馆,新罗亡后才改为庆州乡校。其规模与中国过去的书院相同。明伦堂内高悬儒家的“三纲”、“五伦”的信条、《白鹿洞书院院规》及箴言等。

朝鲜半岛的孔庙名为乡校的,约有234处之多。半岛最南端釜山市的东莱乡校是较大的一个。其门前也有“大小官员至此下马”碑。正门名攀化楼,取如对天之高的孔子学说努力高攀、接受教化之意。其后有明伦堂、大成殿、历代官员的教化碑等。当地儒学团体如儒林会馆、儒道会、大成学团、女子儒道会以及在经济上支持乡校活动的“乡校财团”等都在此乡校内。

朝鲜半岛在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大儒,当时及后世分别给他们建立了一些书院。如为李朝中宗时大儒李彦迪(晦斋)在庆州建的玉山书院,为大儒李?(退溪)在安东建的陶山书院等。韩国许多地方有退溪学研究会,后世学者为研究李退溪怎样在朝鲜继承和弘扬儒家思想,出版过许多刊物和著作。甚至韩国货币上也印着李退溪的头像,至于以太极和八卦组成的韩国国旗,更是尽人皆知了。

元朝末年,朝廷以鲁卫王大长公主嫁给高丽国王王颛。王颛原为质于元朝,当他启程回国就王位时,偕孔子五十四代孙孔昭同行。孔昭到了高丽后,便当上了宰相,被封为昌原伯;死后葬于昌原。其后世子孙繁衍生息,已有数万之众。他们居住的地方,有的叫孔子谷,有的叫丘山,有的叫阙里,均寄托着对其先祖孔子的怀念之意。

韩国人对孔子十分尊敬,许多儒学的基本伦理在韩国保持的很好。二战后,西方宗教势力大肆入侵,他们便以孔教的名义进行抵制。儒家勤奋敬业的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心,都保持的很好。许多爱国志士英勇抗日,更多的人在饱尝外国侵略及内战之苦后,对内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对外实现睦邻友好,通过改革和不断努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而不同”的多元化及文化观,更促进了韩国向现代化的过程。

 

二、日本

 

日本与中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孔子与儒家思想对其影响很大。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不久,泛海西渡的徐福就将儒学带到日本。今日本和歌山市内仍有大量徐福的遗迹。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3年),王仁从朝鲜到日本,向日本的鬼道稚郎子进献《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先是日本贵族学习,后来推广到全国。随着儒家思想和道德规范的传播,日本大化革新前圣德太子制定的《宪法》十七条中,包括许多儒家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公元513年,日本开始讲习“五经”。唐代大量日本留学生,将中国一些政治、法律制度、文化带到日本。鉴真和尚东渡带去的中国文化中,也有不少儒家思想的内容。公元701年,即日本文武天皇大定元年,日本开始祀孔。在日本大学或国学里讲授儒家的《诗》、《书》、《易》、《礼》,而《论语》及《孝经》则为必读之书。十六世纪的德川幕府时代,日本正面临着完成统一,巩固统一和稳定社会的任务,中国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及一些伦理道德观念,给统治者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十八世纪的明治维新,虽然重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但意识形态上却仍然是经过改造后的儒学。在此前后,到处建孔庙,尊孔子,倡读经,举行祀孔活动。在日本各地,学中国儒家的书早已成为风气,尊孔读经早已由贵族到平民,由京都到全国了。

位于关东平原枥木县的足利市,有座日本最古老的足利学校(孔庙)。它最初由小野篁建于平安时代的天长九年(813年),后来不断发展、扩大,但一直保持中国明代的风格。宽文八年(1661年)建学校大门,名“入德门”,内有杏坛门、大成殿等。殿内的彩色孔子脱胎座像,被视作日本的国宝。只有在每年祭孔时才允许人们瞻仰。

东京上野的神田河畔有一座“圣桥”,学孔子故乡昌平之名为“昌平桥”,桥下一条街叫“昌平坂”。其旁就是日本著名的汤岛圣堂。它最初在宽永九年(1632年)由德川幕府的儒臣林罗山所建,后几经扩大,成今日规模。1936年举行大修竣工典礼时,曾邀请中国的孔、颜后裔参加。大成殿内供奉孔子像和十哲,系仿宋制而设,古意盎然。圣堂内有从孔子故乡移植来的楷树及大型铜铸孔子造像。堂内的斯文会,是日本最大也是最早的尊孔组织之一。在这里经常举行祭孔活动。1985年参加祭孔的人数达千人以上。

位于佐贺县的多久圣庙,是1708年当地邑主多久茂文所建,它是当时日本宣传儒学的中心。圣庙内的东原庠舍(一称鹤山书院)是用儒学教育当地学子及当地百姓学习儒学的地方。至今仍不停地组织学习《论语》等儒家书籍,播放祭孔录相,对当地人进行儒学教育。大成殿内有铜质精铸的孔子帝王装束像及四配像,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殿前石阶上刻“孔子系谱”,从一代孔子到七十七代孔子嫡裔,记载完备,说明当地人不仅学习孔子的学问,也敬重孔氏诗礼传家的好家风。

位于冈山县备前市的闲谷孔庙,规模宏大。这里山清水秀,由当地藩主池田政创于1670年,是日本最大的一所学习儒家思想的庶民学校。初称昌平黉,后来成为国学。大成殿内铜铸孔子帝王装束像,也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殿前两株楷树,深秋时节,树上绿叶一株变红,一株变黄,人称“学问树”。莘莘学子远道来此瞻仰圣容,参观古楷,采集几片树叶回去,希望能考试得中,心想事成。由此又可见孔子思想在人们心目中地位之高。

以上是日本人引以为自豪的四大孔庙,真正以孔子命名的孔子庙在长琦。它是日本最华丽的一组崇孔建筑。长琦是旅日华侨的发祥地,十七世纪这里就建过四大唐寺,1893年又在孔庙后部建中国历史博物馆。孔子庙大门内迎面大书“仁、义、礼、智、信”五个大字,大成门内凡幅对联均由中国名家书写,大成殿内孔子像端庄严肃,殿外侍立的七十二贤,均为汉白玉质,由中国北京工艺美术厂精工雕刻后运来,人物各异,栩栩如生。大成殿后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将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按序陈列,精致丰富,到此如回到中国,难怪人们把这里称作“日本国中的中国”。

日本的孔庙虽名称不同,但却遍及其本国、九州、四国、北海道各地。如北部福岛县的会津若松日新馆(孔庙),明治维新时毁于战火,1986年重修,规模宏大,庙学合一,旁有温泉,经常游人如织。南端熊本县泗水町的孔子公园中,有来自中国最大的石雕孔子像。福冈县跨海有个能古岛,岛上的孔子庙,也经常有人前去瞻仰。在神户,有个“成人教学研修所”。其“而立堂”、“不惑轩”、“天命斋”、“耳顺洞”中,各有不同年龄的人前去学习《论语》及儒家思想。

把孔子思想用于实际,是日本最大的特点。他们把儒家的忠、孝发展成一些理念的行动。更把孔子及儒家思想用于发展经济及企业管理。当今涩泽荣一“论语加算盘”的理论就是代表。他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论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算盘”)结合一起,发展生产。著名的松下、住友等企业的企业口号、企业精神都用儒家思想。企业家用儒家“礼”的思想完善制度,用儒家“仁”的思想调整劳资关系。其他如讲求诚信,寻求和谐等等,都促进了科技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

 

三、越南

 

越南与中国山水相连,毗邻而居,自古以来和中国的关系就很密切。自公元三世纪的秦朝,就在越南的北部置象郡。秦末汉初,赵佗割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汉文帝时以礼相待,当时与中国内地关系至为密切。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越南的传播,大约分几个阶段:在越南的吴朝、丁朝和黎朝,相当于我国秦汉至北宋大中祥符年间,约当公元前三世纪至1009年,为时一千多年,是中国儒学传入的时期。第二阶段是儒学发展时期,由越南的李朝、陈朝、胡朝至后黎之前,相当于我国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至明宣宗宣德二年,即公元1009年至1427年,为时四百多年。第三阶段是儒学发展的鼎盛时期,由后黎朝至阮朝中期,相当于我国明朝宣德年间至清光绪十年,即公元1428年至1840年中法战争。亦为时四百年。黎太祖(利)顺天元年(1428年)采纳儒臣的建议,在京城河内设国子监,置祭酒、直讲学士、教授,诸路、县设学校,置教职。黎太宗时,优礼国子监生,开始科举考试,对考中者给予各种优待。黎圣宗时置五经博士,颁五经官板于国子监。除此之外,又重视在社会上用儒学对百姓进行教化,翻刻儒家经典,在全国逐渐形成一个学儒学的高潮,此时也出现了一些对儒学学习有成的大儒。

越南首都河内有座很大的孔庙,这座国家级的孔庙是该国尊孔崇儒的象征。大成门、奎文阁、大成殿中的多幅对联,都充满了尊孔崇儒的气氛,其大成殿内前后二殿,前殿正中有清康熙皇帝像,正在御笔亲书“万世师表”四个大字。后殿则供孔子与四配塑像。与各国所不同者,孔子及四配所穿袍服及所戴冠冕皆明代装束,体现在我国明朝时,越南儒学达到鼎盛阶段的事实。越南孔庙又称国子监,这里是国家的太学,是用儒学经典教授生员的最高学府。奎文阁后院两旁林琅满目的碑林,记载着大量历代中试人的名录。

越南还有许多孔庙,如北部的谅山、中部的顺化、南部的西贡(胡志明市)等。北部海阳省锦样县有座茅田孔庙,战争中遭摧毁。战后不久,百姓自发捐资建成,人们在这里举行祭孔活动,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南部偏僻的边和县也有孔庙、文津渡,许多关帝庙、海神娘娘庙中也供奉孔子。南部大城市胡志明市有孔子路、孔子大道。由民间集资树立的孔子雕像,居于大道正中。在越南各地还有为历代大儒修的纪念祠庙,如阮秉谦祠等。

在越南,汉字被称作“儒字”。凡祭祀祖先、祭告神灵时必用儒字。带儒字的纸不能包东西,更不能扔到地上。甚至他们把相信儒学说作崇奉“良教”,因为儒家思想能叫人变好。

河内有座“汉喃研究所”,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学)的机构。这里有大量儒学的线装书,被视作国宝。研究所利用这些汉文书的第一手资料,培养出一些精通儒学的研究生。再现出中越友谊和儒家思想在越南广泛地传播的史实。

四、马来西亚

马来半岛上的马来西亚、35%华人中,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很多。早在一百年前,马来西亚的华人就成立了尊孔中学。许多华人经商致富后,办起一些华人学校,对青少年教习中国话、中国字。办华文刊物、报纸,使下一代不断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忘祖籍。遍布全国十三州的尊孔崇儒组织,有中华学术会堂,马来西亚孔学会等。第二次世界儒商大会在吉隆坡举行时,更掀起一个学习孔子、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新高潮。许多华人组建成一些家族式、地域性的组织。如孔子门弟子颜回子孙组成的颜氏家族会,就遍布吉隆坡、马六甲、槟城、彭亨、雪兰莪等地。

马六甲是马来西亚的一座古城。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时到过这里,至今仍有郑和庙和几眼郑和井。当地人对郑和的敬奉,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奉,也体现出历史悠久的中马友谊。

 

五、新加坡

 

新加坡本来是马来西亚的十四个州之一,位于马来西亚最高端。自从1965年独立以后,对中华传统文化逐渐重视起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新加坡政府规定每年有道德礼貌周、敬老周,以体现全民性、持久地弘扬儒家思想。1983年新加坡国立大学成立了“东亚哲学研究所”,重点研究中国儒学。教育部特聘国内外儒学专家编辑了一套《儒家伦理》课本、图像、光盘等,规定中学三、四年级学习。在全国掀起一阵儒学热。更主要的是儒家思想促进了经济发展,新加坡成为利用儒学服务于现代经济的典型。

依照儒家孝、义的精神,新加坡华人、华侨组织了近二百个以家族或地域为中心的家族会、同乡会。如潮州同乡会、永春同乡会、颜氏公会、李氏公会等。每逢中国的传统年节,他们都用中国式的民俗举行盛于的庆祝活动。华人、华侨办起大量学习华文的学校,在欧美文化为主体的社会中,坚守中国文化这块阵地,不忘自身是龙的传人,永远信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

新加坡有许多供奉“三圣”的庙宇。“三圣”即孔子、老子、释迦牟尼。孔子庙孔子位于中间,两旁是老子、佛祖,老君庙中间供老子,两旁供孔子、佛祖;佛寺正中供佛祖,孔子、老子亦在两旁。南洋孔教总会设在新加坡,有时也组织南洋各国进行一些崇孔活动。

 

六、其他东南亚国家

 

其他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老挝、柬埔寨、印尼、菲律宾等国中,孔子与儒家思想均有很大影响。如泰国虽是一个佛教国家,但在四分之一的华人中,仍大部信奉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在这些国家中,有一些专门修习华文的华侨中学、道德中学,有充满华人气氛的华人街,有一些华人的家族、地域组织。在印尼、菲律宾等国中,华语不是官方语言,华文不是官方文字,推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不太方便,但宗教信仰自由,他们便以“孔教”的形式出现,达到不忘祖籍、故国,延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注:前五个国家,笔者均到过一、二次,其他国家亦有一些联系,故文章中除历史资料外,亦有一些现实资料。(作者:骆承烈

责编:何伟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