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内容提要:第二十八集 南阳儒风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2日 13:27 来源:
◎ 东南亚有很多孔庙、国子监。以孔子命名的街道、店铺比比皆是。
◎ 南中国与越南接壤,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派儒生到越南任太守,兴办教育,大力讲授儒学,从此儒学开始在越南传播。
◎ 河内有国家级孔庙。“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涅而不锱磨而不?。”——门上的对联显示他们对孔子的尊崇。庙内各像着明代服饰,可见其时尊儒之风盛行。
◎ 在河内,孔庙也就是国子监,与中国庙学合一的制度一样。孔庙也就是历朝太学,是用儒家经典教授生源的最高学府,其碑林上刻了历代科举考中者的名单,与北京孔庙相同。
◎ 越南境内有众多纪念孔子的地方。
【圣贤一统 图书存 文献百拜 礼仪邦 —河内文庙赞孔子】
◎ 河内“喃汉研究院”是专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机构,大量儒家估计被视为国宝。“汉字”被称为“儒字”,祭祀祖先必须用儒字,而带有儒字的纸不能用于包东西,更不能丢在地上。
◎ 越南孔庙有孔子像,关帝庙有关帝像,天后庙内也有孔子像,因为越南人民认为天后保出海平安,而孔子构建人们的精神家园。
◎ 胡志明市第九郡有孔子路,第五郡有孔子大道、华人街、孔府饭店,还有一些地名以历代儒家名家命名,如黎贵淳路、阮秉谦路等。孔子大道正中有孔子石雕像。
◎ 在越南从八世纪李朝直道后来的陈朝、黎朝,都提倡仁义道德教化百姓。如果不懂四书五经,就不能参加科举。
◎ 泰国是佛教大国,但仍然有浓厚的儒家气息。道德中学、华侨中学。华侨的作用很大。
◎ 郑和下西洋:“郑王庙”——泰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的纽带。
◎ 马来西亚,华人占35%,首都吉隆坡即当年中国侨民开发起来的,其街道、独立广场、尊孔中学、城市建筑标志双塔、王宫都与儒家文化有不解之缘。
马六甲市著名古城,有着两种风格的古迹:(1)以荷兰总督府为代表的近代殖民残迹;(2) 郑和下西洋时带去的儒家文化。
有“孔教会”、“宝山庭庙”——三保庙,为纪念三保太监郑和。有郑和井——郑和教会当地人打井,当地名言“吃水不忘挖井人”。
【孔子思想,不受时间、空间和典籍的限制。——吴德耀】
◎ 新加坡是战后第三世界国家中发展最快的一个,儒家文化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新加坡300万人,华人70%,多是18-19世纪去新加坡,建起教授四书五经的学校,创立了不少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团体、义诊医院,创办《联合早报》《联合晚报》《新民日报》等华文报刊ian。
※ 街道、地铁周围到处都是孔子的格言。
※ 新加坡的官方文字原来只有英语,华人华侨办中文学校。中学设儒家伦理可,八十年代推行儒家伦理教育,第一个目的是“抗拒西方颓废文化入侵”。几点现代意义:
▲ 建立一个讲道德的社会。
▲ 稳定社会的组织(中国义家庭为中心。)
▲ 经济效益。——刻苦耐劳——增加生产力。
◎ 1983年新国立大学成立“东亚哲学研究所”,把儒学作为重要课题。新加坡不但有孔子研究机构,还在南洋居于领导地位。
◎ 李光耀(新内阁资政)办公室安放了孔子塑像。
◎ 新加坡政府以中为新用的原则,改造儒家思想的新的因素,塑造新的社会观念,帮助国民形成共识,使之成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精神信条。
责编: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