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专题片内容提要:第十集 天人合一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2日 11:23 来源:
专题:2006两岸祭孔大典

    ◇ “人”——“大”——“天”,造字的含义,天与人的微妙关系。

    ◇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的哲学思想。
    ◎ “天人合一”的两种意思:
    ※ 天人相通。出自孟子,大成于宋代道学。
     ※ 天人相类。出自汉董仲舒。
    ※ 以上两个理论虽然在孔子之后,但对孔子的天人合一的学说的传播,也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 “天”在上古时期中国的先民心中的至上地位。孔子对“天”的主宰作用有所怀疑。孔子认为人对自然既索取,又探究。古人认为“天”是有人格的,孔子认为没有,认为“天”完全是一种化形万物,使大自然按其规律生长的形象。
    【天何言哉  四时行为  万物生焉 —— 孔子】

    ◎ 孔子的思想中,“天”具有自然的属性。人与天是相互交往的关系,他从人的观念出发,由人及物,产生出“爱物”的道德观念。认为爱护草木森林,既是生机,也是操行道德。
     ※ 土:孔子任鲁司空,研究不同土壤的性质,种植适合的作物,合理利用了土地,使百姓获得丰厚的回报。
    ※ 《周易》中的卜辞一般都很抽象,只有两卦例外——“井”与“鼎”(盛水器皿)。显示出朴素的生态理论观。
    ※ 对谷物瓜果,孔子强调“不时,不食”——不到该吃的时候不吃。“钓而不纲,戈不射宿。”反对乱捕乱杀的灭绝性捕杀。
    ※ 反对“骄乐、佚游、宴乐。”反对中日骄奢淫逸地整日观看乐舞,反对以游荡射猎作为娱乐,反对大量捕杀珍禽作宴。朴素地认识到人对自然的依赖关系。
    ◎ 道家与儒家“天人合一”理念的区别:
    ※ 道家——以自然为中心;
    ※ 儒家——以人为中心。
    ※ 二者是互补的关系。
    【不时不食  钓而不纲  戈不射宿 —— 孔子】

    ◎ 孔子朴素的“天人合一”观点在其身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异。
    ※ 孟子——视天为人伦道德的根本。
    ※ 董仲舒——提出天人相类的神学观点。将人与天做出简单比赋:例如天有日月,人有双眼;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个大骨节;一年有365天,人有365个小骨节。这些都是为封建统治的合法性作理论说明。
    ◎ 中国园林建筑讲究“借景、借势”、“顺其自然”、“浑然天成”。书画、诗词等。中医: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
    ◎ “天人合一”讲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现在人类社会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生态的破坏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责编:何伟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