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片内容提要:第九集 中庸至德 |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9月22日 11:15 来源:
◇ 孔子带弟子进鲁桓公庙,见到欹(ji)器,使得孔子想到了一个高深的哲学命题“中庸”。 欹器是一个架子架起的容器,不加水的时候欹器是倾斜的,加满水就倾倒了,只有加到一半水的时候,欹器才是平衡的。孔子从“过犹不及”的欹器认识到“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并且引申出中庸的思想:只有中,才能正,才能直,才能立。
◎ 中庸是一种看待万物的世界观、总体思想:承认矛盾,又要调和矛盾。
※ “中”——恰到好处的把握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
※ “庸”——有“用”的意思,有“平常”的意思。
※ 以中为用,审时度势。
◇ 尧让位于舜时说,执政要允直其中,不可偏视。
◇ 西周周公旦强调“例行中德”。
◇ 《周易》更鲜明表现出“上中”,每卦的中爻爻词大多是吉利的。
◇ 春秋时期晏婴“五味调和成美羹,五色协和成文采,五声镶和成美乐。”
※ 讲了一些对“中庸”的误解。
【中庸之为德 其至矣乎 民鲜久矣 —— 孔子】
◎ “中”的观念。
※ “中国”的名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们认为自己居于宇宙之“中”。
※ 争夺天下叫“逐鹿中原”。中原是中国的统治中心。
※ 中国的姓氏多采自中州。
※ 建筑艺术中,中轴线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轴线两旁再协调、搭配其他建筑。
◎ 对于矛盾“执两用中”的思想——取中,适度最为重要。“中庸”曾被误认为不讲原则,不讲立场、和稀泥的态度。但是实则“中庸”的实质是“度”,并不是生硬的“中间”。
【无过 无不及 过犹不及 —— 孔子】
◎ 中庸是中国式的辩证思想。孔子如何运用“中庸”:
※ 在政治上主张“名正言顺”,在法制量刑上主张“刑法中”——以调和的方法治国。
※ 在经济上提倡经营取利适度原则。
※ 在伦理道德上主张“有道而行”。
◇ 讲了“金人铭碑”的故事。
※ 在审美上,孔子认为“适中、适度”是审美原则。
◇ 战国文学家宋玉曾论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太红,施粉太白。
◎ 中庸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国家与国家之间应该掌握的“度”。
◎ 人与自然中,“度”就是合理利用,合理开发,把握不好这个“度”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责编:何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