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体育 | 娱乐 | 经济 | 科教 | 少儿 | 法治 | 电视指南 | 社区 论坛 博客 播客 | 网络电视直播 点播 | 手机MP4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衡水市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央视国际 www.cctv.com  2006年08月25日 11:41 来源:CCTV.com

  2004年以来,衡水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载体和土要抓手, 以“经济发展、民主健全、精神充实、环境良好”为目标,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强力推进,使创建文明生态村这场伟大革命在广大农村迅速普及开来,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改变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一、统一思想,协调联动,始终保持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推动强势

  两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统一各级领导于部的思想为先导,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努力夯实创建活动的思想基础。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深入开展创建活动指明了方向。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把创建文明生态村纳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大局,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始终保持了创建活动的组织推动强势。市委、市政府先后组织召开了动员大会、工作培训、现场观摩拉练、现场经验交流等7次规格高、规模大的会议。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强调各级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了各级领导包片包村、市县直部门、企业结对帮建的工作制度,层层签定责任状,卡死了责任。为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他们对31个相关部门在创建工作中承担的任务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设立了规划、硬化、绿化、环境整治等十个专业指导组。市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领导小组对各部门每月一调度,每季一讲评,半年一总结, 一年一考核,形成了领导小组统一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齐抓联动的工作机制。

  二、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形成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鲜明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农村软硬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是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重要着力点。为把改善农村硬环境和软环境有机结合起来,我们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 “六化”进村、“两化” 出特、“三措”促动的工作思路。

  统筹推进,“六化”进村。我们在全市扎实开展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六化”进村活动,提出了“六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即硬化实现户户通,亮化实现街街明,净化实现日日洁,绿化实现村村林,美化实现处处靓,文化实现人人乐;制订了《衡水市文明生态村“六化”建设标准》,建立了一套规范的标准体系。

  因地制宜,“两化”出特。在“六化”建设中,我们突出绿化和文化建设两个重点,提出了抓绿化提“神”、抓文化铸“魂”思想,力求在绿化和文化这“两化”上抓出特色,抓出成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素质,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特别是在文化建设中,我们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主线,以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精心实施了“百村万户宣传文化示范工程”,以建设“一部一场两室三栏”(村部、卫生室、综合活动室、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科普栏、宣传栏、村务公开栏)为重点,突出抓好文化阵地建设;以培训文化骨干为重点,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以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和各项规章制度为重点,加强文化活动的机制建设;以整合、开放各类服务资源为重点,积极推进“村民中心”建设。几年来,全市建成了500个宣传文化示范村,培树了50000个各具特色的文化中心户、文化大院,建设了155个“村民中心”,以此为依托,组织、吸引广大农民学科技、学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和谐文明家庭、填“壑”拉手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效提高了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农村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睦,有效改善了村风民风。

  抓住关键,“三措”促动。我们紧紧抓住资金筹措、家庭创建和“一池三改” 三个重要的关节点,推动“六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一是抓资金筹集解决创建瓶颈问题。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方筹措”的原则,构建了多元化的投

  入机制。二是抓“一池三改”提升创建质量。紧紧抓住国家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有利时机,在用足用好上级优惠政策的同时,各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给予补贴奖励,调动了农民群众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厨的积极性。三是抓家庭激活创建细胞。坚持从社会基本单元一一家庭创建抓起,把调动广大女王女的创建积极性作为切入点,广泛开展了“美德在农家”、“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创建“文明生态庭院”等活动,引导农民搞好家庭绿化、净化、美化,加强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提高了农民的卫生意识、生态意识和文明意识,使追求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时尚,促进创建活动在家庭这个农村的基本点上实现了聚合,产生了共振。

  近三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近5亿元,完成硬化街道2080公里,硬化胡同小巷l9000多条,植树1800万株,建设室外文化活动广场500多个,安装路灯39000盏,建设沼气池45000个、卫生厕所70000个、垃圾池点3400个,全市近1000个村基本完成了六化建设任务,农村的环境面貌、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三、广泛发动,激活主体,用群众自己的双手建设美好家园

  创建文明生态村,是一场农民用自己双手改变千百年来传统落后的生活方式、创造美好生活的深刻革命,受益主体是农民,建设主体也是农民。为激活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一是宣传发动教育群众。通过层层会议发动、新闻媒体和农村各类宣传阵地高密度宣传、组织机关干部到村宣讲、编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和方式方法,宣传创建工作先进典型,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二是观摩交流吸引群众。组织乡村干部到外地先进村进行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各县市区、各乡镇互相观摩交流,真切感受文明生态村创建的种种好处,群众由“被动”到“感动”再到“主动”,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发生了从政府“要我建”到“我要建”的重大转变,群众自觉参与创建的热情空前高涨。三是发扬民主激发群众。他们把创建活动与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村民议事会、村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等形式,让群众充分行使表决权,参与创建全过程。无论是制订创建规划还是制定村规民约,都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六化”建设,凡涉及群众出资出劳的,都让群众讨论决定,向群众公开。正是在发扬民主的过程中,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性被激发出来,他们积极提建议、献良策,踊跃出义务工,主动为创建捐资捐物,各村垫路基、修便道、硬化胡同小巷、种树种草种花都是农民群众自己动手完成的。

  四、健全机制,科学管理,把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确保创建活动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了五种机制。一是领导机制。我们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市、县、乡、村“四级书记”亲自挂帅,四大班子成员逐级分包,层层制定目标责任制,并将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年终对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考核序列。二是长效管理机制。坚持建管并重的原则,制定了《衡水市创建文明生态村长效管理办法》,指导各地普遍建立和完善了村内道路维护机制、花草树木管护机制,环境卫生保洁机制、公益设施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以及群众自治组织作用的发挥、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制度、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确定下来,使创建活动做到了制度化、规范化、长久化。三是督查考评机制。制定了《衡水市文明生态村考评办法》,建立了由“两办”督查室和创建办联合督查的制度,定期对创建工作的重大事项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颇,督促进度,确保了创建活动的健康顺利进行。四是激励机制。对各示范村的规划设计、造林绿化、沼气池建设、道路硬化等项工作制定了具体的奖励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拨付。

  经过三年多的时间,衡水市的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已经形成了梯次发展、全面推进的格局,广大农村呈现出村容村貌整洁、文化活动活跃、村风民风文明的良好局面,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明显增强,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环境整洁、管理民土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衡水大地脱颖而出,有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责编:马芳

1/1页
相关视频
更多视频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闻  CCTV-少儿  CCTV-音乐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