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com消息:9月8日,继上午在人民大会堂成功首映之后,晚上19:30导演金铁木与影片作曲戚小源来到央视国际直播间,接受了央视国际的在线访谈,直接与网友面对面进行精彩对话。
导演金铁木、作曲戚小源来到央视国际 |
首映式影片表现令导演金铁木放下一颗心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网络主持人,今天大型史诗电源圆明园在人民大会堂进行首映式,今天我们请到这部电影的导演和作曲来到我们的现场。 非常欢迎二位来到我们的演播室,听说首映式非常的简洁,导演和演员没有在进行讲话主角就是圆明园本身,我想问导演有没有特别的安排?
导演金铁木:其实没有别的目的,确实时间比较紧,因为在人民大会堂时间有限制,另外我们重点是放在推广上。主创人员在那儿讲话,这个推广也起到最核心的作用,所以我们把精力放在讲话之外的推广。
主持人:我觉得与之对比的是商业片的首映式,因为圆明园是纪录影片,是不是与商业有所区别?
导演金铁木:其实也没有这样的意思,纪录片一般给人不会留下很好的印象,比如单调、枯燥,而圆明园不是这样,我更愿意把它作为非虚构电影,绝大部分电影是被编撰的,是经过很多很多人的加工,内容很多并不是写实的,而圆明园这部电影最大的是在内容最大程度上追求真实,从演员包装到整个电影的包装都最大程度追求历史真实的原则,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一部电影。
主持人:二位在首映式结束的时候有没有走在散场的出口听一听观众说些什么?
导演金铁木:我没有,我是在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在电影院等着观众散场,看观众有没有什么样的反映,因为各种各样的观众都有,类型比较庞杂,但是让我比较感动的一点,中途没有任何真正的观众离场,这是我最欣慰的。并且电影结束的时候,字幕起来的时候,也没有人离场,这一点非常另我感动。像这样的电影,我认为在我有限的经历上确实没有碰上。所有的观众大概去了7、8百人,从头到伟,大家都看结束,这样的电影我觉得在中国确实不多见。
主持人:很遗憾,我今天没有参加首映式,幸运的是我通过工作的原因我之前看过圆明园。给我第一的感觉,两个字形容:悲壮。今天我们央视国际几位网友有参加过首映式,他们看过有一个体会,也是两个字,就是震撼,非常的震撼,这是给我们的观众最直观的感受,我不知道两位怎么看大家的感受。
作曲戚小源:我看到两个采访,我觉得今天的观众是不是还不是市场的观众,今天是首映式嘛,但是更多的是关爱,包括震撼是由于片子的篇幅给大家造成历史的实践上,以及表现事件的力度,因为都再现,那一部分更像故事片的情节,所以这样一种情况下,由于后头有这么一段,有一种心情澎湃的感觉。对前头来说,客观地说,我有一个朋友一块去的,他说前面的部分,有更好的方式去表现,在讲述文明最初的诞生,这一部分也是导演最难掌握的地方,也是我写东西的时候最难的,当时他也提出来,有没有更好的表现形式,他也是一种很温和的,关爱的形式。
作曲戚小源:总体来讲,特别感谢大家对这个纪录片,尽管在具体的形式上,我给它写了一个X类。因为从纪录片来讲不是纪录片,它一切拍摄的素材、载体以及它的大历史观,它确确实实是纪录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以及导演刚开始从各个创作部门要求的,在追求它的可观性,如果是纪录片,就一下筛掉很多的观众群,我们找它的可观性上,我们是从故事上。我们从后面进一步加力,是真正的外国人旁白,旁白是剧情中的人物啊。最后没有实现的那个,就是其他的类型,比如罗生门从三个角度分解成不同的结构,这是一个立体的感觉,这样出来的结果,让人感觉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表现形象更丰富。纪录片传统的表现形式就是解说,是别人来说,是由一个老人来解说。
一部电影只有进电影院才能算是真正的电影
主持人:刚才二位把话题说到电影的本身,我们就谈一谈这个电影的本身,一听到电影的名字:圆明园,第一形象就是几块断壁残垣,你怎么拍呢?我觉得这个是网友非常关心的,非常残酷的一个东西,而且要拍出一个90分钟的故事片,如何拍出来?
导演金铁木:这个确实是。大概在今年前,我开始干这个活、写这个剧本的时候是最麻烦的事情,最郁闷的事情。当时是在2004年春节刚过,那个时候圆明园确实冬天还没有过去,满目荒凉,我当时已经接了这个活,接以前没有动脑筋,一股侠义之情,说好,干了。到了圆明园以后,确实当时很郁闷。到了后来这个片子最核心的是剧本,我既是编剧又是导演,当时在国图写了三个月,这个剧本就基本成型了。中国每年有很多电影,我痛恨这样的导演,胶片拍完之后,就挂起来,不进电影院。我觉得那是挺丢人的。
导演金铁木:一部电影只有进电影院才能算是真正的电影。第一要好看,第二要具备所有能够进电影院所有的元素,故事要好看,第二影象要给人震撼,视觉的冲击力。第三电影在这两个基础之上,这个电影要有一定的文化信息,或者说它能够感动人,它不是纯粹的娱乐片,他在娱乐之余给观众一点文化的体验和精神的感动。但是它必须建立在娱乐基础之上,要不然它就变成教育人。我最不愿意的就是去教育别人,这是我做人的原则。
戚小源:《圆明园》的电影音乐中蕴含着我的血性
导演金铁木:从我写剧本,一直到拍摄到完成,我认为这部电影里的音乐非常重要,我跟戚老师说,你的潜力远远没有发挥,我看中国作曲家有好的,但是大部分都是混江湖的,是江湖的高手,更多是玩一种江湖的规则,我认为你是中国最好的作曲之一,中国的作曲家里最好的之一,电影没有音乐这块,这个电影会很麻烦,因为它本身在题材上是和一般的故事片有区别,所以音乐在这部电影里非常非常重要,它参与叙事,它最关键的是通过音乐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把这种悲伤的史诗的感觉主要通过音乐传达。也就是说,圆明园中音乐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超过常规的故事片。
导演金铁木:电影结束以后很多观众都问这部电影的作曲是谁。
主持人:这部电影音乐占到多少比例?
作曲戚小源:基本上从头到尾。视听语言有这样一个特点,这么多因素画面、解说,画面还细分:光、色彩、运动,音乐里面能够承重,我们发现这部片子跌荡起伏很大,它像一个细胞,几块都有,老是在那儿停,在影院里就承受不住。这种方法不是防止四海节准,反正是符合人们接受美学的心理特征,但是现在美国的大片做得比较好的音乐始终都有,它是带着娱乐性的,不是严肃性的。观众是一种视听感知,一没有音乐,你马上发现这个事件是发生在此时此刻,你会和主人公在一起,节奏就下来了。你要考虑这两个因素,我们要考虑,我们不是一个故事片,但是又要参与到故事片里,就在音乐的厚薄上进行控制。没有音乐就会沉闷,让我体会到摄影机移动的状态,让人体会到这种状态就麻烦了。我就要垫一层,就跟着剧作和剧情进行发展。大部分的时候,讲圆明园怎么说,什么都不知道也不行,所以这段必须表现,音乐也别跟导演叫板了,就是这么设计的。就在心理接受的状态下,写了这么一个音乐。
主持人:听您的讲述,是不是您的电影音乐是起到一个启程转换承接的作用?
作曲戚小源:对,这是视听音乐中导演考虑的一个因素。本来我想客观地写这段音乐,但是我的烙印太重,可能是年龄的因素,受的教育也是不同,血性会有,本人就是拧的。
主持人:一开始是悲愤的?
作曲戚小源:也不是悲愤。他一开始说,不往纪录片上走,往故事片上走。如果要想走向国际,我们中国观众包容性比较大,国外观众包容性比较小,他们认为纪录片尽量少点主观意识。我们的纪录片尽带人文色彩。那天晚上我们谈了很多时间,还是往故事片上走。这个很关键。
主持人:您的灵感是来自于哪儿?
作曲戚小源:我认为还是片子吧,一开始他把片子放在这儿,说你看看吧,我一个月没写,写不出来。就坐在那儿整整坐了一个月。他来了问怎么样,我说还没写呢。我说除了熟悉,再没有别的。没有找到我想要的表现形式,能让观众看的时候,能够用语言和音乐引导观众,而让观众有一个感受。我刚刚来的时候,也看到你们网站有没有反面的意见,会给以后的创作有帮助,我看大家还是热情多,刚才还有一小点,但是题目还没有找到。灵感还是来自于片子,不能是展现过去怎么样,那还是纪录片,剧作的内容不是戏剧化的剧作的内容,但是我们形式上追求戏剧的张力,这是我们一直要注意的。包括人物的旁白,包括后面再现那部分,戏剧张力很大,表现形式张力很大。不管什么类型,用这种类型表现出来了就行了。
数字特效的成功表现源于制作人员的激情
主持人:还有网友提到还用到大量的数字特效,为什么会采用这样的方式?
导演金铁木:是由圆明园这个题材决定的,圆明园现在就是几千块石头,除了石头还是石头,圆明园要表现的是7世纪、8世纪、9世纪的圆明园,从1860年开始,一直到现在将近150年,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重现当时的圆明园,亚洲的倩影,这些话都是雨果说的,雨果是一个左翼作家,他反对资本家,所以他特别受中国观众的欢迎。他对圆明园的描述就是在一封信里,汉字也就是2千字左右,非常非常的准确,非常的形象。我们做这个片子,确实查阅了当时关于圆明园的所有的资料,没有一个人的描述,关于圆明园的描述和记载,像一个雨果,一个法国人,连中国都没有来过,描述的那么形象那么准确,拍这部电影感受最深就是大文豪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他用了四个字两概括:人间仙境。现在要重现只能用数字特效来重现。我不知道还有哪建筑,或者哪个建筑群落,在投入和投资上,和成本上会和圆明园相比,我觉得埃及金字塔也不可能,圆明园建了 150年是在当时的大清帝国最富的时候建的,当时的大清帝国占了全球GDP三分之一,在那个时候建的。特别要感谢电脑,完全是通过电脑和数字技术来搭建的当时的圆明园。
主持人:说到这个特效,不知道在特效的投入上给我们透露一下?
导演金铁木:圆明园整个投入大概1千多万,特效占有将近三分之一。
主持人:打造了多长时间?
导演金铁木:特效的时间确实比较长,将近四年的时间,更多的时间在实验,在学习,在测验,真正大规模的特效制作是花了两年时间。因为团队相对来说,规模比较小,我们仍然缺少经验。但是我们拥有的是什么呢?是年轻,是激情。圆明园的特效是我们一边学习一边制作的,确实很费劲。
主持人:打造特效的人员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班子?
导演金铁木:国内的,平均年龄22、23岁,没有任何炫耀的资历,完全是靠的激情。完全是中国制造。